•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革命文化+”,教育模式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革命文化+”,教育模式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时间:2023-04-22 10:1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王延鸿,朱佳君

    (1.兰州大学 学校办公室,甘肃 兰州 730000;
    2.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与改革中创造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提出“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要求[3]。党的二十大再次明确提出要“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进一步强调了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革命文化”的概念最早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他当时所讲的“革命文化”实际上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4]。革命战争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革命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先进文化是革命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5]。从现实层面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事迹已成为民族精神、社会情感、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凝练而成的革命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革命文化+”教育模式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让大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革命文化的内涵提炼、精神传播和有效载体再创作,提升当代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力和传承发展的创造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探索实践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途径。

    “革命文化+”教育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系统组合。一是“革命文化+理论教育”,即将革命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伟大实践等)的教育。二是“革命文化+信仰教育”,即将政治信仰教育与革命文化的传承相融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革命文化+美育教育”,即挖掘革命文化的价值精髓,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信仰之美、道德之美、艺术之美、行为之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增强审美意识,提升审美能力。四是“革命文化+教育平台”,即通过革命文化+媒体平台、革命文化+实践平台、革命文化+体验平台等,使革命文化在育人活动中鲜活起来,增强对大学生的凝聚力。

    “革命文化+”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承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其鲜明的育人功能表现在:一是挖掘革命故事,即组织大学生通过阅读、调研、访谈等途径,收集和挖掘革命故事,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文献检索、文字写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二是凝炼革命精神,将革命事迹分专题、时代、人物、故事等素材进行高度提炼和归类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整理、归纳和抽绎等综合能力;
    三是创新文化载体,以“革命文化+音乐” “革命文化+长图漫画” “革命文化+动漫”等方式,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故事策划、音乐制作、艺术设计、动漫制作等创新能力;
    四是传播革命文化,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和载体弘扬革命文化,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应用新媒体、新形式、新方法传播革命文化的能力。

    (一)革命文化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创造和体现出的信仰、价值观、信念、历史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把革命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是厚植立德树人底蕴和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以革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培育出的革命精神(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引导大学生把革命精神内化为价值观念;
    把革命历史教育融入宣传宣讲、理论培训、主题党团课等阵地,通过挖掘鲜活的历史材料,生动讲好革命故事;
    通过革命历史遗迹、文物参访瞻仰,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探究革命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这些都是有效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内容。

    (二)“革命文化+”教育模式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机融合

    “革命文化+”教育模式结合理论教育、信仰教育、美育教育、教育平台四方面,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有机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革命文化+理论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以革命文化为载体深入学习党史,在学习和实践中深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成为心怀“国之大者”、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革命文化+信仰教育” 就是挖掘革命文化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立德树人关键问题中的独特价值,引导大学生真正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革命文化产生认同,彰显革命文化资源的德育内涵。“革命文化+美育教育”就是将革命文化资源转化成党史学习教育资源,让新时代具有新特点的大学生更乐于接受,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教育环节相结合,创新传播模式,丰富教育方法。“革命文化+教育平台”就是借助新媒体等更加广阔的渠道和平台,让更多的大学生在多样化的形式中找寻自己学习领悟革命文化同频共振的有效节点,打造观摩式、体验式、沉浸式、场景再现等创新模式的教育平台,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

    (三)“革命文化+”教育模式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创新途径

    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从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两个层面同步落实,在有效传达理论价值的同时更要确保学习教育内容入耳入脑入心。“革命文化+”教育模式兼具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的双重功能,通过路径创新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效。一方面,“革命文化+”教育模式让学理论不单纯依赖传统的课堂讲授。教材课本中呈现的革命故事都是广为人知的经典故事,大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好奇意识造成既有的相关内容不足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度。“革命文化+”教育模式以引导青年大学深入挖掘和创新传播革命故事、英雄事迹、革命信仰等内容为核心,通过创新载体和呈现方式,让大学生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革命文化+”教育模式让实践教育强化参与感。实践教育的参与感强调让大学生在领悟党史、挖掘党史、讲述党史的过程中成为学习教育的设计者,让大学生用大学生自身喜欢的、自身擅长的、自主设计的方式把革命文化传播给大学生群体自身,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性。通过“革命文化+”教育模式旨在让“理论的1”+“实践的1”大于“既有学习成效的2”,“理论+实践”既让大学生学习领会革命文化的内涵,又让大学生输出革命文化的精神,形成“理论—实践”“实践—理论”相互促进、循环成长的原动力,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一)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存在不足

    革命文化资源具有复杂性、时代性和综合性等特点,其表现形态也呈现多样性。因此,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需要较强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性手段,将革命文化资源物质性和精神性相融合的特质统筹协调,避免大学生对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文化相关理论的理解浅显化,影响大学生对革命文化、革命实践的认同与共鸣[6]。针对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具体目标,现有革命文化资源存在相对欠缺和开发不足的现实短板,应当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形成多维度、多视角、跨学科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系统,充分挖掘革命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

    (二)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存在不足

    革命文化教育不断探索将新媒体、新创意、新形式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但随着融媒体时代传播特点发生变化,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革命文化教育不断拓展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但党史学习教育依然一定程度存在于“讲”和“听”的互动关系中,讲的效果和听的效果都较难达到期待的教育目标。同时,革命文化资源在传播内容、方式及观念上有时不能较好地契合时代的变迁,与当代大学生审美情趣存在一定的差异,客观造成革命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存在不足。

    (三)革命文化资源的创新载体存在不足

    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然要求有优质的创新载体来呈现,但革命文化资源的创新载体亟待进一步开发和建设。以革命视听作品为例,20世纪以来创作的一批经典红歌是极为优质的革命文化资源,但相关音乐元素与当下大学生的时代喜好产生了距离,达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些优秀的革命视听作品就需要以大学生的视角进一步创新载体,创作开发一批具有现实教育感召力的作品,不断赋予这些革命文化视听作品更强的时代性。同时,也可以搭建革命文化教育的创新平台,让大学生积极主动投身再创作、再传播和再解读的过程,以更好地滋养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长。

    (一)通过“革命文化+理论教育”强化理论研究,提升阐释能力

    1.深入研究“革命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土化的成功代表,从革命理论到中国实际,完成这一独特的结合并取得历史性实践成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正是以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创造出了带有鲜明中国烙印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教育模式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文化的内在逻辑联系,可以不断提升对革命文化先进性、时代性的阐释,更好地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2.深入研究“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植根于伟大的中华传统文明之中,并产生了伟大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深刻的中国本土化实践、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念等丰富内涵。革命文化在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拓展与发展,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其实质就是革命文化在当下时代的延伸。“革命文化+”教育模式通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

    3.深入研究“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深度融合,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内在关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革命文化的赓续传承、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革命文化+”教育模式通过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不断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全面性。

    (二)通过“革命文化+信仰教育”强化政治信仰,筑牢信仰之基

    1.强化“革命文化+世界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很难以深沉而执着”[7]。回顾党史,中国共产党人无论顺境之下还是逆境之中,都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因此,革命文化蕴藏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底蕴,系统开展革命文化的教育就是一次强化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的过程,就像红船精神中“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致力于推翻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历史使命的生动体现。

    2.强化“革命文化+人生观”教育。革命文化教育可以发挥对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强大的塑造力。加强革命文化教育,既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也有利于发挥革命文化的价值与功能,塑造好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培养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革命文化中最鲜活、最具感召力的精神内涵就是无数革命先贤的榜样力量,这些真实存在的革命榜样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方面能够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帮助大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强化“革命文化+价值观”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的核心价值理念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能力智慧,涵养道德情操。通过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和实践教育养成能够使革命文化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特质不断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因此,通过“革命文化+价值观”教育能够更好地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认同,更好地塑造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通过“革命文化+美育教育”构建多元化模式,激发学习热情

    1.采用“革命文化+原创歌曲”,把党史“唱”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8]。“革命文化+原创歌曲”兼具了党史学习教育和美育育人的双重使命,通过“原创红色歌曲”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美育教育,将革命文化与原创音乐有机结合,将音乐美育教育融入党史学习教育,鼓励大学生把革命文化中的故事、人物和精神融入音乐的创作,把革命文化“唱”出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天然融入了情感认同,影响也更深厚[8]。

    2.采用“革命文化+长图漫画”,让党史“彩”起来。随着媒介形态的变迁,当代大学生阅读和传播信息的方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世界图像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传播的迅猛发展,新型的传播形态扩展了以往的“读图”内容和范围,“后读图时代”对文化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手机阅读时代成长的当代大学生,长图漫画的形式更符合当下的阅读习惯和传播方式。通过“革命文化+长图漫画”的形式,让大学生利用更多碎片化时间来接触、了解、学习和传播革命文化,有益于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3.采用“革命文化+动漫”,让党史“动”起来。动漫作为媒体艺术产品广泛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优秀的动漫作品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具有很强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利用大学生喜爱的动漫形式讲述革命文化中经典的红色故事,不仅让参与创作动漫的大学生能够深度投入革命文化的再创作、再传承、再创新的过程,更能增强革命文化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通过“革命文化+动漫”的有机融合,不仅有助于推动青年大学生强化党史学习教育,还可以创作沉淀一批优秀的革命文化艺术产品,丰富革命文化教育资源。

    (四)通过“革命文化+教育平台”打造优质教育平台,拓展教育途径

    1.构建“革命文化+媒体平台”,探索教育传播的有效路径。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传播渠道相互交织,为革命文化的创新性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内涵,开发建设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特色栏目、开展互动参与活动等,强化党史学习教育的互动交流;
    发挥微信、微博等各类“微平台”的效果,让革命文化的“微传播”能够引导大学生更好地在增强文化自信方面释放正能量;
    推动高校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互联互通,形成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媒体平台,实现革命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围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构建以革命文化为内容核心、融合多种媒体渠道的传播平台,有利于提高革命文化的融媒体传播能力,充分发挥融媒体在“讲好革命故事”方面的优势作用。

    2.构建“革命文化+实践平台”,探索实践养成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革命文化教育实践平台,打通校内外实践的双向通道,让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实现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的成长。校内实践平台可以通过日常学习规范的习惯养成来践行革命文化的内涵精神;
    打造课外实践活动品牌,凸显革命文化的引领价值,如通过组建弘扬革命文化的社团、开展革命文化的调研实践、举办革命文化读书会及舞台剧等活动。拓展校外实践活动,与革命文化社会实践基地深度交流合作,让大学生实地体验和领会丰厚的革命理论和炙热的革命情怀,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开展支教实习或研学实践活动,实现革命文化的弘扬传播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双向互动。

    3.构建“革命文化+资源平台”,探索涵养创新的有效路径。立足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特点,加强对校内外革命文化特色资源的有效整合,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构建高校独有的特色革命文化资源平台。把党史学习教育和校史文化传承相贯通,挖掘高校自身的革命文化元素和特色育人资源,让大学生切身体会到革命先贤开创事业的艰辛历程,培养大学生知恩图报、追比先贤的优秀品质。聚焦高校所在地域的文化传承创新,推进高校本土革命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校地合作搭建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育人平台,实现高校与所在区域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校地联动。

    猜你喜欢常态党史革命第一次学党史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2期)2022-01-12党史告诉我们什么?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党史上的今天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新常态”需要新举措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相关热词搜索:意蕴路径革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