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探讨

    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探讨

    时间:2023-04-22 20: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黄爱国 安艾芝

    1.上海市大数据中心 上海 200072

    2.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0093

    慈善事业是物质文明、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近几年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同时慈善事业发展并不是一路顺风的,慈善基金会丑闻频出,暗箱操作、善款“不翼而飞”等问题使公众对慈善组织信任度极大降低,部分地方政府处理善款或救灾款的不当,使善款最终的用途往往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敏感问题。同时受限于技术问题,没有技术和权限核实慈善项目中申请人信息真伪,更无法调查其财力状况,如此以来,审核需要进行人工干预,而人工审核只是查看票据扫描件,增加了慈善管理成本,也产生了人为因素的不规范问题。与此同时,日益受到各方重视的区块链技术带来了新机遇,为现阶段慈善事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发展。探讨慈善事业与去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将新技术用于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构建慈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上海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慈善事业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区之一,以上海为例探讨区块链在慈善领域的应用价值,构建慈善区块链,有效地弥补现有慈善事业中的不足,助力打造上海地区高质量慈善环境。

    作为一个可信的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的可信性是由以下几大关键机制决定的:(1)区块链网络不设限制,所有方都可以链入其中。完整的数据库可以储存在区块链网络中任一节点中。整个区块链由节点共同维护,节点之间不会相互影响,一节点出错其他节点依然可以保持正常工作。(2)去中心化意味着不需要中心化设备和管理机构,区块链的结构是由众多节点连接形成端到端的网状结构,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彼此之间相互信任。(3)整个区块链网络公开透明,数据信息对所有节点公开,区块链结构中的每笔交易皆可查询。(4)想要更改链上数据,需要全部区块链链条中超过一半的节点同时更改,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

    由于独特的技术特点,区块链技术在慈善公益领域的应用一直广受关注,已有不少公司与基金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13年雅安地震后壹基金就开创先河,接受比特币再变现的方式筹集善款。2016年水滴筹提出了“保险+区块链”概念,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来驱动和加速网络互助的发展。2017年蚂蚁区块链技术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全面引入,推动项目透明化问题。同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数链科技区块链实验室,成为国内第一家公益慈善领域区块链技术实验室。腾讯作为产业互联网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就开始自研区块链技术,近几年腾讯已与多地慈善总会、慈善协会开展合作,力求实现捐赠业务全程可追溯,公开透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慈善事业将改变现有慈善事业的模式,能够更好的构建公信力强的慈善生态系统。

    3.1 上海慈善事业成果概述

    慈善在中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早在春秋时期,慈善思想就有所体现,慈善救助活动自汉唐起延续,明清时期民间慈善事业蓬勃发展,善会风行、善堂林立,民国时期天灾人祸交相迭至,当时的慈善组织承担了社会救济重任。

    上海地区的慈善由来已久。早在明清时期上海地区就出现养济院、同善堂以及从事社会救济事业的社会组织。鸦片战争之后,上海急速演变成近代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慈善事业达到了新高度。民国成立后为将慈善资源统筹管理,慈善团体开始联合发展,1927年成立了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慈善组织网络,有了更大的凝聚力。上海对外地的救济也从未间断,从“丁戊奇荒”、“庚子义赈”到徐淮海大灾等,上海慈善界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对上海旧慈善事业进行了改造与转型发展,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慈善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在改善贫困群体的生活状态,缩小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慈善组织立足实际,充分整合慈善资源,发展壮大本地慈善事业。2018年全市社会组织接受社会捐赠总计50.85亿元,慈善募捐的作用日益明显;慈善事业关注的领域不断扩大,慈善事业关注的人群从本地人到全国人民,慈善事业关注的地域不局限于本地,还支援了多个贫困地区;慈善文化宣传氛围浓厚,设立多个奖项,召开上海慈善大会,目前,上海市涉及慈善事业的媒体频道、网站、专栏、专刊等多达几十多个,拉近了民众与慈善的距离。

    3.2 上海慈善事业的特色

    (1)慈善组织发展创新

    作为慈善事业中重要一部分,近年来上海慈善组织数量逐年递增,专业的慈善机构在扶贫济困,救灾救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了传递慈善理念、营造爱心氛围,也是构建上海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力。上海市现有社会组织1720家,其中慈善组织434家。

    部分慈善组织紧跟时代发展,结合实际生活开拓新慈善、新公益模式。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是上海第一家民间发起的纯资助型基金会,充当企业、个人和公益机构之间的中介,挖掘并发挥不同机构的最大优势。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致力于用成熟高效的商业化管理方式管理公益组织,是中国第一家按照上市公司标准披露年报的公益基金会,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慈善基金会透明榜”榜首,成为业界标杆,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透明化。

    (2)深入基层,扎根社区

    越来越多的慈善项目围绕社区基层,积极创新,扩大资金来源,凸显社区服务。着眼社区、落地社区的社区基金会也推动了小范围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社区基金会在上海已经覆盖了上海1/3的街镇,能有效地撬动社区活动,宣传慈善理念文化,带来更多的资源和人员加入慈善事业。

    以社区为基础展开捐助活动能将社区内部调动起来,向社区居民传播专业慈善概念,鼓励慈善捐款,并有助于培养居民日捐、月捐的习惯。目前上海社会捐助接收站点已实现在本市中心城区的全覆盖,培养经常性捐助习惯。

    (3)专业化、精细化成为趋势

    综合定位、跨界服务的慈善项目受人关注的同时,针对特定服务对象的小众慈善公益项目与组织也逐渐出现。上海蓝丝带孤独症关爱中心服务于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并开展相关病症的知识普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关爱“渐冻人”项目为“渐冻人”患者送康复护理服务和补贴,并进行政策倡导,帮助“渐冻人”更好地生活。“双千人计划”不局限扶贫,更要扶志、扶智,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云南支援地区培训乡村教师和乡村医生。这些慈善公益项目准确定位需求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完善、更专业、更明确、更精细的服务与帮助。

    (4)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意味长三角区域的慈善事业也要实现一体化发展。立足长三角地区慈善发展阶段与特色,三省一市要实现慈善资源共享互补,创新合作机制。2019年长三角媒体慈善公益联盟启动,慈善组织将开展更多沟通交流,构建区域性慈善合作网络。

    (1)慈善捐赠没有统一平台

    目前各种募捐活动均在所属慈善组织或基金会网址上开展,众多募捐活动没有集中在同一平台上,繁复冗杂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得民众辨别挑选困难。小型慈善公益项目难以获取关注,可能影响善款募集效果。

    (2)传统观念与现代慈善观念的冲突

    在现代慈善理念中慈善面向整个社会,捐赠和受赠是分开的,以慈善组织为中间方进行慈善活动,与我国传统的慈善观念不相符合。我国传统的慈善活动大多建立在血缘社会、乡里情节基础之上,更多的是亲戚、熟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是相对封闭及内敛的。这也造成了民众慈善意识比较弱,积极性不高。

    (3)良好的社会捐赠环境尚未形成

    部分人短时间内迅速地发家致富引发质疑,其财富获取途径是否正当等等原因导致富人阶层避免“露富”,不愿不敢参加慈善活动,“仇富”心理也加剧了这种情况。另外募捐活动行政色彩浓厚,这也是我国慈善事业公众主动参与度低原因之一,长期来看会影响民间捐赠事业的发展。

    上海慈善事业有了蓬勃的发展,可喜的现象和进步之外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如慈善组织透明度、公信力和行业自律问题,政府监管审计乏力、隐私泄露等。针对上海市慈善事业的现状,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价值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难点一:如何有效保障专款专用

    隶属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被爆出救助范围名不符实。中国适龄的失学儿童女生占三分之二,春蕾计划应运而生,本是针对女童的救助项目,其中部分善款被挪用救助男生,善款没做到专款专用,慈善机构随意更改使用对象,违背捐赠人的捐赠意愿,也违反了《慈善法》的相关规定。在慈善领域,做到专款专用是对所有人的交代。挪用善款,专款得不到专用,对捐助者及受捐方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造成损害,这种行为利用不实信息欺骗、诱导募捐,极大损害了慈善项目的公信力。保证捐款流程的公开透明、合法合规是维持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基础保障。

    对策:数据上链之后是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的,可以追踪慈善项目中的每一笔款项,经受的机构组织和人员无从更改,智能合约自动识别符合受助人的条件是否符合该慈善项目,极大地降低了信任成本。区块链构建信用评估体系,在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信任关系,提高项目运转效率。区块链技术在“母亲水窖”公益慈善项目中将笔笔慈善捐款记录在册,在技术上确保账本不可被篡改和专款专用。

    难点二:如何突破网络募捐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越严重,慈善市场的配置效率越低。有意向捐赠的社会民众了解的慈善捐赠项目、有需求的受助方信息、慈善组织建档归类的项目信息是不可能完全对称的。信息劣势方无法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一系列由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问题会致使公众对慈善效率与公平产生质疑。

    对策:区块链本身就是一本所有节点信息对称的账本,节点间会对最长链报有最大的信任。信息的对称能够帮助民政部门、慈善组织内部业务透明化且自证清白,并通过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保障募捐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另外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账本和共享功能可保证募捐信息的及时共享,与政府相关部门、医疗机构等介入方对接精准信息,通过有序的协作保证慈善项目的效率与公平,让整个救助过程线上化,降低信息系统运营成本并提高慈善资金使用效率。

    难点三:如何促进信用体系建立与完善

    “互联网+公益”创新模式已经被用到实践中,人人可见、时时可捐、事事可参与等特点使得公众可广泛参与到慈善公益项目中,但同时互联网慈善公益也面临信用风险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轻松筹、水滴筹等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一方面有效帮助了贫困群众,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平台存在不实信息泛滥、盗用他人身份行骗取获利、资金流向不明等。互联网开放性、隐蔽性特征使得筛查众筹项目发起人和受益人的真实信息困难重重,虚构家境,夸大病情、数据滥用等问题频发,导致公众对网络慈善众筹项目的信任减少,制约了互联网慈善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持续关注公益慈善事业,但当前慈善组织公信力不足影响了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的热情。区块链可建立公开透明的可追溯系统,构建各方信用关系,实现彼此之间相互信任。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可以“奖励”提供正确信息的节点。提供真实募捐信息后慈善组织信用可以上升,对于提供虚假数据的社会组织可将其信用下调,对链上数据做出约束,从而保证慈善组织的可行性。

    难点四: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满足多方隐私保护诉求

    慈善事业中提升公开透明度的同时要保证必要的安全隐私保护。公开受捐方的详细信息会伤害受捐人的人格尊严甚至可能会侵犯对方的隐私权,为表现慈善项目的透明度和提高公信力,一些慈善机构将受助人及捐赠人的姓名、电话、住址等隐私信息全部公示。而如若牵扯到涉及利益等“暗箱操作”中,监督人员的信息泄露可能会对其自身安全产生影响。

    对策:慈善事业公开透明不能超越法律法规保护的受助方、捐助人及其他相关方的隐私。区块链技术可划定信息公开的深度和范围确定各类信息的敏感度,只有部分人员有权访问隐私数据等加密信息,这类信息的传播范围是限定的,非加密信息可以通过区块链端口实时查看,以保障慈善项目的公信力。解决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机制不对称问题时,信息安全和隐私的保护是要特别注重的。

    猜你喜欢慈善事业慈善区块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科学(2020年5期)2020-11-26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科学(2020年6期)2020-02-06慈善之路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慈善义卖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5期)2019-01-06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传媒评论(2018年4期)2018-06-27读懂区块链现代企业文化(2018年13期)2018-06-09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大社会(2016年7期)2016-05-04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相关热词搜索:区块慈善事业探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