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应用MoMA鉴赏法,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应用MoMA鉴赏法,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时间:2023-04-25 15:0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陈为龙

    [摘 要]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是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采用MoMA鉴赏法,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和美术鉴赏水平。

    [关键词]MoMA鉴赏法;
    图像识读;
    美术鉴赏;
    高中美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4-0019-03

    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数字图像、影视作品或生活中各种图像符号的造型、色彩、比例和肌理等形式特征,以及材质、技法和风格特征等的认识、比较与辨别。图像识读是赏析美术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能深入挖掘图像的内涵,体会到其中的隐喻手法,在比较中更好地分析美术作品,那么他们的美术鉴赏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MoMA 鉴赏法,从解析图像中隐藏的故事开始,逐步挖掘图像的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隐藏寓意等,从而更好地进行图像识读,提升美术鉴赏水平。

    一、在美术教学中应用MoMA鉴赏法的意义

    (一)增強时代性

    随着当代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图像识读的范围变得更大了,学生除了要阅读分析图像,还要尝试探究摄影、摄像、电影等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新资源,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应用MoMA鉴赏法,能增强美术教学的时代性,创设充满时代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从而提升教学实效。

    (二)增强形象性

    要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不能靠灌输。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提升图像识读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可应用MoMA鉴赏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图像赏析的兴趣,使学生在图像赏析中产生审美感悟,进而更深入地挖掘图像的内涵。

    (三)增强深入性

    不少学生在进行图像识读的时候,只是围绕点线和图案的组合等展开分析,并没有深入挖掘图像的内涵。在美术教学中,如果能应用MoMA鉴赏法,就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图像的内涵,深度探究图像的核心思想,进而提升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四)增强创造性

    在传统的图像识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关心学生是否读懂了图像的内容,却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和培养。在美术教学中应用MoMA鉴赏法,能让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深入挖掘,了解其内涵。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再创造活动,就能让学生将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融入创作中。这样就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创作的无限快乐。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选择一些新颖且具有时代性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MoMA鉴赏法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新意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这种方法的意义,在课堂中指导学生一步步掌握这种鉴赏方法,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MoMA 鉴赏法的环节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与当地的美术教育家共同分析开发了鉴赏能力发展阶段的理论与美术鉴赏指导方法,也就是MoMA鉴赏法。这种方法将审美鉴赏分成了故事、构筑、分类、解释、再创造这五个环节,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展开图像识读,然后将自己的审美感悟融入其中,从而提升赏析水平。下面从五个环节着手阐述如何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用MoMA鉴赏法。

    (一)故事

    在赏析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作品并挖掘作品内涵,然后根据自己的审美感悟,提出赏析见解。如果学生能融入图像的情境中,那么赏析效果必然会更好。MoMA 鉴赏法提出让学生尝试挖掘隐藏在图像中的故事,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挖掘图像的内涵。

    例如,“战争与和平”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赏析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关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初步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在该课教学中,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油画作品《布列达的投降》,让他们说说作品中展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学生发现该作品展现了战胜方和战败方的状态:西班牙军队首领斯宾诺拉露出欣喜的神色,而对方则满面沮丧。教师给学生介绍该作品,使学生知道该作品描绘了1625年西班牙军队攻占由荷兰长期坚守的军事要塞布列达时的场景。西班牙国王让画家委拉斯凯兹画下当时的场景,委拉斯凯兹虽然心中不满,但还是不得不画。在学生了解了相关故事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赏析作品中的人物,使学生体会到西班牙人的傲慢以及荷兰人忍辱负重的情感。教师鼓励学生看图说话,围绕该作品编写一个小故事,并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师接着让学生欣赏《和平鸽》《和平大钟》等招贴画,并分析这些作品与哪些历史事件有关,作者想要通过这些作品体现出怎样的思想。学生认识到这些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中隐藏了真实的故事,展现出了艺术家对和平的期盼。通过这样的赏析,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挖掘故事是赏析的重要步骤。在往后的自主赏析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师应主动给学生介绍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若画面中展现的是历史人物,可以讲述一些历史故事;
    若展现的是神话人物,则可以讲述一些神话故事。通过故事,让学生找到图像识读的新角度,使他们可以在观察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进去,从而提高赏析效果。

    (二)构筑

    MoMA 鉴赏法提出要在赏析图像的基础上将文化信息融入进去,进一步构筑文化环境。也就是说,在图像识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将自己的审美感悟融入进去,还要将赏析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这样能更好地展开对比分析,从而对某个特殊文化环境下的美术作品产生深刻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时,教师先给学生展示了凡·高的自画像,然后让他们说说从该作品中能提取到哪些信息。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该作品展现了凡·高落魄、孤独的状态。此后教师又让学生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尝试了解当时的文化环境,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究凡·高孤独寂寞的原因。学生通过探究发现,当时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人们对图像識读的要求就是“像”,同时还要展现宗教或贵族的生活。凡·高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他用简洁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展现了情绪,但这种创作思想和当时的主流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凡·高的作品得不到当时人们的认可。学生在图像识读的过程中挖掘出了隐藏在凡·高自画像中的深刻内涵。凡·高是孤独的,他不被世人所认可,所以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了自己绝世独立的一面,尽力展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

    教师接着给学生展示鲁本斯、达维特、丢勒、拉斐尔、高更等艺术家的自画像,让学生展开对比分析。学生先讲述自己对画作的第一感受,然后讲了画作背后隐藏的故事以及画作是如何展现艺术家性格的,最后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创作出既展现自己个性又体现时代性的自画像。

    在赏析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让学生了解画家创作美术作品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人们对于文化和美术创作的普遍看法。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同时代的其他美术作品,让他们分别挖掘出作品的内涵,并对比分析它们的异同点。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找到赏析美术作品的新途径。

    (三)分类

    在学生赏析了单个美术作品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从作品中抽象出意识形态方面的信息,并围绕创作风格、创作原理等对相关作品进行分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从一个作品的赏析过渡到一系列作品的赏析,还能让他们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异域的憧憬”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尝试找出中西方绘画在创作风格、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别。在对比了《礼宾图》和《土耳其宫女》之后,学生发现中西方绘画有着明显的差异,中国的绘画注重意象,西方的绘画则注重展现事物的真实形象。《土耳其宫女》之所以被人们抨击,就是因为人们认为画中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由此学生认识到由于中西方对于绘画艺术的认知观点有所不同,导致中西方绘画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特征。学生在图像识读时只有把握住其中差异,才能更好地鉴赏作品。最后教师给学生展示了《中国皇帝》,让学生思考这个作品如何运用西方的创作风格来展现东方人物形象,以及画家没有来过中国,又如何能让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进行碰撞,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效果。

    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对于美术作品,意识形态主要体现在其创作风格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某个美术作品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如何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体现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作品创作风格,从而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四)解释

    解释是MoMA鉴赏法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挖掘图像中隐藏的特殊意义,这是学生图像识读能力提升的体现。由于不同的学生审美赏析水平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他们的解释必然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互动交流,说说各自对图像的看法,让他们挖掘图像中潜藏的含义。

    例如,在教学“托物寄情”时,教师首先展现了葡萄的照片,让学生看看真实生活中的葡萄是什么样的,然后展示林椿的《葡萄草虫图》和徐渭的《墨葡萄》,让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看看哪一种更贴近真实的葡萄。学生认为《葡萄草虫图》细腻、写实,色彩真实,形象饱满,更贴近真实的葡萄,而《墨葡萄》狂放、写意,以墨色为主,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对《墨葡萄》中的葡萄形象展开自主解释,思考其中潜藏的含义。学生了解了徐渭坎坷的生活后,自然能体会到他寄托在作品中的情感。有学生说:“画家徐渭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但是他依然狂放,追求自我,就好像他画的葡萄一样,给人狂放的感觉,透露出一种不羁的情感。”通过赏析,学生更好地解释了图像的隐藏寓意,体会到了画家的情感。

    教师不必急于让学生挖掘作品的隐藏寓意,可以让学生采用MoMA 鉴赏法,一步步深入探究。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学生若能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环境,体会到其中蕴藏的意识形态,那么他们自然就能解释作品的深意,其赏析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五)再创造

    图像识读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研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为了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掌握的图像学知识,教师要给他们创造运用这些知识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作品的主题展开再创造,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对世界的看法融入作品创作中,这样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审美变化中的自我”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了《果熟来禽图》《枯木竹石图》两个作品,让学生在图像识读的基础上进行赏析,看看画家在表现植物时运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学生发现《果熟来禽图》用的是没骨画法,不用墨线勾勒,这是特定时代的独特审美要求,而《枯木竹石图》画得很随意,但是寥寥数笔就凸显出了树木的姿态。学生认识到这两个作品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但都是特定时代对审美的要求。教师就此要求学生展开再创造,并思考在当今时代,如何将西方审美和东方审美结合在一起,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有学生在再创造中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现代社会是一个融合包容的社会,因此在绘画时必须体现出这一点。我认为油画中的某些技法十分适合展现草木的质感,在创作的时候,如果能加以运用,就能弥补水墨画的不足。”教师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在创作中加以尝试,看看是否能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深入体验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有所提高。

    总之,美术教师应开展多种审美赏析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学会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寿南茜,李民.试论高中美术鉴赏课图像识读与文化理解指向性教学融合[J].今古文创,2021(17):127-128.

    [2]  季小洁.学生“图像识读”核心素养的培育: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为例[J].教师,2020(33):95-96.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美术鉴赏高中美术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9期)2016-12-05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新课改后的高中美术教学反思情感读本·理论篇(2016年9期)2016-11-05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民间剪纸在高中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相关热词搜索:鉴赏图像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