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将问题意识扎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探讨

    将问题意识扎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3-04-25 21:20: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对各科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初中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精神品质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的价值及意义、学生缺失问题意识的根本原因,以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
    历史;
    学生;
    问题意识;
    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缪爱云(1972—),女,江苏省扬州市湾头中学。

    一个国家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见证就是历史,历史也是人类进步发展过程中对经验的积累,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故在学校开设历史课程,让青年学生学历史、知历史意义深远。当然,初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并且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还会产生一些疑问和想法。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将这些疑问和想法提出来,长此以往,问题积累得越来越多而无法得到解答,学生的好奇心将逐渐减退,影响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拉近师生关系,提升学习效果[1]。

    一、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问题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初中历史教材中讲述了很多历史事件,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时间和地点,而学生需要将这部分内容完全掌握并牢记于心。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就会对教学方式及内容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在完成学习之后难以对所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巩固及记忆,从而使得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教师顺利开展历史教学有重要影响。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的理论知识产生相关的疑问,能使其内在学习动力得到有效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后,会迫切地想要寻求答案,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问题,理解问题,接受知识,最终实现对历史的充分了解及认识。同时,学生在提出问题后,需要针对问题查阅资料,分析及思考问题,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从而使得自身的知识视野得到有效拓宽,攻克问题,提升历史学习效果[2]。

    二、学生缺失问题意识的根本原因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较强。但是,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个性发展,学生产生了叛逆心理,不想回答教师的提问,也不愿意主动思考。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很多教学理念还处于教育的传统阶段,没有更新和创新。一些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认为教会学生书本知识即可,而不需要更新他们的教育模式[3]。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问题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但当前不少初中及历史任课教师对此认识不足,教学理念不前卫,教学手段陈旧落后,“讲授法”“满堂灌”为主要教学方式,课堂缺乏创新性和趣味性。新课标的发布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授“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导入部分,展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等神话故事的动画,将学生带入远古時代的情境中。这能自然而然地激起学生脑中“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我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二)科学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计,每个教师都做过,每节课都有,但实际上,问题的效果有时并不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无效问题太多,有效问题少,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突破性发展。一般来说,无效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问题涵盖范围太宽泛,不具针对性;
    二是问题的题意过于笼统,指向不具体、不清晰;
    三是问题的探究性不强,对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意义不大,实效性不强;
    四是问题与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相距甚远,关联性不强,“超纲”严重。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更新和改进问题设计理念与思路,减少无效问题,增加有效问题。

    以春秋战国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以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和核心要素为编题要素,设计“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实际区分在哪里?”“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历史影响如何?”等一类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求同存异。这不但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使学生领会到了国兴靠治、兴人方能兴国的历史思想,也在无形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4]。

    (三)在教材中找问题

    初中历史课本内容的特点为支系庞大,结构主线较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让初中生能够提出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历史课本中的脉络、事件及时间等内容进行有效的再梳理。学生可以在梳理的过程中有效了解并掌握课文的重点知识,同时能够感受到挑战性,愿意动脑思考,提出并解决相关问题。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这一课内容较多且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立足于“时间”这一主线,将各个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主要事件作为问题,和学生一起制作大事年表,让学生能够自主讲述本课的相关重点内容。这样能够让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鼓励学生质疑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始终将学生视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合理引导学生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独立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或寻求答案来拓展自己的思维,打破刻板印象和思维的界限。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在上一节课向学生解释了秦始皇暴政,秦始皇加收赋税,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陈胜和吴广发动农民起义,结果以失败告终。教师在课堂上的观点是,虽然此次农民起义的结果是失败,但是陈胜和吴广带领农民起义,勇气可嘉。这时,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陈胜和吴广带领农民起义的目的不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是起义成功后自己称王。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一味地否定学生,而要分析学生言之有理的地方,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5]。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

    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初中生进行有目的的问题引导,引导学生用合理的途径以及从合理的角度来了解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以及好奇心。例如,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向学生讲述有关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同时向学生提出与本课有关的引导性问题,如“司母戊鼎的外观是怎样的?为什么它象征君主的权力?”。在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提出的一系列引导性问题,能够使学生向着教师希望的方向来进行思考,并且逐渐接近历史教学的核心内容。不仅如此,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时,还能够表达自身独特的想法以及观点,并且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好奇心,最终有效形成问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维持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对问题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学习知识的认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内容主动进行思考,这一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学习[6]。

    (六)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课堂的构建要走向自主化、合作化、探究化道路。基于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究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问题的解决。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不同,对同一件事情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尤其是对于历史问题,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建立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分组讨论和研究相关的历史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将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形成报告,最后教师批阅和总结每个小组的报告内容。这种小组讨论模式有效打破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让学生之间的思维观点得到了碰撞,让学生了解了对不同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不再单一地看待历史问题。

    (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改变观念,认识到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主动积极地发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乐学氛围,有效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这样既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又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主动提问、思考的意识。如果学生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教师不能严厉地否认,以免伤害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自尊心。成功解决问题能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巩固兴趣的效果[7]。

    (八)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延伸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已深入课堂中。为了突破歷史课程难理解、文字内容多等难点,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利用完整的画面、短视频、音乐等辅助教学,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将每段的文字内容改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借助一张张图片或一个个短视频,解释相关段落或文章,以动态画面呈现问题的文字信息,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与问题相关的短视频、微课等信息化材料,这些都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方式。对于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主要线索、历史情节等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梳理,制作成微课,每一个微课主题都对应一个独立的知识点;
    对于知识内容较多的板块,则要求学生制作连续的主题微课,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制作主题微课真正理解问题内容,提高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一些课件的制作任务,让学生学习使用信息设备、工具等呈现问题的技能。

    综上所述,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认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探究及思考问题的空间及机会,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及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及历史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园园.问题意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06):57-58.

    [2]吴建鑫.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教书育人,2021(14):65-66.

    [3]沈紊仪.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59.

    [4]许敬东.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2022(26):39-41.

    [5]卢文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05):42-43.

    [6]蔡婷婷.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J].学苑教育,2022(25):29-31.

    [7]马德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培养方法[J].中学课程辅导,2022(25):36-38.

    猜你喜欢问题意识有效策略初中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相关热词搜索:扎根历史教学探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