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思考_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思考_雷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时间:2019-01-28 17:50: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福建省文化厅《关于申请设立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报告经文化部批准,并于国家第二个文化遗产日(2007年6月9日),在北京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颁发了牌匾。建议我省在厦门、漳州、泉州三地先行开展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要我们积极探索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正式命名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在认真学习国家、福建省的相关文件内容后,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个人的粗浅观点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真正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精神。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保护实验区的活动。多渠道地扩大加强对台文化交流的途径,为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的专家、学者、老艺人、传承人、从业者搭建、创造更多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互相借鉴,取长补短,达成一致共识,共同保护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为其提供最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土壤。
      一、建议政府采取有力政策,在厦、漳、泉大力开展推广闽南方言(闽南话)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为闽南方言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与土壤,提倡保护闽南方言。
      1.我们在大力提倡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闽南文化建立在闽南方言的基础之上。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把闽南方言这个构建闽南文化平台的重要基础元素事先保护起来。
      2.有关部门在提倡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应针对厦门、漳州、泉州出台相应的推广闽南方言课程进校园(特别是进校本课程)、进社区的措施,这对我们更好地做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闽南方言作为闽南文化的基石,闽南文化也就无从谈起,更不用说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了。
      3.推广闽南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其实我们不要把讲闽南话给局限化,好像只有闽南人才讲得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不少北方人、外国人、高校学生,他们来到闽南生活、工作、学习、旅游,不仅能讲好普通话,而且能讲出一口地道流利的闽南话,这让我们很惊奇。其实,我们不仅要推广普通话,而且要推广闽南话,特别是在闽南地区,不仅要说好普通,而且也要说好闽南话。
      4.在台湾媒体的一些节目中,我们不难看到。他们不仅用台湾人所谓的国语(普通话),同时也夹杂着闽南方言(闽南话)、英语甚至日语,四种语言同时进行,并且都说得相当标准。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说我们不要把我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与环境给予局限了,而是应该更多地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语言环境。
      二、明确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论证。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确立试点工作,纳入政府每年计划经济内有重点地投入。
      1.针对在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有重大影响引起民众及政府特别关注,辐射面较广的项目,优先立项保护,其濒危项目更要做好抢救性的保护工作。
      2.对于保护区的设立,点的选择,厦门、漳州、泉州要加强团结,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通过科学论证,确实选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能集中反映原生态的闽南及闽台民间文化特色的项目,特别是那些具有对台文化价值与意义的特殊性项目,要优先纳入考虑范畴,予以重点保护。
      3.对存在于闽台两地确实处于濒危又被当今科技进步所淘汰不能再生存的项目,应侧重收集资料,科学整理,加强保护。台湾对闽南文化遗产的保护时间比我们早约30年,必定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措施。但也存在着不足或失误之处,势必导致某些处于濒危的项目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或被遗漏的现象。我们要尽可能地找出在闽南地区尚存但在台湾已消亡或接近消亡的项目,作为填补台湾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空白。这样的项目更能引起两岸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三、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要有实质性的措施,无论政策研究出台,还是经费保障,都要有可操作性,要经常举办活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1.要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政策法规,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措施。加大政府在经费上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定期进行考评,对于设立的试点要采取能上能下的措施,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模式。对所设立的点是否合理,有待于在未来的保护过程中进一步论证。通过合理的考评才能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使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经济投入达到预期的目的。
      2.对于已确定的项目,各级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时。要有所侧重。比如对于群众自发性较高的民俗活动,应侧重于政策上给予适当的支持,提供方便,正确对待,正确引导,避免不必要铺张浪费,原则上在经费方面的投入不必给予太大的帮助与扶持:比如说民间信仰方面,经费在民间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笔者在工作中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到目前为止。基本上还没有哪项民间信仰因缺乏经费而没办法开展活动的。其经费来源渠道,甚至比其他方面的项目更广,闽南地区群众与台湾民众的自发性特别高。然而对于确实存在因缺乏经济支持而影响生存的濒危项目。在经费上要给予适当的保障,要充分调动社会与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大政府的保护与投资力度。
      3.要经常性地举办活动,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如由文化部、国台办作为指导单位,中华文化联谊会、厦门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而2007年9月在厦门隆重举行的这一活动。更值得借鉴与学习。来自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民间艺术家、传承人前来参加。两岸多个民间艺术团体分别在露天舞台、剧院表演三十多个民间舞蹈、民间歌谣、民间阵头和民间戏曲等项目,让闽南地区特别是厦门的广大观众深切感受到闽南文化遗产的珍贵和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4.海峡两岸的民间艺术家相聚于厦门。彼此观摩相互借鉴,目的是同心携手将两岸优秀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海峡两岸民间艺术节中,两岸“非遗”专家、学者、传承人在理论研讨会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彼此间增强了解、借鉴与吸纳。从中我们了解到当前台湾传统表演艺术的现状是观众流失。市场萎缩:人才流失,断层严重:创意不足,竞争无力。由于台湾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早,有些方法、措施确实值得我们借鉴,艺术节邀请了兼具理论与实务的台湾学者、专家代表,就“记录保存与传习推广”、“文化创意与保护规划”为主题的论坛,从多个层面阐发、分享,激发两岸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建议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的调研在思路、理论上要有实质性的措施,既能见证历史又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的可操作性。能够真正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工作的目的。两者不能脱节
      1.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必须建立在具有闽南文化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环境氛围中。比如说,要有相关的传承人或民间、社会团体,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存活空间,也就是优化文化生态环境。理论要与实际紧密相结合,不能脱节。建议各地的专家、学者在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的调研,在思路、理论上要有实质性的措施。
      2.专家、学者、老艺人在调研或田野调查论证时,一定要尊重客观历史事实:在指导的过程中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奉献于社会:特别是在传承人的培养与传帮带过程中更要有奉献精神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智慧与能力是件很荣耀的事。
      3.要采取“挖井”的方式而不是“送水”的方式。也就是说所调研的思路,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目前闽南民间老艺人、传承人文化水平偏低的实情,理论文字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要简单化,通俗易懂,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予以落实。并在所设立的项目试点中培养出一批真才实学的传承人,要让项目在一定的环境与空间上不仅能传承而且能发展、发扬以至于产业化,在社会中存留甚至创造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就是所谓的“挖井”方式。传承人的选择培养。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要有热爱闽南文化,积极上进、无私奉献、刻苦钻研的精神。
      总之,做好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是厦门、漳州、泉州三地人民的共同心愿。要根据各地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实际操作,在和谐共处、团结一心、精诚协作的原则下,朝着这一共同的历史使命与目标而努力奋斗。作为首个生态保护实验区,应为后来设立的其他地区的生态保护实验区提供可资借鉴、学习的方法与措施。

    相关热词搜索:闽南生态保护思考实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