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文化产业发展内容 内容: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

    文化产业发展内容 内容: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

    时间:2019-01-29 05:30: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的本质就是内容。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内容对于载体的依赖大大减少,从而使得原本复杂多样的内容可以翻译为统一的电子信号串,在不同载体间、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瞬间转移。这种快速翻译和复制再生产就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y)。根据欧盟“info2000计划”中对内容产业的定义:那些制造、开发、包装和销售信息产品及其服务的企业,其中包括在各种媒介上的印刷品(报纸、书籍、杂志等);电子出版物(联机数据库、音像制品服务,以传真及光盘为基础的服务以及电子游戏等);音像传播(电视、录像、广播和影院)。定义类别中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产品以及新兴的电子文化产品。因此,文化产业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可以纳入内容产业。
      二十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特别是步入二十一世纪,内容产业已然在经济产值中占据重要地位。各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内容产业年产值达到了7000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出口产业;欧盟内容产业的年产值达到4300亿欧元,超过了电信和IT制造业;日本的内容产业年产值达1600亿美元,已经超过旅游业和钢铁业。2008年初,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已经突破4万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为数字内容产业产值的2-3倍。由此可见,内容产业正在赶超传统产品经济,逐步逼近资本经济,甚至有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趋势。如此快速发展的经济产业类型,没有理由让文化这一内容核心游离于外。
      事实上,信息内容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文化内容资源的产业,它的繁荣与发展是建立在对文化资源的占有和开发的基础上的。所以,文化,是内容产业长足发展的基石。内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
      我国自90年代开始已经逐渐发展起如动漫、游戏等内容产业。而某些县市已经把内容文化纳入了产业规划。如昆山的文化产业规划中把动漫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并且利用昆山本身外向型经济历史的优势以及对接上海的网络信息发展,开发花桥数字网络高科技文化产业区。并且开始有意识地发展文化产业链,用内容文化产业的带动效应来发展有更高产值的内容衍生产业。
      昆山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又有开放型经济的支撑。因此,在昆山发展内容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昆山的古圣贤人、水乡古镇、昆曲艺术、以蟹为中心的饮食休闲文化等都可以作为内容文化产业发展的底蕴,并为衍生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素材。
      
      当然,内容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直接的经济效益的产出都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清晰化和扁平化操作。扁平化操作最大的好处就是使得内容本身的复制再生产更加便利。但是,这样一来,也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因为以内容(特别是基于比特的数字化内容)为导向的文化产品脱离了繁复的形式羁绊,它的扩散和传播是无极限的。就如昆曲的演唱需要经年的锻炼,聆听昆曲也需要一定的修养,而曲谱、曲剧的传播则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同时,信息内容具有外部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是一个伴随而生的重要问题。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扁平化之后的内容文化产业往往脱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能完整地结合文化的精神和精髓,容易沦落为浮躁的大众世俗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这种简单复制和泛滥的结局就是新经济泡沫。
      那么,内容文化产业如何摆脱泡沫经济的隐患?
      这就需要内容文化产业具有独特的气质,即文化的质的精髓。通俗来讲就是让没有生命的信息符号沾染生命、文化气息。这时的内容文化强调的不是可以直接简单还原的具象信息要素,而是包含了高度抽象的精神实质。犹如昆曲,它之所以不同于越剧,不同于京剧,就在于它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昆曲600年来不断演进的集中体现。此时的昆曲的内容就是昆曲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内容并不是形式,因为不管是昆曲的水磨腔也好,水袖也好,其实都是一种柔性精神的体现。而反过来,这种柔性精神并不只能通过这样的形式表现出来,她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柔性精神才是昆曲的真正的实质内容。
      很显然,结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形式,内容文化应该是质与量的双重结合。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性文化,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进展,与国外文化产业的对接需要可还原的文化传播方式。而内容文化产业恰好就能基本满足这两个条件。
      但是,在发展内容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甚至说值得小心的就是,文化的泛经济化问题。所谓的泛经济化就是用经济效益的指标来全面衡量文化的发展。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行为。因为,众所周知,文化是累积性行为,他的产生、发展是需要长时段的经验,并不是可以短期投资的。因此,发展内容文化产业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他的短期性冒进行为。并不是多绘制几个Q版柳梦梅和杜丽娘,人们就理解《牡丹亭》了,也不是多办几场巡回表演,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就提高了。很显然,发展内容文化产业并不是要把高雅文化世俗化。那么,内容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应借助于怎么样的一种形式呢?
      曾经有国外学者研究过社会的记忆。通过研究发现,官方的历史记载与民间的记忆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一方面说明了政治制度对历史的选择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民间力量对于延续记忆和文化的重要性。
      因此,发展内容文化产业需要双线发展,一方面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迅捷性,达到在最短时间内的最大范围的普及,以及在同一时间内的最大空间上的并行存储和再生产。另一方面,就是借助文化产生的根基――社会日常生活来有序地维持文化内容精神实质的累积性生产。
      因此,在文化产业里,内容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信息数字内容,一个是精神实质内容。
      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人们,文化的习得主要来自学校的教育。统一教育模式下生产出来的都是类似的知识承接者。无差异的个体可以成为优秀的工厂工人,也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他们无法成为杰出的文化创新人才。因为他们缺少的就是对文化内容的实在体验。这种实在体验就如戏曲演绎家一样,往往是大器晚成。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泽,文化的熏陶。这种精神性的文化内容不是仅靠智慧就能在短时间内习得的。但是要扼杀却容易得多,通过消灭元老,禁止传习,失去了传承者,文化的脉就会断裂。但是中国存在的一个特点就是地缘广阔,几千年文化对于中国人的熏陶,犹如甘霖入地,渗透至深。因此,虽经过几次文化浩劫、几十年经济功利主义的冲击,我们仍能在某个乡间小镇找到纯粹文化的记忆。这种本土的文化记忆在全球化的今天,弥足珍贵。“越是地方的,越是国际的”。不管是中国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有立足之地,还是一个城市要在文化市场上有卖点,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说以市场竞争为核心的西方自由主义经济体制把全世界模式化为一体,那么,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则在同质化的世界里寻找生存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世纪就是一个寻找文化差异的时代。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城市与个人亦如此。
      文化产业的实质内容的累积再生产需要依赖于民众的社会日常生活,这种思想与清乾隆帝的“藏富于民”的思想一致。就是说,文化内容的发展需要一个巨大的载体和仓库,而民俗大众作为载体有两个好处:第一、他们本身就受该文化的浸泽,理解文化没有障碍,并对文化有着深刻的体验;第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大众的整体文化水平,大众作为文化产业的最终受益者更具有文化产出的动力。特别是作为内容的文化,如果离开了民俗大众,只停留在经济运作或者政治运作的层面的话,往往容易形成自上而下的教条主义式的教化。因此,发展内容文化产业,另一个途径就是民间运作。
      民间运作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建立民间博物馆、创建民间文化团、业余动漫社、政府牵头的民间文化展演等。民间运作的最根本点就是调动民众的积极性,发挥民众自管机制的作用,剔除文化经营的急躁冒进,把文化产业作为人生意义来经营。民间运作的最大好处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再生产都是有大众根基的,是实质文化的延续,而不是经营文化的赢利。 同时,民间运作的内容文化产业的另一个益处就是直接提高了整体社会文化质量,从而提升了社会的综合竞争力。
      发展内容文化产业,特别是双线并重发展将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也是发展创新与可持续保护完美结合的一种模式。因此,发展内容文化,实施信息化发展与民间运作并重,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整体的社会质量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城市能在内容文化产业的发展上取得制高点,那么他在整体社会的发展上也将独领风骚。
      
      (作者单位: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发展契机内容文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