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在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之我见|论文《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

    在探究中培养自学能力之我见|论文《培养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

    时间:2019-02-03 05:36: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教育家吕叔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这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这里的钥匙就是能力,凭借这种能力,学生自己会探索许多求知的领域,能打开人类智慧的迷宫。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这种自学能力呢?我的体会是不只注重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应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启发思维、激励思维、释疑解难、培养习惯、掌握方法等方面着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启发思维;激励思维;释疑解难;培养习惯;掌握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数学教学着眼于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能力,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会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中去探索,去发现,提高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我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
      一、启发思维
      “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的名言。初中学生从初一开始接受数学自学教学,看书时遇到许多困难。首先是缺乏阅读的习惯,不懂阅读的方法,读书时浮光掠影,一带而过,不善于进行思考;其次,初中学生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课程的特点是语句精练简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有的学生读书时犹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不知“其味”;再次,对于数学的专用名词术语,抽象的数学符号更是不明词意,死记硬背。许多地方没有真正领会,也提不出什么问题,这就说明学生还不会自学数学。
      针对以上情况,我为学生布置阅读提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看数学书时能抓住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问题,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数学,要了解什么,弄清什么。最初的提要是以简单的问题形式出现的,它既要切合所学的内容,又要包括所学的内容,并且适合学生的水平。我在阅读方法上给予明确的指导:要求学生阅读时做到“粗、细”结合。“粗”就是按数学书上的内容顺利阅读,对主要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用记号标出来,不懂的地方要记下来。“细”就是把数学书中所呈现的各个问题弄明白,难看懂的要反复看、多思考、同学之间多讨论本节新的概念、公式等,要细看多想,并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以初中《数学》中初中一年级(上)的“2.2数轴”一节为例,这一节有三个要求,这三个要求正好为本节内容的三个层次。第一是在一个画好的数轴上,或找出表示所给数的点,或说出所给点表示的数。第二是了解数轴的概念,具体说就是知道数轴的三要素。第三在会画数轴的基础上,利用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在学生阅读前,给出了以下阅读提要:1、记住数轴的概念,数轴包括哪三要素。2、画一条数轴,把例题给出的有理数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如何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看书,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将书本反复看上好几遍,边读边思考,运用主动获取的知识来分析,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概念、重要的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下面打上标记,从而使自学章节的基本内容在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
      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和年级的升高,我要求学生在这个环节做到:阅读概念要理解,会判断,能叙述和举例;阅读法则或定理,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掌握推理、证明过程;阅读例题,要审明题意,注意解题格式和运算步骤。阅读完数学的文本后,掌握数学各章节的知识要点。
      二、激励思维
      “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要理解所学的知识,不是靠单纯的阅读能奏效的。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各部分理论,并能加以应用,还需要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恰当地提出“议点”问题,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第二环节。
      例如,在数轴定义后,有“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在数轴上的点表示”这样一句话。我提出疑问:0.0001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8000呢?怎样表示出来?这几个问题与数轴的哪个要素有关?这几个问题还真把学生问住了。于是,学生们反复阅读,不再满足对数学课本文字表面上的“看懂”,积极思考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很有争议性,学生们都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在这时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讨论,同学们进一步发现自己思维的薄弱环节,而在反驳别人的意见时,又常常从对方的思维中受到启发,争论愈热烈,印象愈深刻,含糊的认识得澄清,正确的认识得到强化。
      新课程标准的华东师范大学版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中有许多立体图形,对这一知识的教学我很重视模型演示,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数学课比较抽象、难学,但巧妙地利用一些数学模型中自制模型及所能看到的实物当堂演示,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也可让学生试着去做一些数学模型,培养他们多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透彻地理解所学结论,激发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类似上述问题还有很多,教师若能在数学中注意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是大有好处,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释疑解难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议论中去探索,去发现,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的主导性就在于打开学生思路,学生思维发散后,再及时集中释疑排难,把学习引向深入。指导学生阅读,把握教材来龙去脉。指导学生逐节、逐段、逐句泛读或精读,有针对性地弄清定义、公理或公式的逻辑联系、内涵和外延。仔细思考教材字里行间渗透的知识要点,比较难懂处多读几遍,记下疑点、难点,理清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来龙去脉,把握好教材本身的逻辑结构和知识的系统性,求同存异。
      首先,结合学生中存在的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教师的讲解是穿插在提问检查之中进行的。通过巡视指导和提问,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疑惑之处,已了如指掌。讲解的内容可以更精炼,更集中,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讲解真正做到精其所精,重其所重。如在讲到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这个规定:“在数轴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这个规定的实质是与数轴的哪个要素有关呢?教师如此的启发讲解教学,既把学生引向深入学习,又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数轴的三要素又加深了理解。
      其次,新旧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横向思维。教师在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的知识进行讲解时,如果能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或者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在“数轴”这节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结合数轴复习上节有理数的概念,加深学生对正数、零、负数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还可以借助温度计的知识去理解正数、零、负数的大小关系。
      实践表明,及时的释疑排难,把学生的思维从“发散”到“集中”,这样的点拨可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能引导学生逐步深化思考,进一步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
      四、培养习惯
      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生就不会依赖教师,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所谓“自学精神”,是指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而决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外,有时还须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学生养成自学习惯,通过自学活动,自主地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体现人创造性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其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意义深远,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五、掌握方法
      学习是一个复杂而有规律的认识过程,任何一种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不是一次完成的。学习生理学机制告诉我们,学习者受到外界信息的剌激,经多次强化和内外相互作用后,才使外在信息转化为内在知识。这种转化必须采用有效练习,强化认识的方式,显示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以提高学习效果。
      在自学教学中,由于教师真正做到了精讲,学生在课堂上练习的时间更充裕。练习题主要以无锡市教科所编的《初中数学创新教育课时目标实验手册》为主,适当吸取课外书的精华,注意挑选一些索引性、典型性的习题,最后以《每天十五分钟测评》作为评价练习。练习完成后,学生对照答案自评分数。学生的自学“反馈”,教师要注意观察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们注意纠正。由学生的个别差异较大,教师要全面照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安排他们做指定补充的练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注意个别辅导。这样的做法能尽量满足班上大多数学生的不同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各尽其才。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对教师来说能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是保持知识的连续性,并及时评价学习情况,有效地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那样:“不好的教师是传播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所以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教会学生自学。■
      
      参考文献
      [1]肖柏荣:《数学教学艺术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
      [2]朱玉如:《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江苏教育 2002年第6期
      [3]王薇:《在开放性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学数学教学2002年第3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第1版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组织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5月第1版

    相关热词搜索:我见探究自学能力培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