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公论”不公|天道不公是什么意思

    “公论”不公|天道不公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06 05:30: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近年来改革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要的一条就是注重群众公论,对提升对象进行民主推荐、群众评议。这种做法出发点是好的,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公论”屈才的问题,甚至还有任用小人、庸人的情况,其中的教训发人深思。
      “公论”为何导致“庸者上、能者下”呢?主要原因在于──“公论”其实是“私论”。是一些人假“公论”之名,行“私利”之实。从本义上说,“公论”是客观的,但如果“说公论的人”不公,或是“写公论”(调查、整理公论者)的人“不公”,或是“听公论的人”不公,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公论”就成了“私论”。本来是少数人的看法,可能被论成多数人的看法;本来是领导的看法,可能被论成群众的看法;本来是一时一事的看法,可能被论成一贯的全面的看法。如此这般,“公论”就被异化、被扭曲、被糟蹋、被强奸了!一本好经就被歪嘴和尚念歪了!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把“公论”变成“私论”,并非工作方法问题,而是思想作风问题。众所周知,公论是个好东西,公论就象一个年轻漂亮、心地纯洁的小姑娘,人见人爱,没人不喜欢。领导喜欢公论,群众喜欢公论,考核的干部也喜欢公论。一些心存私念的领导看中了这一点,充分利用公论的良好声誉,把公论改头换面,乔装打扮,利用“公论”把自己的人提起来,把“会干事不会来事”的人压下去。在他们的掌控下,公论成了“遮丑布”,公论成了“玻璃小鞋”,公论成了“挡箭牌”。过去没有“公论”,好多事搞不定;现在有了“公论”,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公论不公,古已有之。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晏子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经过三年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一派兴旺景象。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齐景公听到这样的“公论”欲罢免晏子。晏子请求再给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但“公论”却是一片赞誉之声,齐景公欲奖赏他。晏子对齐景公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看来,公论有两重性,对公论也要一分为二,比如对晏子治理东阿的“公论”,就要看它到底是少数人的意见还是多数人的意见,是真实情况还是表面现象。否则,“听到风就是雨”,晏子成绩卓著时被“论”为“不称职”,成绩平平时却被“论”为“优秀”,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要避免晏子那样的“公论”,必须重视“公论”的真实性、客观性,解决好“由谁来论、论什么、怎么论”等问题。要选派公道正派的人听取、分析公论,保证公论的客观真实。“公论”真正姓公了,确实按“公论”选拔任用干部了,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敬敏荐自《长沙晚报》2009年11月11日】

    相关热词搜索:公论不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