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被制度化的人生 被制度化

    被制度化的人生 被制度化

    时间:2019-02-07 05:37:3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布鲁克是一个优秀的小伙子,有一天,他不幸身陷大狱。在监狱里,他经历了最暴躁的阶段,最后,也像其他人那样开始学着适应监狱的生活。记不清是在入狱的第七年和第八年,布鲁克偶然得到一个机会:他可以每天用手推车推着一车杂志和书本,走过漫长的通道,给整个监狱的囚犯送书。这样,当夕阳下的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推着手推车从监房门前走过的时候,他显得与其他囚室里的囚犯是如此的不同……
      布鲁克在监狱里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的暮年。四十年,或者更长。
      总之,一天早晨,他被通知获得假释,即将重新获得自由。但是,当天,监狱里却发生了一件让人意外的事情:布鲁克用刀子抵着一个朋友的脖子,声称要杀死他。犯人们都傻了,他们不明白一个即将获得自由的人为什么如此疯狂。但是,出于理解和友谊,大家最后还是没有报告管理人员,而是选择了原谅他。
      但是,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出狱的布鲁克在外面的自由世界里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角色。在大墙外面,即使获得了自由,他也不过是一个刚出狱的老囚犯,如此而已。苦苦挣扎与徘徊之后,他把自己吊死了。死之前,他在墙上刻下了字迹,告诉别人:制度之墙是不可逾越的。
      这让人想起当初监狱里一个黑人的话。那个叫瑞德的家伙告诉大家:布鲁克其实是不想走的,他最合适的出路就是老死在监狱里。这是因为:一个监狱里的布鲁克是有用的,甚至是体面的;而一个离开了监狱的布鲁克几乎一无是处。他经历了漫长的四十年或者更多的岁月打磨,已经被监狱里的生活给制度化了。
      看来,对于一个人而言,身体的自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心灵的自由啊!
      以上,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个片段。
      在上述细节中,让我最感到震惊的,是布鲁克临死之前刻下的那些字迹:制度之墙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让我记住了一个词:制度化。习惯成自然,当一个人习惯了已有的生活秩序之后,哪怕这种秩序是地狱里的秩序,而你哪怕是要引领他去天堂,恐怕还是比登天都难。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似乎就是这么回事。
      手头还有则资料,觉得很有意思。
      努尔哈赤建后金称汗后,强迫占领区和投降的汉人必须剃发。在当时,剃或不剃,成为一种政治性标志。汉人只要剃头,就免死收降,否则就砍头。后金军占领辽阳后,当地汉民成千上万不愿剃头,自投鸭绿江而死。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当年宁死不留辫子的人,和后来宁死不剪辫子的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两群人。所不同的,一个是二百多年以前,一个是二百多年以后罢了。面对油浸浸的大辫子,他们的选择是如此的不同啊。
      这里面,应该有一些文化心理上的因素,还有一点,就是叫做角色认同的东西存在。当一个人脑袋里(或者说意识当中)没有辫子的时候,用武力强迫他去留辫子,他很可能是宁死不屈的;同样的,当一个人脑袋里有了辫子的观念甚至是信念,要强行帮他剪掉累赘,他也可能是要宁死不屈的。
      你看,民国之后,带兵的张勋不仅自己留辫子,他的部队也
      都留着油浸浸的大辫子,号称“辫子军”。张勋这位念念不忘清廷的“辫帅”,最后还搞了一出复辟的闹剧。
      与张勋一样不肯剪辫子的,还有大学者辜鸿铭。想当年辜鸿铭顶着大辫子在北京大学教书,引发学生的一片哄笑。辜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里的辫子是无形的。”课堂上立刻鸦雀无声。
      被制度化或者说格式化了的人生,怎么说都是一种悲剧吧,当我们为布鲁克感慨万分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的,还有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自由。毕竟,只有心灵的解放,才是真正的解放。

    相关热词搜索:制度化人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