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当艺术与生活相爱:相爱艺术

    当艺术与生活相爱:相爱艺术

    时间:2019-02-07 05:42: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当艺术与生活相爱,这几乎是具有多重演绎方式的可能性,且具不同结局的剧情流变。至少,作者马克・盖特雷恩是在用他自身的经历率先诠释这种奇妙的化学效应究竟如何发生。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还有作家的角色在身。就这样,简明扼要地以一人之例,抽离出现实中类似于“双面绣”的样板存在――当感性的知觉、灵感、才气、天分,与为理性所圈囿的法则、手法、技巧甚至各种思潮和主义杂糅在一起,为我们呈现出“生活铺垫艺术,艺术又回映生活”的辩证所在。生活的各种真实场景和经验,海量且碎片化的信息,为艺术家寻找创作素材提供了各种原料,反过来,艺术的各种语汇、媒介与历史,又为人们打望枯燥干瘪的生活增添了更文明高级的视角,进而完成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层面的升华与转化。
      关于艺术学的各类教材浩如烟海,多半依据单个的线索或划分标准,从某个侧面来端望人类艺术文明的进展历程。“时代”“门类品种”“地理区域”“风格流派”等各种写法之间彼此是剥离且分裂的,比如以时间演变为纲线的“艺术编年史”写法,只注重了当时当代的艺术发展状态,既无法对接历史,也无法桥接未来,因此,更无法揭示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那类似于人类代代相传繁衍和进化一般的逻辑关系和因果关系,相对孤立和断裂的篇章,其实不能全然描绘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作品和媒介之间的必然关联。
      如何寻找单个鲜活的艺术样本,首先分析其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内在品质和物质属性,进而作为具备实证意义的范例材料,去佐证艺术史上风格迥异、道义不同的各种流派的精髓所在,以求为读者铺展出一幅既宏观畅达又微观细密的“艺术图景”,这是每一个艺术史学者和记述者需要讲求的语态平衡。
      作为一本畅销了几十年的教材,马克・盖特雷恩恰是在艺术理论与艺术史之间寻求到了一种妥帖的结合方式,客观公允的说,史论结合的写法首先是一种态度上的讨巧,同样,具象和抽象的结合,也是使得艺术传播效果最大化之所需,从而也使得这本书如此深入人心,经得起现实和理论的推敲。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一般的艺术史著作,即便是类似于《艺术的故事》这样的煌煌之作,都或多或少地留恋于就艺术论艺术,纠结于技术层面或者故事细节方面的讲述。《与艺术相伴》注重从更意识化的角度来提炼艺术的各种精核所在:比如,艺术冲动和创造力的心理源头在哪里?艺术家的工作究竟是什么?艺术本身意味着什么?艺术与美难道是同一件事物吗?艺术如何通过形式来讲述意义?艺术的创作与表达需要怎样的情境?艺术与宗教、社会制度、大自然之间的关联何在?设计原则中从其他学科中借鉴过来的“节奏”“比例”“尺度”“平衡”等元素究竟如何凝聚在一件作品之中?……这些“形而上”的思想讨论以及“专题化”的文体排列方式,让这本书讲述的就不仅仅是“历史的艺术”“艺术的艺术”,还是更具思想提炼性的“哲学的艺术”。
      读《与艺术相伴》,或者不仅仅需要了解一种史学的记录方法,更要学习一种创意的态度和原则――“与艺术相伴”,如果这可以被视作一种高尚而清新的生活方式,那么,这必须要求你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站在日常生活的语境里,去真切感知艺术带给你灵魂和心灵上的冲洗和涤荡,反过来,你便可能会更加热爱被艺术化、提炼化了的更高等生活。当然,无论爱得如何酣畅淋漓、荡气回肠,都逃离不了作者马克安设潜埋的一个愿望,那便是在真实历史的无限延宕之中发现美、记录美,进而不停地制造、繁衍更多美。
      

    相关热词搜索:相爱艺术生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