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旧日的记忆【新书的旧日记忆】

    旧日的记忆【新书的旧日记忆】

    时间:2019-02-08 05:32:1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手捧《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我像是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它让我想起编写这本小书几十年间的些许往事。   1961年。我国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缺吃少穿,粮食、布匹都限量供应。那时,学校里不再组织远足、郊游、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连体育课也停了。以减少热量的过多消耗。物质的匮乏,使人们的情绪和心境都受到影响。不管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大家总应该积极地面对它,去勇敢地克服它、战胜它。
      我那时20多岁,在《中国少年报》社工作。团中央属下的这张小报,以对全国中小学生和少先队员进行思想教育为已任。报社领导指派江兰和我两个人,前去拜访徐特立老人,采访他的生动事迹,宣传他的光辉典型。以他为榜样,来振奋起大家的革命精神,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去建设祖国。
      接受下这个任务。我们既兴奋又有点儿胆怯。《中国少年报》平时接触教师、辅导员较多,也常去基层与工人、农民打交道,但同中央机关的高级领导干部来往却很少。登门拜访之后,先前的紧张心情很快就消除了。这位80多岁的老爷爷,听说我们是办小孩儿报的。特别客气,总是笑呵呵的,怕我们听不清楚,还招手让我们坐得离他近一些,谈话时有问有答,有求必应。有些事情即使一时记不起来,也总是说“好,我再想一想……”他的秘书徐乾女士对我们也非常热情。但徐老毕竟年事已高,长时间交谈会影响他的休息,每次只能谈个把小时。谈过几次以后,快到暑期了。党中央安排徐老去北戴河休养。得到领导上的支持,我们也紧跟着去了北戴河,住在海滨的团中央休养所,使我们能继续与徐老交流。
      现在回想起来,多少有些遗憾。我们那时热情高、水平低,对徐老的著作学习得很少,对他老人家的思想理解肤浅,许多事情只看到表面,对听到的一些故事,也仅仅满足于生动、新鲜,缺乏深刻的领悟。在他面前,我们手忙(忙着记录)、嘴忙(忙着提问),却没有好好开动脑子,缺乏深思熟虑,只是就事论事,老惦着怎样完成我们的报道任务,未能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更多地向他请教。
      1961年的9月9日,新学年开始后,《中国少年报》接连两期,都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我们采写的长篇通讯报导《勤奋学习七十年――徐特立老爷爷的故事》,全部加起来大约有一万五六千字。因为徐老的故事生动感人,这个报道受到读者欢迎。《中国少年报》当时每期发行四百多万份,深入城乡的中小学校。全国有不少地区的少先队组织,还用这个报道,开展了“向徐老爷爷学习,立志做红色少年”的活动。
      事隔十几年之后,经历了“文革”的文化大饥荒,1977年,当时北京仅有的一份少儿刊物《北京少年》月刊(北京市教育局主办),在10月、11月两期上,又重新刊登了《中国少年报》的这篇报道。不久,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停业十余年之后,也开始筹备恢复业务。笔者应约编写了一本徐老的故事。这时,徐老逝世已经十年,再也无法当面聆听他的教导了。但我继续得到了徐乾女士的大力帮助,她抽时间同我交谈,提供资料。一本四万多字的小册子《革命老爷爷徐特立》,于1980年3月与读者见面。
      又过了20多年,海豚传媒策划总监徐鲁先生主持“少年励志版红色经典系列”时。也将这个选题列入其中。在他的建议下,笔者又把徐特立的故事重新编写成书,奉献给新世纪的少年儿童们。这就是开头说的这个最新版本。
      各个不同年代刊发的这些报道和图书,讲的是同一位传主的故事,但在题材处理、视角转换、材料取舍和章节的安排上,却都有所不同。最新出版的这一本《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比起以前的几种,内容增多了,篇幅加大了。这是很明显的。最初的报道限于篇幅,主要突出了徐老的勤奋好学。那时候。确实有把徐老的故事当作教材教育后人的动机,尽量挑“有用”的写;这一回,介绍得就比较全面,比较系统,除了勤奋好学,还写到了他的家庭生活、少年苦读、勤俭办学以及他的理想信念、作风品德等方方面面,为的是尽量多说一些故事,给小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现在,落笔时考虑的也是务必记录实事,传递真情,使小读者从真实的故事中受到感动。1980年的那本小册子,内容虽然比报纸上登的要多一些,但写作那本书的时候,主要突出了毛泽东主席给徐老的祝寿信,以毛主席的评价来概括徐老的一生,连几十个小故事也是以“三个第一”(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几项内容来归类的。这一回,四十几个故事基本上以时间先后为序,从家庭、求学、办学以及参加革命斗争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来讲述徐特立富有传奇性的一生,便于读者能完整、有序而清晰地了解他老人家90年间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这种排列,比较符合一般传记故事的体例。
      40多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徐特立的故事并没有过时。现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太阳依旧从东方升起。人生在世,不能没有物质,更不能没有精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除了喝奶、吃饭、穿衣,同样离不开精神上的滋养和哺育。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大大改善,对正在成长中的这一代新人,我们同样须要在精神上给以极大的教育、引导。
      理想和信念,道德和品性,作风和意志……这一切看似抽象,其实,却活生生地体现在许多人的身上。徐特立出生于清朝末年,家境贫困,从小养成了勤劳、诚实、俭朴的作风,在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古老文化的薰陶下长大。后来他留学欧洲,考察日本的教育,开阔视野,进一步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滋养。中年以后,他在激烈的革命风暴中经受血与火的考验。徐特立的一生,可以说是吸收了人类文化多方面的丰富资源。他又特别善于吸收人类的智慧,几十年中教书育人,言行一致,足以为人师表。革命家陆定一说过,“徐老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有许多建树,他又是在革命运动的许多生死关头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别人的。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教科书。”
      徐特立诞生至今,已经132年,对现在的少年儿童来说,已经非常遥远,但他为之献身的事业,还依然鲜活着。对这么一个伟大、崇高的好榜样,对这部丰富、生动而鲜活的人生“教科书”,多么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好好学习啊!

    相关热词搜索:旧日新书记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