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十大贵命命格 黎元洪身世源流考

    十大贵命命格 黎元洪身世源流考

    时间:2019-02-08 05:35: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谱牒记载:世居黄陂,生于黄陂      关于湖北黄陂与湖北大悟的区划沿革,可追溯到1933年。当时的湖北行政当局,为了凭借黎元洪的威望,加强对湖北的统治,突出自己的政绩,就报请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将湖北黄陂、孝感两县北乡,湖北黄安县(今红安县)的西乡,以及河南省罗山县南乡划出一部分,新设立了礼山县(今大悟县)。当时黄陂划给礼山的有河口十会、夏店五会,黎元洪的世居地之一黎家河以及曾牧牛过的田家河属于夏店五会中的石滚会。时任湖北第五战区行政督察专员程汝怀还专门建议:把新县城设在紧靠田家河的新城,其理由是故总统黎宋卿公寒微时曾在此牧过牛。
      为弄清黎元洪的身世问题,笔者先后到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江西、安徽,以及台湾、越南等地,拜访黎氏宗亲和专家学者,搜罗资料,旁征博引,终于撩开了其神秘面纱:黎元洪祖籍江西豫章(今南昌),世居湖北汉阳府黄陂县西乡重镇中和乡(今祁家湾街道张店一带)、黄陂县城小西门外大板桥、东乡与北乡(包括北黎家楼与黎家河),生于湖北黄陂县滠源乡(今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东厂畈。
      1982年5月,笔者借赴上海探亲之机,前往徐汇区太原路六十四弄一号三楼,访问了黎元洪的长子黎绍基先生。他拿出曾经其父审定、于1925年用英文发表的《黎元洪的一生》,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长江流域的中游,要找到一个文风甚盛的县份,这便是我的祖籍地黄陂,我的祖先并不是当地土著,而是一个外来户……”
      这里所说的“祖籍地”与“外来户”,与现存于湖北大悟姚畈乡黎家洼黎文东《黎氏族谱》(八卷)(民国三年秋纂修)相吻合。《黎氏族谱》云:“在明洪武年间,黎家的两兄弟黎旭、黎旦住在江西豫章(今南昌)碎瓦墩。黎旦生有五个儿子,长子黎舜臣和三子黎舜元后随伯父黎旭迁往湖北,先在黄陂中和乡黎旭处短暂落脚,后黎舜臣迁往黄陂县城小西门外大板桥定居,数十年后迁东乡,不几年迁居北乡黎家河(今大悟)。黎元洪即是黎舜臣的后裔。由黎舜臣传到黎元洪的曾祖黎世义已历九代……”
      关于现存《黎氏族谱》的编纂,则得益于黄陂黎氏名宿黎大钧。黎大钧于1883年在癸未科会试中中举为进士后,官运、财运亨通,先任清廷度支部主事长达三十年之久,继任山东兵备道、大清银行监督四年。到了民国三年秋,针对社会上对黎元洪的身世众说纷纭,黎氏决定正式向黄陂黎氏认祖归宗,委托黎大钧组织族人修编了现存的《黎氏族谱》。
      同时,黎绍基先生还说,这一问题,上海文史馆薛民见先生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多次到黄陂、天津、北京等地考证,采访辛亥革命参与者,写成了较为系统的年谱,可作依据。后来,我向武汉大学萧致治教授请益时,萧教授交给我一封黎绍基的信,所言类似。于是,我又赶到上海文史馆,哪知薛民见先生已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驾鹤西归了。不过,这一趟我没有白跑,将薛先生1961年写成的《黎元洪年谱》复印了一份回来。其中记载道:“黎元洪1864年10月19日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沙地岗),且一直居住到八岁才离开……”贺觉非先生著《黎元洪》与鲁永成主编《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均采用此说。
      那么黎元洪之母为何从黎家河来到木兰乡分娩呢?这是因为1864年,太平天国军与清军在湖北进行了几场恶战,地处交通要冲的黄陂,自然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当地老百姓不是背井离乡躲“清妖”(清军),就是“跑反”(逃难到深山)避“长毛”(太平军),搞得人心惶惶。到了初夏,病重卧床的黎朝相听说黎家河的人大都外出避难去了,便把身怀六甲的妻子陈氏叫到床头,要她到宗教圣地木兰山去避难,为黎家传承血脉。其次,木兰山后雷家细湾的雷老汉,曾是黎朝相之父黎国荣的救命恩人。
      再说黎朝相之妻陈氏,于1864年10月初,挥泪告别了相濡以沫的丈夫,先雇了一辆独轮车,夜以继日地赶到河口渡口。然后,换乘木筏顺河而下,来到木兰山麓一个叫东厂畈(与雷家细湾田地相连)的地方。她觉得这个地方风水真的不错,开门见山(即木兰山),门前还有一条小河(名日一里河),与木兰山下的仙河相通,是生活、逃难与避灾的一块宝地。在这里生活,柴方水便,还可上山做点小生意;要逃难可直接从一里河到仙河乘船,走水路通南北;要避灾又可上山,向佛教、道教长老求援。当地雷姓族长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得知一位“双身客”(俗称孕妇)逃难至此,就让她在该村祠堂栖身。
      1864年10月19日即清同治三年农历甲子年九月十九,这天一大早,陈氏起来烧香拜佛一番后,突然感到一阵腹痛。少顷,在雷氏族人的帮助下,二十四岁的陈氏顺利地分娩了一个肥头大耳、颇有福相的男婴,她根据临行前丈夫的交代,为儿子取名秉经,后学名元洪,字宋卿。恰巧这一天正是木兰山庙会之日,即传说中的观世音菩萨的生日,于是,邻居们尤其是那些佛教信徒有的拿来鸡蛋、有的拿来油面、有的送糖水,纷纷为难中的母子道喜,并说这小孩子与观音菩萨同日降生,将来必成大器。陈氏对乡亲们的盛情感激涕零,欣喜之余,也将她初抵在木兰山时抽签许愿的事说了一番,大家更是说得神乎其神。尤其是黎氏当了首义大都督与大总统以后,社会上纷纷传言:黎氏的出世与出山,都是“菩萨”先天的安排。
      不仅如此,笔者还与黎世炎先生采访过对黎氏早有研究的年届九旬的退休教师李汉东先生,他说:“黎氏家族曾居住在木兰山与夫子山中央地带――东厂畈,门前有一里河流经,不远处可见木兰将军墓。虽然房屋已荒废,但至今原基仍清晰可见,面积约三于平方米,进出三大重,有天井、堂屋、厢房、厨房等。黎元洪任湖北都督与副总统后,还专门到东厂畈拜谢昔日的恩人雷老汉,并带雷氏后代到都督府做事……”
      真是无巧不成书。我们一行到黎家河探访时发现,黎家河与东厂畈一样,门前均有一条小河。官方档案:黄陂县人。寄籍江夏 对于黎氏身世的“河南说”,这与黄陂的历史沿革相关。早在汉代时,黄陂以木兰山为界,区划一分为二:南部属荆州,北部属豫州。因黎氏最后落籍黄陂北部,故上面所谓“河南人”,即是指的豫州。
      所谓“安徽说”与“黄州说”,则出自1911年lO月16日《神卅1日报》――署名鄂中武士的《革命军总统黎元洪小史》一文,文中说:“黎氏先祖为皖之宿松人氏,自其祖与父经商于湖北,遂改入黄州府……”同年10月21日出版的《民国报》之第一号《黎元洪》一文,以及1980年8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李新等主编的《民国人物传》第二卷,载有张振鹤撰写的《黎元洪传》,也因袭了“安徽说”与“黄州说”:黎氏“祖籍原系安徽宿松,自祖父起即经商湖北,遂入黄陂籍”。
      为了揭开谜底,笔者1990年、1998年、2004年三赴北京,查阅了一批珍贵史料。其中故宫档案兵部武选第0020(7)号案卷之《呈迭三品顶带尽 先补用都司黎元洪履历清单》,里面明确记载:“黎元洪系湖北汉阳府黄陂县寄籍江夏县人。”
      这是当年官方的第一手资料,应该说是最可靠的,这一资料说明黎是黄陂人确实无误。而“寄籍江夏县”(此处是指今武汉市武昌区)指的是,黎随张之洞从南京回湖北任职后,开始是靠租借黄陂籍知名人士黎大钧在武昌的房屋居住,后来自己在武昌中和门建了别墅。由于黎大钧的老家与黎元洪的出生地仅隔着一条河(长堰河,今木兰湖),且二人很谈得来,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便结拜为兄弟。
      他们缔结金兰时,黎大钧的太太曾认为,黎大钧比黎元洪年龄要大一截,结拜兄弟不恰当。于是,她到处张扬说,黎大钧顶多只能和他叔侄相称,不应谦让为兄弟。但是,在夫权思想至上的社会里,身为家长的黎大钧一言既出,那就是家庭的“圣旨”。黎夫人尽管心里不情愿,但还得按照夫君的要求,让子女们毕恭毕敬称黎元洪为叔叔。
      有道是吃小亏占大便宜,黎夫人做梦也没有想到,黎元洪日后竞一步登天,作为本家兄弟当然沾光不小。在黎元洪当上了民国大总统后,黎大钧之子黎澍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他的亲信和四大策士之一,不仅可自由出入黎大总统公馆,还先后被任命为总统府参议、副秘书长。
      至于李根源著《雪年生录》,称黎氏“生于汉阳”说。窃以为,李氏的“生于汉阳”中的“汉阳”应该是汉阳府之黄陂县。《黄陂县志》载:“黄陂从汉朝到明朝分别属于荆州府、豫州、郢州、司州、光州和黄州府管辖,到了清朝雍正七年(1729),改属汉阳府管辖。”所以,前面“人黄州府”也是指黄州府之黄陂县,而且当年的有关出版物也曾称黄陂人为汉阳人,如武昌首义女子北伐队长吴淑卿等。
      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原来持“汉阳说”、年逾古稀的萧致治教授,听了笔者的发言后,也认为李根源的黎“生于汉阳”,也许就是指的汉阳府黄陂县。
      同时,笔者的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享誉国际的辛亥革命史权威、著名史学家章开沅教授和皮明庥研究员的首肯。其中皮先生在拙作《首义都督》序言中说:“这部作品的另一成就是,对黎氏行状中之诸多谜团进行了解读。关于黎氏的一生,尤其是其籍贯身世,历来聚讼纷纭,各言其是。作者比较诸说,广事求证,为揭开谜底,进行深入考索,认定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黄陂,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厂畈,是颇有说服力的。”
      
      口头谈资:“越南说”与史实不符
      
      不仅如此,一位自称是黎元洪侄女的东北人黎金风(又称黎君)则说:“黎元洪原籍越南,后首迁湖北黄陂,再迁湖北黄集,我父辈兄弟三人,即长为黎元洪,次为黎元皇,三为黎元坦。”并说黎氏三兄弟曾一起到越南祭过祖。
      此话在社会上不胫而走,顿时传言满天飞,有人说:“越南姓黎的多,在前越南领导人中就有黎笋、黎德寿等,说不定黎元洪真是越南人……”
      的确,中越两国黎姓都是唐尧的后代。在姓氏源流上,黎氏族谱引用了《元和姓纂》、《风俗通义》和《路史》所说――黎氏“出自帝尧的后代”。黎姓最早繁衍于古黎国之地,即今山西省黎城县一带。战国时“黎氏之族或因官而处,或避难而居,于是西入梁(今属陕西)、益(今云南晋宁县),东向青、徐(今属山东、江苏),南迁交、广(今属广西、广东及越南北部一带),北徙燕、冀(今属河北)""。到汉朝时,黎姓迁居江西、湖南等地。据《元和姓纂》与《史记・南越列传》载:“黎姓主要郡望有三处:一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二是宋城(今河南商丘),三是九真(今越南清化、河静一带)。”
      为了求证,笔者于2001年4月专门前往越南考察,查阅了越南学者所著《安南志略》和《越南社会发展史研究》等书,都与中国史书记载吻合。笔者在拜访越南黎姓人家时,他们说,天下黎姓是一家。黎姓在越南算是大姓,目前排位前三名。
      问题是,黎金凤所说的黎元洪的两个弟弟与史料记载大相径庭,黎氏嫡系子孙也矢口否认。而兰i时越南正处于法国统治之下,黎作为大总统不可能到越南祭祖,即使去,也应有记载。且黎金凤乃一字不识,说此话时已是暮齿华发的老人,故此说没有说服力。
      前两年,中央电视台《孙中山》剧组执行导演李黎先生来陂,采访了笔者及木兰乡东厂畈,又赴美国、加拿大以及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台湾等地采访、求证,他给笔者来电说:“黎氏祖籍江西,世居黄陂,生于黄陂木兰乡东广畈最为可靠。”
      按照《辞海》上对“故里”的解释,首先指的是出生地,还包含故居和原籍等几层意思,将“故乡”解释为“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而不少西方国家的法律,大都是以出生地来确定个人籍贯的。由此看来,不论是从黎元洪出生于黄陂木兰乡,还是其始迁祖率先落户黄陂县城,其后相继落籍黄陂西乡、东乡与北乡看,黎元洪是地地道道的“黎黄陂”。当然,黎元洪的祖辈也曾在原属黄陂、今属大悟的黎家河繁衍生息,黎元洪还在今大悟田家河放过牛。从某种意义讲,黎元洪也可称为“黎大悟”。但是,我们不能将民国期间的总统政书与文告,以及黎元洪在书法作品上的“黎黄陂”与“黄陂黎氏”印章,都改成“黎大悟”吧。故笔者在即将面世《首义都督》里,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关热词搜索:源流身世黎元洪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