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把自己喜欢的人让给别人 要把自己当人

    把自己喜欢的人让给别人 要把自己当人

    时间:2019-02-10 05:33: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看见这个题目,多半以为我要说的是自尊自重。   “你看人家某某,这才叫活成人了!”纯朴的农民在评价某人活得自在时,这样说。   “厕所的设计者仅仅把你当作身体,而没有当作人。”已故作家王小波在批评北京的公共厕所时,也曾这样说。
      农民语言朴素,但朴素之中包含着哲理。他话里除眼馋、羡慕、称赞、夸奖之外,还暗藏着一个人生评价标准。如果你问农民,人与非人的标准是什么,他可能口头上答不出,但心里始终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可能是由财富、地位、声望、人格等符号组成的一套价值系统。根据农民的这个评价标准,并非所有人都是人。
      作家语言刻薄,但更接近事物的真相。十几年前,北京的公共厕所多半是那种“水渠式”的设计,在“水渠”两侧修着很多左右对称的脚印,人们如厕时排成一条直线跨蹲在“水渠”上,你前边是别人的屁股。你屁股后面是别人的脸。如果厕所设计者把你当人,在设计时一定会考虑你的尊严、隐私和心理感受。王小波的重大发现是,在有些人眼里,你仅仅是一个身体,是会跑的肉,而不是人。
      农民和作家在对中国人生存状态的观察上迭成了惊人的一致。
      把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放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上来观察,不免让人泄气。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物分类上,人本来属于动物。人作为动物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那时的人类,和我们今天在动物园或野外看见的动物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所谓人类的文明史,是从人类告别动物开始的。仅仅告别动物,人还不能被认为是人。用农民的话说,就是还不算“活成人”;用作家的话说,仍可能仅仅被当作一个“身体”。要想成为人,人类还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
      人类用自己优于其他动物的智力优势,开始发展并积累自己的文明,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奴隶阶段,因为刚从树上下来直立行走,与动物区别开的时间还短,所以一部分人误以为另一部分人和自己区别很大,把另一部分人当作动物对待,这就是奴隶。如果说奴隶是把人看做“半人半兽”,那臣民就已经把人完全当人看了,把人和动物明显区分开了,认识到原来被当作动物的那部分人绝对不是动物。这是人类对自身认识上的一大进步。和奴隶相比,已有天壤之别,至少不能将他随便买卖、赠送、处死,他至少可以逃荒、乞讨,也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如果条件许可,他还可以建造自己的住所、和别人进行商品交换、结婚,最重要的是,如果抓住机会,他还可以改变自己的臣民身份。如历史上分别有几位臣民就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了皇帝。但臣民仍是被别人统治下的人,仍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真正意义上的人是公民。只有在人类文明进化到公民阶段,人才可以被称作人。作为公民的人,享有一系列神圣的、不可剥夺的公民权利。他不仅仅拥有财产,还必须拥有自由、地位和尊严。比如任何人不得损害其人身自由,比如公民拥有国家主人的地位,比如人和人的身份一律平等,比如人格尊严不可侵犯等等。只有这些东西被实际享有,你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算“活成人”了,才不会被人家仅仅当作一个身体。
      在我看来,当下对中国人最重要的事,就是争取成为公民。人作为公民,其首要素质,就是要有人的权利意识,要能识破谎言,不受蒙骗,要明白人的标准,自己要把自己当人。不能只满足于吃喝,不能只满足于被人家当作一个身体。如果仅仅满足于做会跑的肉,那和告别动物前的原始人有什么区别?
      [原载2008年第3期《西安人口》]

    相关热词搜索:要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