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花心与酒【花心酒意见深情】

    花心与酒【花心酒意见深情】

    时间:2019-02-11 05:33: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在李清照词中,花和酒的意象最为突出,它们反映了词人高洁的品性和深厚的情思。由于其词是作者自写怀抱的产物,是作者悲喜人生的真实反映,故易安词的风格表现出清新自然的特点,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得益于李清照工于造语而又毫无雕琢之气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李清照 意象 清新自然
      
      北宋末期登上词坛的李清照,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文学家”①。她诗、词、文都有很高造诣,而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易安体”。本文拟通过对易安词的意象分析,来揭示创作主体的精神世界,并对其词的风格特色略作探讨。
      
      一
      
      之所以从作品的意象分析入手,是因为词的意象带有强烈的个性特点,最能见出词人的风格。“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②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词作,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却很高,有着鲜明的特色。在李清照词作纷繁众多的意象之中,花和酒,最为醒目。
      当我们翻开《漱玉词》,我们就仿佛步入了一片花的海洋,词人对理想、对美好人格的追求,词人的爱、恨、悲、欢,借助于梅花、菊花、桂花、梨花、海棠、牡丹、荷花的不同形态表露得多姿多彩。季节的轮换,百花的荣枯使她的日常生活贯注了无穷的诗意。李清照所创造的花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当数梅花。梅在词人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从梅花盛开中词人得到了春天将至的消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春天真的已经来了,红梅等待开匀。用“长门”典故,表达深居幽室的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含蓄而蕴藉;“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在作者的眼里,梅花是由笛子吹奏的《梅花三弄》吹开的。再看《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梅的意象反复出现,作者曾经过的是无忧无虑的生活,记忆中是“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南渡后则是“�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国势日衰、夫君亡故的晚年,更落到“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的境地。三个时间段三种不同的心态,自己的喜哀都与梅花相伴。
      李清照的词涉及到梅花的可谓多矣。《玉楼春》精致地描绘了红梅花蕾初绽、花姿柔嫩的形态美;《满庭芳》借写梅花遭受风雨摧残却仍然“扫迹情留”,抒发了自己坚贞不屈、鄙弃庸俗的豪情;《诉衷情》把梅花凋零犹有余香作为词人忧国怀乡之情的引发,表达了她不忘故土的绵绵情怀。
      同样,李清照写菊花的笔力不逊于写梅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人瘦如菊的比喻赢得了历代批评家的喝彩;而零落的残菊堆积满地,与作者多病的身体、多愁的心灵相对应,沉痛至极。《多丽・咏白菊》通篇写菊,而通篇不著一个“菊”字,化用许多典故而不露痕迹,作者笔下的白菊,是人格化的白菊:“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它洁白如玉,天然的芳姿毫无妩媚之态,那高洁的情操只有屈原、陶渊明才可媲美。词人借傲岸不屈的菊花,抒发了自己孤高自许的怀抱。
      敏感多情的词人又是如何写梨花的呢?“细风吹雨弄轻音,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那么不忍,就像不忍与自己的爱人离别。此外,写海棠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观察何等细致!写牡丹花:“禁幄低张,彤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庆清朝慢》)真可谓“绰约”“容华”,一副雍容气度。写荷花:“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花汀草。”(《怨王孙》)可谓澄明之境。清芬的桂花也是李清照喜爱歌咏的意象:“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摊破浣溪沙》)写出桂花的清逸冲淡,风流脱俗。有时作者甚至把桂花摆在梅花之上:“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情中见意,表现了女词人崇尚淡雅高洁的情怀。显然,如此缤纷的花的意象,折射的是作者绚丽的精神世界。其夫赵明诚以“清丽其词,端庄其品”③称赞易安,可谓的论。
      正如作者爱写花一样,词人也爱借酒抒情。在中国古代,酒经常参与艺术境界的酝酿,刺激作家的创作灵感。面对难以抑制的兴奋或无法排遣的苦愁,诗人们都爱以酒解之。读李清照的词,我们很难回避她那动人的醉态,字里行间酒香四溢,酒气扑鼻:“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喝得得意忘形,以至于夕阳西下,还“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可是,人总有醒来的时候,面对着“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的情景,词人感到人生短促,世事难料,心情无比苦恼,所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然而,还是发生了离别的事:“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离别苦,相思更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酒既然并不能解决问题,有时便告诫自己“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终于,到了国破家亡、人物两非之时,自己喜爱的金石书画和亲爱的人荡涤一空,人何以堪?酒,也消解不了那无穷的忧愁,词人“守着窗儿”,发出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的慨叹!面对清酒一杯,词人当然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可是当她凭窗北眺,面对敌寇占据的大好山河,思乡之情难抑的时候,她不禁老泪纵横,在不知不觉中把酒又一次次地送入愁肠:“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菩萨蛮》)孤独无依的词人在这有家难归、有国难投的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只得借酒浇愁,强自解慰。
      由此可见,李清照无论是咏花还是写酒,都是为了寄情,在花心与酒意之间,词人高洁的品性和深厚的情思得到充分的表现,易安词因此也被赋予了别具一格的境界,恰如王国维所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④
      
      二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几百年来人们冠之以“正宗”“婉约”“奇峻”的评语,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读易安之词,最深刻的印象却是:亲切好懂,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易安词的风格,鲜明地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这是因为,她的作品主要以情取胜,往往直抒胸臆,悲、喜、愁、怨,溢满词章,那些蕴含众多的花、酒意象,不过是其情感的见证和外化,读者无须费多大的气力便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绪。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⑤三李之所以能够并称,正在于其作品中的情感莫不鲜明可感。
      词这种文学形式,起源于民间小调,萌芽于隋唐,极盛于宋。但是从民间小调演变而来的词,在唐末文人化后,题材也就渐趋狭窄,归于“艳科”,以言情为宗。且自《花间》以来,闺情词多系男性之作,是从男子方面去体会女子的内心感情的,此所谓代言体。其中虽不乏名篇佳作,但细细品味,其对女性心理情态的描写,终不免隔着一层,新意殊少,真美不足。比如,与李清照同属婉约派的柳永、晏殊、秦观等人,他们在词中未尝不寄寓各自的情感和人生感受,但却囿于传统,非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女子的口吻道出,词中之“我”与抒情主体并非一人。李清照则不然,她之填词,不是为了佐酒添欢的浅唱,而是生命与情感的寄托。她也不必费心去揣摩女子细微朦胧的心绪,而是自写怀抱,自诉衷肠,故而本色生香,亲切动人,给人以“情词并胜,神韵悠然”⑥之感。试看《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丈夫的偶别,使词人顿感孤独,词中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纯真深笃的爱情,把她深藏于内心的哀愁、幽怨和相思之情,直接地无所顾忌地倾泻出来,以精妙的艺术手法,真实地描写了女性细美、柔婉、深挚、缠绵的情思,刻画细腻真切,读来别样感人。正是由于这种应情而发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方便地体察和感受她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她的词就是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再现,从少女时的天真活泼,到老年时的凄苦落寞,她敏感丰富的体会和心情,都诉诸词章,在艺术上便表现为一种真实可感、自然而工的特色。请看: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痴情之心宛然可见,娇憨之态亦亲切可感;“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曲折深婉,细腻入微地表现了“我”伤春伤别的心理情态和孤寂之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词人以天人自况,以大鹏自喻,境界开阔,浑成大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以淅沥夜雨烘托凄凉心绪,极写身为“北人”之我的忧国怀乡之情;“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三个“旧”字,把家国破亡、人物殄瘁的伤怀之感直道而出,令人为之涕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正是由于自己年老体弱、孤苦无依,才会在冷风袭来的时候,心情倍感冷清凄凉。总之,其词中之“我”就是词人自己。细腻敏感的词人将自己的心绪用笔墨一一道来,故而显得真挚动人。对于易安词此方面的特点,《草堂诗余隽》的评论最中肯綮:“语新意隽,更有丰情。”⑦点出“丰情”二字,指出其内在的情感基础,见识不凡。而且,这句话也表明,易安词清新自然的风格不仅与真挚丰富的情感相关,也与其“别是一家”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易安词语言方面的特色,也须加以关注。
      
      三
      
      所谓言为心声,词情总是靠一定的文字表达的。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向为论者所称道。例如,陈郁说:“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⑧;对于《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名作,《词的》的评价是:“出自然,无一字不佳。”⑨这些,都是说明易安词的语言自然别致、耐人寻味,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但是,所谓“自然”,并不是指信口而发、毫不经意,而是既经锤炼又不见斧凿痕迹。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上是走传统的婉约道路,认为词“别是一家”,很注重遣词用句的功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词论》⑩中,她认为席间樽前之词犹如“郑、卫之声”,其弊在于“流靡”。她也不满柳永之词,因为柳永之词用语虽然明白如话、通畅自然,但是一味投合市民和歌伎口味,语言过于俚俗,故被李清照批评为“词语尘下”。对于秦观之词,她认为“虽极妍丽丰逸”,但不够清新典丽,缺乏蕴含,即“少故实”。另外,易安之词的用语,也不同于周邦彦式的过分雕炼型的语言,而是更倾向于她所欣赏的“江南李氏君臣”的“文雅”,但又不取其过于好奇之趣。李清照词的语言的显著特色,是合人工与天巧于一身,以人工之力入而以天巧之貌出。在形式上多为寻常语,在风格上则表现为淡雅清新。
      易安词这种“工造语”的特点,主要通过炼字、化用典故和口语俗语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们试看她的“落日�金,暮云合璧”(《永遇乐》),确称得上虑周而藻密,不炼句如何可得?试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连下叠字而又自然妥帖,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试看她在《念奴娇》中巧用《世说新语》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入词,真可谓“亭然以奇,别出机杼”(11);我们再看:“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这些句子,从民间口语中提炼文学语言入词,看似寻常,实际颇具功力。像这样匠心独运而又浑然天成的句子在李清照集中可谓俯拾皆是。因此,“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可以说是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是‘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12)。
      综上所述,易安词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首先在于词人有着敏锐细腻的艺术感觉和真实深沉的情感体验,其次则在于她运用了一种经过锤炼而出之“自然”的语言,将这种艺术感觉和真实情感准确、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女性作家的身份,使她创造了独标一格的诗词意象;曲折多难的经历,决定了她抒情词的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伤;深厚高超的文学造诣,使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13)。因此,易安词的魅力恰如她所描写的桂花一样:“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简介:戴峰(1970- ),湖北云梦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①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18页.
      ②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③⑤⑥⑦⑧⑨⑩(11)(13)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29页、第322页、第71页、第10页、第9页、第22页、第194-195页、第53页、第66页.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页.
      (1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29页.

    相关热词搜索:酒意花心深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