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争议]争议是什么意思

    [争议]争议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9-02-11 05:37:3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理念。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爱学习、爱劳动”。“勤劳是一种美德”,这个命题还需要质疑吗?    对于“勤劳是美德”,狄马先生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劳动”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消极的、被动的、丧失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劳动”;一种是积极的、主动的、体现劳动者尊严和价值的“劳动”。前一种“劳动”,只是恶制度下统治者对人的“驯化”和对人性的摧残;后一种“劳动”,才是人的自我价值的呈现。只有在后一种“劳动”状态之下,勤劳才算得上是一种美德。
       杂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从大家熟视无睹、约定俗成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运用“逆向”的视角,另辟蹊径。狄马先生的这篇作品,观点不落窠臼,想常人所未想,见常人所未见,是其最大的亮点。
       当然,作品在行文中出现的诸如“北欧的一些国家,劳动力十分短缺,但这些国家的人很懒”,“从长远来看,勤劳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未必是好事”等观点,存在表述欠推敲、逻辑欠严谨的问题。
       (肖 金)
      
       对于多数人来说,勤劳似一个道德美人,求此“光环”者不计其数。在长期被驯化的过程中,人们压根意识不到其实勤劳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圈套、一个枷锁。
       本文题旨独到,视角独特,在勤劳普遍被认同、“正面化”的大环境中,作者敢于运用逆向思维,阐发与众不同的见解,难能可贵。文字朴拙,有血性,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散发出作者身上粗犷的陕北风。文中饿肚子、跑步、喝茶三个巧妙的譬喻,将主动勤劳、被动勤劳间的天壤之别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深挖题旨,揭露了民族“勤劳至上”的根源――严酷的制度、粗暴的管理以及落后的技术等高悬于勤劳的头上。亦论述了勤劳、劳动力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这些无疑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文末鱼鹰的例子举得恰到好处,鱼鹰若认为勤劳是美德,定然是驯化、压迫下的自保、趋利行为,绝非本性使然,人又何尝不是呢?
       然而纵观全篇,作品稍显散乱,但较其独到的题旨、思想而言,可谓瑕不掩瑜。
       (马 �)
      
       作品题旨剑走偏锋,对普世的价值观进行杂议,试图颠覆“勤劳是美德”的常识,颇具新意。但纵观通篇行文,作者并未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只是对自身经历的随意梳理,以及对“听说故事”的自然演绎。意识流倾向明显,在说服力与哲理性上打了折扣。
       作者由于自身的经历,便对一切“吃苦耐劳”、“忘我工作”的说教充满警觉。在叙事前,已积聚了强烈的主观臆断,多了些自身情感的宣泄,少了几许对“勤劳是美德”这一主旨的冷静思考。同时,作者试图通过别人欧洲考察的二手资料,力证本国的劳动力状况与问题,认为正是中国人的勤劳才导致劳动力过剩,以致得出“勤劳对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未必是好事”的论断。事实是否如此,颇值得商榷。如果采用开放式的讨论方法,给读者足够的思考空间,似乎在说服力上会更胜一筹。
       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客观上削弱了作品在“杂议”中应有的讨论性与开放性;同时在主观上,也偏离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与艺术构思。
       (刘 毅)
      
       作品开头讲了小时候的一个经历,现代人看来更像一个故事,能够引发读者的好奇,进而产生同情。“分不清晨昏”的孩子是可怜的,让孩子“分不清晨昏”的社会是令人愤慨的,这种无声的批判更让人有心痛之感。笔调细腻,且能以亲身经历感动读者,是个不错的开头。可是,接下来对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从而引出对“勤劳是美德”的质疑,似有不当。个人以为,作品其实是想揭露某些“被勤劳”、“被美德”的社会现象,进而批判社会的不公平。对于批判社会不公这一题旨来讲,这样的切入点着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作品过于执着对“勤劳不是美德”的论证,列举了很多对比事例,农民大娘与城市知识分子的对比、劳动力在中国与欧洲的价格对比、孟姜女和秦始皇的对比……这些对比是否成立暂且不论,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品无意中偏离了真正要表达的题旨。好的开头是作品成功的一半,可是偏离“主线”的错误却使得整篇文章沦陷了。
       (闫勇慧)
      

    相关热词搜索:争议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