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许是半缘已任半缘情【一样女子别样梦,半缘身世半缘情】

    许是半缘已任半缘情【一样女子别样梦,半缘身世半缘情】

    时间:2019-02-12 05:37: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七夕词 李清照 朱淑真 严蕊   摘 要:在宋代的节日词中,“七夕词”以133首之多列于第三位,遗憾的是作者大都是男性,出自女性之手的仅有三首,但可喜的是,这三首词各以其独到之处为世人所传诵,并且由于词人身世与才情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李作是愁苦,朱氏多抱怨,而严氏则对七夕持质疑态度。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伟大民族,我们的先祖们“心鹜八极,神游万仞”,“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①,即将某些自然现象与自身生活经历相结合,进而创造出大量的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便是其中之一,它最早起源于先祖们的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其故事的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尔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此时的“牛郎”、“织女”仅为客观天象,毫无爱情故事之意,到了有汉一代,被认为是文人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赋予星宿以人性,并掺以复杂之感情,亦开中国“七夕”诗歌之滥觞,进而使得“七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吟咏不衰的主题之一,据欧阳询《艺文类聚》所录,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以下至唐,“七夕诗”有24位作者的25首作品;《全唐诗》以“七夕”为题者,有54位作家82首诗;时至有宋,兴于民间的词体大盛,源于民间的“七夕”故事亦大量入词,据黄杰先生所考,《全宋词》及其《补辑》中,共有“七夕词”133首,②在传统节日词中,仅次于重阳词和中秋词,但在如此众多的“七夕词”中,作者大都是男性,出自女性之手、可考的“七夕词”只有三首,这对于“参与的主体是女性,祭拜的神灵是女性,各种民俗事象的内涵也具有明显的女性特征”③的“七夕节”未免是件憾事,但庆幸的是这三首女性“七夕词”均极佳,为世人所传诵,且由于词人身世与才情之异,使得同出自女性之手的“七夕词”,体现出别样的女儿梦,故笔者本文拟对这三首女性“七夕词”略作比较,并试图探讨其别样之缘由,请方家批评指正。
      
      李清照的《行香子・七夕》、朱淑真的《鹊桥仙・七夕》和严蕊的《鹊桥仙・七夕》是三首“七夕词”,虽同是出自女性之首,且有同一主题――七夕,但三首词却情致各异,各有一番风味,亦体现出别样的女儿梦:
      
      行香子・七夕(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而风。
      鹊桥仙・七夕(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满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朝朝暮暮,更改却,年年岁岁。
      鹊桥仙・七夕(严蕊)
      碧梧初坠,桂香才吐,池上水花初谢。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高泻。
      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人间刚道隔年期,怕天上方才隔夜。
      
      在李清照的“七夕词”中,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哀景:蟋蟀在衰草间哀鸣,似乎在唱着最后的歌曲,亦“惊”吓了附近的梧桐,使其叶子片片坠落,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受惊的何止是梧桐,词人何尝不“惊”呢?将人之悲情无形地表达出来,接着词人直抒胸臆,将无尽的“愁”道了出来,那么这浓郁的“愁”是从何而来呢?词人并没言明,而是将我们带入神话之中:天上的牛郎、织女因为千重的关索不能相见呀!最后词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银河里也应该有船吧?但有船而不能见,又有何用呢?只不过徒增更大的痛苦罢了,此时,我们应该明白词人之“愁”从何而生了,缘于“不相逢”,只因“别离”。过片紧承上片,基调亦开始转暖:喜鹊来了,相会的桥亦已架好,分离一年的人儿马上就要相逢了。但一“才”字又将暖色遮蔽了,亦将词人迫不及待的心情表达出来。接着词人设想二人见面后一定会相互诉说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但时光飞逝,快乐的日子似乎总过得太快,短暂的相逢之后,面对的将是更大的痛苦,“牵牛织女,莫是离中”,将“相见时难别亦难”之情深刻地描绘出来。最后词人以景语作结,既将“七夕”之夜的天气真实地表现出来,又“含有余不尽之意”④,使我们为牛郎织女短暂的相逢而又要离别感到愁苦万分。
      朱淑真的《鹊桥仙》也是写“七夕”,开篇也是绘景,但此景与李氏所作大不相同,其基调相对暖些:美丽的彩云,装点着晚空,秋风送暑,吹去了夏日的炎热,月亮向西坠下,空中飘起��细雨。虽有风有雨,但毫无寒意,而是渲染时序的美好,为牛郎织女之相会作铺垫。接着将故事的主人公呈现出来:经过了多少个秋日的七夕了,二位仍有那么多的离情别绪要说,那么多的离情别泪要流。上阕先绘景,后抒情,以美景写哀情,使用“加倍法”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描写出来,但相见总比不见好,词之过片便写夜深秋凉时分,牛郎织女的欢会,天上人间均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满意。“何如”三句反用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本应朝夕相处的有情人改成了一年一会发出质疑,为牛郎织女鸣不平,抒发离情别恨。
      如果说李、朱二人的“七夕词”均侧重讲述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之故事,进而阐发自我之感情或体会的话,严蕊的《鹊桥仙・七夕》虽是应席之作⑤,随口吟来,却别有一番风味,上阕开篇亦是绘秋景:桐叶新落,桂香初吐,莲花微谢,看似美景,实则带着些伤感的色彩,“坠”、“谢”二字便可见一斑,接着由绘景转入人与事:在“七夕”之夜,女子们在穿针斗巧。下阕词人纯发议论,透露出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质疑:人间的蜘蛛在瞎忙伙活,正宗该干活给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却消极怠工。是否牛女二人已经对感情倦怠了,连牛郎织女二人都提不起精神来,白做了古今男女相爱的典范了。都说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面之时,怕是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人家夫妻才隔了一夜而已。
      比较这三首女性“七夕词”,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一些相同之处,即开篇便绘秋景,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或抒情,或议论,进而将自我之人生亦融入其中。但由于三位词人身世与才情之异,若进一步细读这三首词,我们或许会品味到同为女子,同样面对着“七夕”,词人却做着别样的梦:李氏是愁苦,朱氏多抱怨,而严氏则质疑。
      李氏之“七夕词”,哀景密布,愁苦满篇,不仅为天上牛郎织女而愁,更为人间自我遭遇而苦,这从“正人间、天上愁浓”便可见一斑。那么李清照究竟是为何而愁呢?这还要从李氏此词的创作背景言起,据陈祖美先生考证此词当作于“崇宁中期”⑥,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新旧党政异常激烈,是一个“霎儿晴,霎儿雨,霎而风”的时代,而词人之父与其公公则分属旧、新两党,正是由于政治因素的介入而致使二人分离,面对着悲凉的“七夕”之夜,词人的夫君又远在异地,心中难免会将天上牛郎织女故事以自喻,想到天上“关锁千重”,人间又何尝不是呢?再者,李氏之禀性多愁善感,面对着自然物象,常发“愁苦”之思,这在其他词中亦常见: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闺思))……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女性,在凄凉的“七夕”夜中,而丈夫又不在身边,难免会忧心忡忡,愁苦满脸。因此我们可以说李清照是借“七夕词”排遣心中之苦,渴盼夫妻团聚之梦,并寓乱世于其中。
      有宋一代的女词人中,能和李清照相提并论者,当属朱淑真了,朱氏之词,在当时便被人们所称道,魏仲恭曾云其词“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⑦,清人陈廷焯亦云:“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⑧又说“宋妇人能词者,自以易安为冠。淑真才力稍逊,然规模唐代,不失分寸,转为词中正声”⑨。生于仕宦之家的朱淑真本能拥有与李清照相似的人生,但造化弄人,一代才女所嫁非人,也酿成了她的悲剧人生。但朱氏却并非一味的委曲求全,而是敢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控诉现实的不公,表达自己的怨恨,这首“七夕词”便是如此。据黄嫣梨所论,此词当是朱氏未嫁时所作⑩,在一个微凉美丽的“七夕”之夜,词人与情人来到了野外,他们也像天上的牛郎织女一样,诉说着离情别恨,天渐渐晚了,下起了��细雨,词人不得不与情人分别了,心中十分不快,便对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表示了不满, “何如”、“更”等亦将词人希冀与情人长相厮守的梦大胆地刻画出来。不幸的是,朱氏并没有实现自己之梦想,而是成了封建礼教的殉葬品。
      较之李清照与朱淑真,严蕊之身份是最卑下的,她是孝宗淳熙年间浙江台州的官妓,但她“尤有才思,而通书究达今古”{11},“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12},这样一位才女,而身处下位,混迹于官人与文人之间,其思想是极其复杂的,但其梦想确是尤为简单的,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脱离营籍,相夫教子,但对现实,她是十分清醒的:“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卜算子》)。面对“七夕”,她又有怎样的情感呢?她的“七夕词”没有李氏的“愁苦”,也没有朱氏的“抱怨”,多的是一种思考:世间的人们为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悲戚,为二人的“七夕”相会而“满意”,但对于“七夕”,牛女二人或许对曾经的山盟海誓都已经厌倦了,更何况世间的俗人呢?可见严氏对于人间的爱情是持失望和怀疑态度的。作为一位妓女,整天面对的是虚情假意的人儿,她对爱情、对自己的身份早已不再抱什么希望了,曾经的梦或许永远也不会实现,故发此感慨是合乎情理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严氏的“七夕词”将自己的身世寓于其中,是一种梦碎后的理性思考。
      出自女性之手的“七夕词”虽仅有三首,但每一首都以其独到之处被世人所传诵,且由于作者身世与才情之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谓是“一样女子别样梦,半缘身世半缘情”。
      
      作者简介:宫洪涛,暨南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韵文学研究。
      
      ①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徐柏荣、郑法清《王安石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08页。
      ② 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47页。
      ③ 余敏芳:《宋代七夕词的民俗文化阐释》,《语文学刊》2001年第5期,第2页。
      ④ 沈义父:《乐府指迷》,《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54页。
      ⑤ 事见叶申芗《本事词》:“又七夕郡斋开宴,座客谢元卿,豪士也。夙慕其名,令蕊赋七夕词,以己之姓为韵。酒方行,蕊即成《鹊桥仙》云……《本事诗・本事词》,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8页。
      ⑥ 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版,第68页。
      ⑦ 魏仲恭:《断肠诗集序》,转引自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03页。
      ⑧ 陈廷焯:《词坛丛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727页。
      ⑨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页。
      ⑩ 详见黄嫣梨《朱淑真研究》,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52页。
      {11} 洪迈:《夷坚志》庚卷第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 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4页-第375页。
       (责任编辑:古卫红)

    相关热词搜索:身世女子半缘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