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李清照咏梅词两首之比较】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李清照咏梅词两首之比较】中国意境最美33句诗词

    时间:2019-02-12 05:4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李清照开“别是一家”的婉约词风,被后人推为“婉约之宗”。纵观李清照词作,其在题材选择上对花木情有独钟。特别是她的咏梅词,以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和独特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由梅花构成的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真正做到意物相随、情景交融,使词给人们带来意蕴深邃的意境美。
      关键词:李清照 咏梅词 比较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开“别是一家”的婉约词风,被后人推为“婉约之宗”。纵观李清照词作,其在题材选择上对花木情有独钟。全宋词载录李清照词共48首,涉及花类的就有36首,特别是她的咏梅词,以真情实感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和独特感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由梅花构成的女性特有的情感画卷,细细品来,顿觉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一、“梅”表现的时期不同
      
      文学的美在于含蓄蕴藉,不同的意象承载了文人的不同寄托,同一意象也会随文人年龄身份、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衍变而显示出鲜明的不同性格特征。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生动地再现了她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境优裕,李家府第虽不是豪华奢靡,但也称得上尽享荣华。身份地位几乎无与伦比,父母都有很高的文学素养,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导,天姿聪颖、悠闲安逸、活泼开朗、豪爽潇洒。无忧无虑的生活使其词洋溢着青春的喜悦和高昂的自信,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因此她的前期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再加上其细腻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渔家傲》以梅自况,语意双关,借赏梅而自赏,一切都处在花好月圆之中。词人在与梅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爱情的追求和纯真。因此,她的这首词以浪漫为基调,直抒胸臆,生机勃勃,具有“大丈夫”的豪爽气概。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迥然不同。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高宗南逃,北宋沦亡。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在“靖康之难”的动荡时期,民族的耻辱,生灵的涂炭,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不幸生活的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丈夫病故,家破人亡种种悲惨遭遇,使李清照尝遍人间悲欢离合,使她更加孤独寂寥,使她的精神更加痛苦,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思想,使李清照的后期之词在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梅花与李清照的命运息息相关,更是她心路历程以及孤苦无依心灵的映射,她的词进入了一个人品、词品极高的艺术境界。《清平乐》词中的梅花,充满了凄凉、哀婉、低沉之意,词人在饱经一连串变故和打击、人生的炎凉风霜以及生活的困顿后,已不再是当年闺中抒情的清纯少女和清丽少妇,变成了一个饱经忧患、愁寂哀婉的中老年嫠妇。词中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哀亡的情感,流露出对国土家园的怀念,对自己身世的感伤。
      
      二、“梅”意象的特点不同
      
      “梅”是李清照词中的经典意象,然女词人不是简单地把梅花引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梅撷于笔下,这既是为了寄情抒怀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梅的契合。透过李清照词中梅之意象的捕捉,或许可探及女词人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
      前词“梅花”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词人超妙的想象,把初绽的梅花比作雪肤凝脂、香脸半开、半露芳容、新妆如洗、含情脉脉、好像出浴的玉美人,更显出雪里寒梅亭亭玉立,惹人爱怜,给寒冷的季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形象感。词人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香脸半开”,既描绘了“点缀琼枝”的寒梅初绽之状,又切合梅花暗香浮动的特点。“娇旖旎”,则细腻地展现了初绽之梅的娇柔多姿。词人把通过观察、联想所产生的主观感受赋予具体的形象――美人,使梅花更加富于诱人的魅力。她把状物和寓意相结合,因此笔下的梅花往往是形神兼备,物我合一。李清照早期的咏梅词才能匠心独运,用想象、拟人、比喻等多种艺术技巧着意描绘梅花的形态美和神态美,因此,比起前人那些“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①的咏梅之作来无疑是一个创新。
      赏李清照中年以后的“梅”,会发现它与早年的“梅”有着明显的差别,即不再像早年那样精雕细刻,节奏明快,而是多了几分深沉,多了几分哀怨,多了几分凄婉。梅花成了表达哀怨的意象,零落、难看的梅花是个人的不幸与国难家仇的象征,是坚贞不屈人格力量的载体。因此,如果说早期的咏梅词是一幅色彩鲜明的工笔画的话,那么其中年以后的咏梅词则是一幅饱蘸浓墨的凄凉的写意画了。“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李清照已经变成一个“萧萧两鬓生华”的老妇人了,虽然梅枝在手,又哪来的闲情观赏梅花?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更何况一株株、一枝枝、一朵朵零落难看。“谁怜憔悴更凋零”(《临江仙》),梅花虽不畏寒冷霜雪,但也难以禁受风雨的践踏摧损,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由落梅的命运,引起词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的凄戚、孤独、愁闷、伤感的情绪。
      
      三、“梅”体现的情感不同
      
      赏梅表达李清照的心情,特别是在特定的时令里的心情。梅花在她的笔下不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情感的“梅花”,“人化”了的自然物。因此透过李清照不同时期的咏梅词,可以了解词人自身及国家的际遇,也可以了解词人的心境。
      前词中梅花主题意象表现为“春梅”,而“乐春”是这一时期的情感体现。这首《渔家傲》,是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花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卓然挺立、傲然独放的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造化”、“有意”、“明月”、“玲珑”都是词人赏梅时的所见所感。词人通过浪漫的想象,把月、梅、人、景、情有机地糅合在一起,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不难看出其中蕴含着词人从字里行间泛泛然欣欣然地漫溢出的对早年幸福生活的甜美之情,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花的热爱赞美之情。
      后词中女词人的心境一改往时。正如人们常说:“花无百日红”一样,“残梅”成为此时期的主题意象。李清照的晚期生活经历了丧夫之痛,饱尝了生活的艰辛,词中浸透着一种苦闷、愁怨,更有一番沧桑之感。过去插花自赏自我陶醉,“手种江梅渐好”(《满庭芳》),现在梅的形象已发生质的突变,没有了“香脸半开”的旖旎之态,也没有了“红酥琼苞”的无限意蕴,而是“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满庭芳》)。梅花开在雪中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人到中年又遭遇社会的动荡,现实的压迫,国破家亡,孤苦伶仃,历经磨难,让她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已如被寒风侵袭的残梅一样,在风雪的摧残下难保不暗自凋零,虽然赏梅季节又到,但“试灯无意思,踏雪莫心情”(《临江仙》)。眼看临晚凛冽朔风,将难以晴夜赏梅了,且有越来越紧的势头,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而且一夜狂风冰霜,明朝梅花就要凋零败落,即使想看也看不成了。词人孤独、悲凉、凄绝的心理情怀,随着寂寞、冷落、萧索的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真实而深切地表现了李清照难以抑制的哀痛和凄楚的心情。身世之苦、国家之难糅合在一起,词人借残梅表现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精神痛苦,寄托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的情感。“断香残酒情怀恶”(《忆秦娥》),“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永遇乐》),透过李清照晚年的词作,仿佛看到的是一个风烛残年、孤独年迈、终日以泪洗面的老妇形象。对梅花不幸命运之悲叹也正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悲叹。
      
      四、“梅”创设的意境不同
      
      李清照的词意境美,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己人生经历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寄情于物、移情于景,真正做到意物相随、情景交融,又能做到以情率物、情胜于景,使词给人们带来意蕴深邃的意境美。况周颐曾说李词:“易安笔情近浓至,意境较沉博,下开南宋风气。”②
      词人用巧夺天工之笔,紧紧抓住了寒梅的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正面描写寒梅的形象,“雪里琼枝”、“寒梅点缀”刻画了梅枝著雪时洁白如玉的外在特征;“香脸半开娇旖旎”写出了梅花含羞带笑、娇柔美丽的内在品格;“玉人浴出新妆洗”用比喻的手法将雪里初绽的梅花比作像刚出浴的美人那样洁美清丽,表现得惟妙惟肖、活泼清纯,在形神毕现中达到了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艺术至境。在词中,作者不直接写自己爱梅之情,而婉转地说“造化”对梅“有意”;不直接写月光如何清朗,而婉转地说大自然“故教明月玲珑地”;不直接写自己爱梅之心已经陶醉,而婉转地劝共饮者“莫辞醉”,可谓句句写梅,却字字到人,把明月辉映下的梅花刻画得神采奕奕、生意盎然,雪月、娇梅的意象与人的赏玩心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清丽的月下赏梅图。“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既突出了寒梅不畏霜雪、秀拔独立、不事铅华、超尘绝俗的形神美,又比拟自我,表现了人物心灵的纯洁美和性格的坚贞美。整首词中,以花拟人,以人类花,写梅也写人,赏梅也自赏,把寒梅的姿质美、神韵美和词人的心灵美、情意美融为一体,构成了淡雅、清新、宁静、玲珑、优美、高远的意境。
      后词的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借梅抒情,通过景物和环境的衬托,细腻地描写了女词人的心理情态,塑造了一个极孤凄寂寞的孀妇形象,寄托了对亡夫的哀思。全词以景衬情,层层对比,步步深入,将往昔“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与今日“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进行对比,更衬托出“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哀伤凄苦。“感月吟风多少事”(《临江仙》),年少时的那种“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蝶恋花》)的纯真与浪漫,早已化作流云飘转,逝去无痕。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词人对往日风雅闲适生活的怀恋,既暗含着词人思国怀乡的感慨之情,也有力地衬托了词人压抑、忧苦、寂寥的内心世界,今昔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在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多丽》)“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在这种情况下,她哪里还有赏梅的闲情逸致呢!“晚来”的飘零之苦和家国之忧是词人心灵的真实写照,也正是时代变迁、物是人非的人生体验,寄寓着作者不幸的身世之感,具有特别凄凉悲咽的情调。全词意境相谐,词调低沉,写尽了词人在冷清寂寞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深切感伤,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冷落、萧索、沉郁的意境,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在她的笔下,梅花的花开花落、荣枯盛衰,承载着她的青春过往、相思情愁、千秋家国,承载着她人生沉浮和情感历程,从梅花的风雅韵致中我们可以去感受她高洁的人格情操,感受她用生命奏响的一曲回肠荡气的旋律。
      
      ①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第1版,第209页。
      ② 况周颐:《蕙风词话》,人民出版社1960年4月第1版,第98页。
      
      参考文献:
      [1] 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 沈祖 .宋词赏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3]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 刘艳琳.李清照词作的意象内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7).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两首李清照咏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