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雍正帝调整赋役制度 [《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述评]

    雍正帝调整赋役制度 [《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述评]

    时间:2019-02-12 05:46: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杨启樵先生所著《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一书,一九八一年底在香港出版。这本书正如作者自己所指出的,并非全面评价雍正帝一生的专著,而是“略人之所详,详人之所略”,主要讨论雍正帝的登位,暴死,以及他独创一格的《批渝旨》,或通过《批谕旨》来看他的为人。它既非雍正帝大传或年谱,也非雍正断代史,“只是抉取三五问题,略作论说而已”,因此,“有些重要课题,如军机处、耗羡归公、社会动态、地方乡绅等都付之阙如”。但由于作者广泛搜罗、利用了大量已刊、未刊的档案资料,特别是现存台湾的大内档案,并在借鉴、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别立新说,加之作者考订细密,故不唯读来引人入胜,而且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杨启樵先生现执教于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他早年曾在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攻读史学,主要从事明史的研读。毕业后他东渡日本,在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科深造,一九七○年获得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其后他先后任新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修员等职。曾用中、日文撰写过有关明清史研究与日本汉学评论等著述多种。一九六六年,杨先生参加了由日本著名史学家宫崎市定先生于一九四九年创办的“《雍正批谕旨》研究会”,对清世宗雍正帝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故以此为契机,转治雍正帝史的研究。他为此首先精读了《雍正批谕旨》全书,但因此书只收录了雍正帝全部批谕旨的十分之三、四,为溯本求源,搜集更多的资料,他复于一九六九年春开始数次赴台北查阅有关档案资料。仅第一次就用了四个多月,检索了康熙、雍正二朝档案二万余件。经其梳耙、整理并潜心钻研,历经十个春秋,终于完成了《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一书。
      雍正在康熙、乾隆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康熙暮年,弊端丛生,若不是雍正登基后大力整饬,恐怕清朝的国运难以延续达二百六十余年之久。如果没有雍正帝的一系列改革、整肃,也不会迎来“乾隆鼎盛之世”,因此他是清朝诸帝中一位关键人物,在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往昔对于雍正帝的研究很不充分,尽管在民间的传说、戏剧中他的形象颇为不少,但多出于荒诞不经的稗官野史,经不起推敲。这里雍正帝的形象往往被歪曲成谋父、逼母、弑兄、屠弟,阴险狡诈、矫诏篡位、屠杀功臣、大兴文字狱的暴君。同时又把他神秘化,说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可放飞剑,取仇家首级于千里之外,最后又被人行刺宫中,落得个身首异处云云。就是在清史研究中,特别是在早期的清史研究中,雍正帝也被蒙上了许多恶名,并没有给他以应有的评价。只是在近年来的清史研究中,雍正帝的研究才开始为学术界重视。人们纷纷著书撰文为雍正帝正名,对他的功过一一给予评定。
      不囿成说,能出新意,是本书显著的特点之一。对于雍正继位是“谋父篡位”,为此而“弑兄屠弟”、“诛年灭口”乃至大兴文字狱(如吕留良、曾静案),为稳固统治而使用特务,以至最后为仇家行刺身亡等等传统说法,作者在本书中均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这对今后雍正帝史的研究很有稗益。如所谓“世宗继序不正,出于矫诏篡立,自雍正初已喧传人口,二百余年来鲜有异论,现代学者也多持此说。”孟森先生曾写过《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实》、王钟翰先生也写过《清世宗夺嫡考实》及《胤西征纪实》等,二位前辈旁征博引、词锋锐利,遂使篡立说更获得学术上的证明,数十年来几成定论,赞承者多,持异议者少。近年来才有同志对此问题撰文著书,认为雍正帝继统是合法的,如冯尔康同志就是其中之一。杨著也对篡位说提出了疑问,并对孟、王二先生及金承艺先生的说法,诸如雍正继统“授受之际不明”、“《大义觉迷录》中有谋父记载”、“年、隆为夺嫡帮凶”、“允易名”、“圣祖早属允”、“高宗怪金多事”、“年羹尧为川抚时所上‘他日不负王爷’等奏摺”及《实录》删改等问题,均一一质疑问难而作出自己的结论:“篡立说尚有无数疑窦未解,或者说所提证据仍有商榷余地,在解决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宁可说胤祯的继位并非不正”。除此之外,作者还考证出“诛年与继位无关”。他根据朝鲜李宜显《庚子燕行杂识》中的记载,推得年羹尧生于康熙十八年。此说与《上谕八旗》相合。而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故年羹尧不当年长于雍正帝,反倒比其小一岁,这就推翻了把年与雍正帝的关系说成是“吕不韦与秦始皇的关系”的说法。其次,杨著又根据有关档案资料推断允为抚远大将军时并未受年羹尧箝制,雍正杀年羹尧也绝非为了灭口,乃是由于年本身骄横贪暴,以及他破坏了雍正帝自负的情报网所致。
      关于雍正帝暴死的原因,杨著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通常认为雍正帝被刺于圆明园行宫,据说刺客是吕留良的孙女吕四娘。杨著则认为吕留良的后代不可能有漏网出奔的,因浙江总督李卫是侦缉老手,他是不会让吕家之人逃脱的;其次吕氏的孙辈全部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故吕四娘混入宫内也不可能;再有,圆明园也与紫禁城一样戒备森严,自雍正二年起,就设有护军营,昼夜巡逻,刺客潜入寝宫,砍去皇帝脑袋,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雍正帝既无被刺的可能,然则他究竟死于何因呢?杨著认为,雍正平生崇佛道、信方士,从雍正八年大病后开始,他不断吞食丹药,久而久之,“服饵丹药中毒而亡”。
      关于密摺制度,作者用了四章近一百页的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进行阐述。较为详尽地把这个制度的来龙去脉,它的内容,对批谕旨的质疑(出版目的,奏摺稿样,奏摺数量,已录、不录和未录以及未刊奏摺的秘密性问题)、批谕旨为什么篡改以及如何篡改等问题,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说明。作者指出清代密摺制度肇端于顺治,实行于康熙,至雍正帝则因其把密摺制度作为推行其政治主张的主要手段而盛行。“雍正帝欲周知天下庶务,行公正之政治,乃借奏摺搜集情报。”一般文官自布政使,武官自总兵以上,均可向皇帝上这种私人秘密报告。但在雍正朝也有例外,只要得到皇帝批准的人就可以用密摺上奏。地方衙门之政治、人事、臣工贪污受贿、地方治安、人民起事以及天候变化、雨雪多少、农作丰歉、粮米价格、祥瑞灾异等,事无巨细,均在密奏范围之内。此种密摺臣下缄封,直达御前,皇帝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雍正帝每夜阑秉烛,披览密奏,有时一日多至数十摺,皆用笔手批,发回具奏人,故天子虽居大内,深居简出,但各地臣工之作为、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又因这些密摺来自全国各地,同一内容的事件可能有许多人具奏,倘有错报、虚报,可立即发现,所以一般说来,上奏者不敢不报告真相,是以可信度较高。雍正帝即据此施政,故可称之为奏摺政治。这种密摺制度作用颇大,大致可举以下几点:一、可使臣工彼此监督,互存戒心,互相牵制,防止封疆大吏擅权胡为;臣工们恐被暗中检举,故不敢胡作妄为。二、因密摺是君臣间的私人通讯,故可直言。三、倘若有所兴革,君臣间可预先私下商议,故有缓冲之余地。四、君主以批为教育、奖掖之工具,既可开导、训诲臣下,又可鼓舞、激励其上进。五、君主用密摺可以安排臣工的升迁陟黜事宜,并可借此考核官员的优劣。六、使君主广耳目、周见闻、洞悉庶务。
      杨著关于《雍正批谕旨》及其奏摺制度的研究是迄今第一部这方面的研究专著。作者不畏烦难,下大气力,将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原摺与已刊行的《雍正批谕旨》做了全面的核对,找出了已刊行的《雍正批谕旨》的加工痕迹和删改情况,并经过比较,得出了《雍正批渝旨》就主要问题而言,并未在原摺上作太大的更动的结论。以往许多人虽利用《雍正批谕旨》,但同时又怀疑其可靠性,因此作者的探讨显然是有益的。
      此外,作者还将雍正朝批奏摺的提奏人一一列表,制作了刊本《雍正批渝旨》提奏人的索引,对提奏日期进行了补正,使人看后一目了然。这就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工具书的作用,为今后研究《批谕旨》者提供了便利。
      雍正帝在封建帝王中,固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但他也同历代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一样,无可避免地带有其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何况平心而论,即使仅仅从雍正帝本身的性格而言,也有着许多严重的缺点,如多疑、残忍、喜怒无常、性情急躁、苛察为明等。杨著对于这些,虽然也略有涉及,但往往一笔带过,似不够全面,给人以对雍正帝揄扬过甚之感。
      本书在内容的繁简取舍上也有一些不够确当之处。如对年羹尧、田文镜、李卫等人,本书叙其发迹缘起、为政权术等颇详,这是必要的,使人读了感到有骨头有肉。但对他们的健康状况之类也大加铺叙,未免给人以枝蔓繁赘之感。还有,书中既然对年羹尧的事迹叙述颇详,为什么却把雍正帝最得意的心臂股肱之臣鄂尔泰遗忘了呢?对于隆科多,作者的笔墨也过于简省。如果能将隆科多被贬一事也加以辨析,也许会使雍正继统非矫治篡位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再有全书在体例上给人的感觉也不够集中,评述雍正帝其人其事的部分与密摺制度研究的部分结合得不够紧密,给人以两大块之感。
      
      最后还想谈一点感想。杨著之所以能够提出若干新见,笔者以为主要在于充分利用了保存在台湾的清史档案,同时参考了国外的有关史籍,这是目前中国大陆的学者限于条件无法利用的。但杨著同样有所欠缺,这就是未能充分利用祖国大陆所收藏的清史档案,故使作者的研究受到局限。例如,杨著第八章《密摺规章》一节谈及奏摺匣时,因作者未见实物,不得不引用饶旬宣的《奏摺谱》一书来加以说明。殊不知,奏摺匣之实物在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就保存了不少。由这个信手拈来的一例即可看出,海内外的学者,特别是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在研究中的合作与交流,是何等的重要。
      (《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杨启樵著,三联书店香港分店一九八一年出版,350页,〔平〕港币20元,〔精〕港币35元)

    相关热词搜索:述评制度研究雍正帝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