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洞悉【洞悉心态乃治国之本】

    洞悉【洞悉心态乃治国之本】

    时间:2019-02-15 05:29: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百多年前,一个叫托克维尔的法国人怀着对美国这个民族的好奇心,到美洲大陆游历一番,写下了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美国的民主》。他在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心态习惯”这个词,认为一国国民的心态习惯――即性格――足以左右这个社会的政治。去年,五名美国学者寻着托克维尔的足迹,从分析今日美国人的性格入手,剖析美国民主政治的脉络,写成了一本三百多页大书,书名取为《心态习惯》。作者们首先定下了四个题目:私生活(爱情、婚姻和家庭)、工作、服务,(包括公共服务、政治服务和社会服务)、宗教,然后对二百多名中产阶层的白人进行调查,将资料整理归类,总结出这个阶层的美国人的满意和不满意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若要改革美国社会,必以重振政治哲学为先。中产阶级是美国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他们既是生产力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市场上的主要消费者。以他们为对象来研究社会和政治,马上引起了美国学术界和知识界的兴趣和同感。这本书虽然没列上商业畅销书目,但在对文化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心目中却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一席。
      作者们首先按照时间顺序以四位美国历史名人为例。早期读经派代表约翰・温思罗普、共和派元勋托马斯・杰斐逊,这两位的人品和他们关于健康生活、健康社会的观念,至今仍被人们谈论和引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的影响又被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功利个人主义和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外铄个人主义所淹没。这一演变促成了当今美国人的心态:既着眼于功利,又要无亏于正义,二者兼得。这便常常导致内心的矛盾,一边向往出人头地,独占名利场,一边又幻想温文尔雅,长守甜蜜乡。这两种个人主义,再加上对“自我”进行心理治疗的普遍想法,对美国的国民精神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作者们用调查得来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宗教方面,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谁都有自由探索之权,直至觅到信仰的归宿;举一个宗教信仰极端个人主义的例子:有一名妇女竟然用自己的名字创立了一种叫“希拉主义”的宗教。许多人找到了形形色色可以把个人意愿和公共义务结合起来的方法,如旧金山就有一批教徒做到了把宗教热诚、人际互助和社会服务结合在一起。但是,也有一些人把社会服务放在一种狂念的基础之上,如一个汽车代理商,一口咬定他的生意是他本人一手独创的,绝口不提他继承父业之事;至于制造他经手的汽车的那家公司是得到联邦政府贷款才没有破产这一事实,更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作者们认为,许多美国人都拒绝承认彼此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这也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特性。
      作者们对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剖析后,指出,富兰克林和惠特曼的个人主义随着时间和环境的磨损,现在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它们的原意。富兰克林并不只是精明的穷家子弟,更是毫无私心为公众服务的楷模,是一个热诚奉献的人的完美写照。文艺大师惠特曼也不是只知挥霍放荡的花花公子。许多美国人认为,与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讨论问题是“徒劳无功”的,甚至想不通世界上竟会有人跟他们的想法不一样,这种想法不断促进一意孤行的做法的膨胀。作者认为,政治“乃众人之事”,而人们的意见“是永远不会一致的”。但人们可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促使政府以人道主义为准绳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说,把政府拉回以民为本的道路上来,使政治家们的思想建筑在“为政不在揽权而在公义”的基础之上。作者们暗示,美国的政治理论应该根据美国人的“心态习惯”,来一个变革,对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应该回到原来的正路上,当做道德哲学的一个分科来看待。
      
      (Habitsofthe Heart:Indivi-dualism ndCommItment,by Robert N.Be1lahet a1,Press ofCaliforniauniversity,1987.)

    相关热词搜索:治国洞悉之本心态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