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和谐大旺”太平伞 舞蹈《和谐中国》花伞

    “和谐大旺”太平伞 舞蹈《和谐中国》花伞

    时间:2019-02-16 05:39: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肇庆高新区作为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有企业600多家,人口达15万,是广东省“双转移”战略中肇庆市融入珠三角,打造“广佛肇”经济圈的主战场。近年来,该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妥善解决区内各群体的利益诉求,取得很好的工作效果:一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被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登载,发全国各地;二是人民调解经验得到省法治办和省政法委、司法厅的肯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参考借鉴;三是流动人口管理实行“零收费办证、网上受理、上门服务、一证互通”的做法,得到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四是连续5年没有越级到省进京上访;五是打击犯罪有力,今年1-8月破获刑事案件104宗,同比上升18.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4年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在经济接近连年翻番、农业向工业转型、农场向城市迈进的过程中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两手抓”的工作理念,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该区清醒认识区内人员构成复杂、价值取向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和转型期社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实际,自觉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两手抓、两手都“硬”,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组织、经费、机构改革和制度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一是组织保障。成立了由肇庆市委常委、高新区区党委书记刘龙平任组长的综治领导小组,并把综治维稳工作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实行量化问责,与经济发展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经费保障。把综治维稳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并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提高。2010年共投入综治维稳工作专项经费5300多万元。比2009年增加12.4%;三是机构保障。由于历史原因,我区政法机构一直不健全、不完善。针对此现状,我区大力推进机构体制改革,先后成立了肇庆市检察院驻区检察室和肇庆市司法局大旺分局两大机构,还高标准地建设了区信访局、城区街道综治维稳中心及下属5个综治工作站,并履行职责。同时,区司法分局就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的筹建主动与上级沟通,今年5月份已经得到省、市等上级部门的批复,相关组建工作正在积极落实中。目前,政法“五大板块”(政法委、公、检、法、司)除政法委和法院以外已逐步完善,机构改革力度突出,进一步方便了为群众办事的渠道;四是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了《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层级责任制》、《法治肇庆高新区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一系列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二、主推阵地前移工作法,
       大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该区党委、管委会主动转变工作思路主动将工作窗口前移,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社会力量作用,齐抓共管,维护大局稳定。今年初,由区综治部门牵头,区公安、检察、司法、安监、工商、文化、交通、消防、卫生等综治成员单位联动,开展了“粤安11”、“消防防火墙”、涉校矛盾排查、“清网行动”、 “平安大运” 以及食品安全检查等十大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各级党委政府、各综治成员单位领导带班的24小时值班制度和每日维稳情况“零报告”制度;落实措施、落实责任,加强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部位的管控。1-8月,全区没发生影响大的刑事、治安案件;没发生影响恶劣的涉校、交通、消防火灾事件;没发现“法轮功”人员活动;破获刑事案件104宗,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18.4%,打掉各类犯罪团伙12个70人,抓获逃犯26名,查处治安案件660起,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一是党政领导干部、副科以上干部前移接访。各级党政领导,每月都到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上“一天班”,群众诉求务必落实专人解决;全区副科以上干部每月到信访局“接访”一天,群众信访诉求事项务必做到“人人受接待,件件有答复”。今年1-8月,全区183名副科以上干部均轮流接访,100名党政领导接待群众280批次142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3.9%和70%;二是大力抓好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按照中央、省、市的工作要求,高标准建设区、街、村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站),并积极发挥中心(站)的作用,创造与群众沟通联系、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台。1-8月,区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55宗, 调解成功54宗,有效地解决了劳资、婚姻家庭、工程建设、医患、居民安置等方面出现的矛盾纠纷。
      
       三、坚持社会管理创新,
       让管理和服务提升
      
       我区深刻认识到,新时期社会矛盾凸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未能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步伐,为此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
       (一)创新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工作模式。我区大胆改进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的人民调解工作,“四大举措”工作法得到各界广泛认可。一是搭建人民调解及普法信息新舞台,当好企业的“通讯员”。今年4月,由区财政划拨专项资金3万余元,在全区率先开通“人民调解及普法宣传信息平台”。通过手机短信形式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拓宽了人民调解及普法宣传教育的渠道,架起司法与广大调解组织的桥梁。目前,共发送有效信息3000多条,涉及内容20多个方面;二是开展法治和调解知识大培训,当好企业的“教导员”。以大培训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调解员的调解技能,提高基层调解队伍业务素质;三是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甘当企业的“保健员”。企业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均高标准配置了固定的办公场所、普法宣传栏、调委会印章、会徽、胸章、规范的工作台账、醒目的外观标识和专职的工作人员,其运作被员工形象的比喻为“工厂社区卫生院”,司法人员则当起了企业员工的“保健医生”;四是阵地前移主动送法进企业,甘当企业的“邮递员”。司法普法人员积极推行阵地前移,针对企业分布特点,先后举办大型人民调解培训班8场,收益员工达4万多人。同时,编印《肇庆高新区企业法制宣传读本》1000多册,免费送进每家企业,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欢迎。
       目前,全区300多家已投产的企业,98%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培训企业调解员1000多人;及时调处企业矛盾纠纷158宗,收到群众锦旗5面,感谢信25封,受到当地群众及厂矿企业的一致好评。5月2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记者看广东》、中国日报、法制广东、南方法制报、西江日报、市政法简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了《肇庆国家高新区95%以上企业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做法。6月9日,省依法治省办常务副主任张宇航到高新区开展阳光法治讲座并实地调研时肯定:“此举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亮点突出,品牌响亮,值得推广”。7月11-12日由省依法治省办、省政法委、省司法厅、省总工会、广东电视台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到高新区专题调研,认为高新区的非公企业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广、亮点突出,成效显著,开创了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为全省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7月21日,省依法治省办印发“肇庆国家高新区依法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经验的通知”,把高新区的做法转发全省各地学习借鉴。8月12日,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专刊第90期)印发了“广东省肇庆高新区积极服务民生,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子”,向全国推广。
       (二)改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一是出台《关于开展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暂行办法》,引导优秀农民工积分入户,目前,已有400多名农民工办理了入户手续;二是大力推行居住证制度,实行 “零收费办证、网上受理、上门服务、一证互通”等便民举措,并以居住证制度为依托建立了“双网”流动人口和出租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流动人员的信息录入、查询、办证、追逃等“一网通”信息化管理。系统自运行以来,已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员多人,发现假冒身份证等证件200多张,破获刑事案件10多宗,确保了区内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率低于0.2/‰;三是根据流动人口工作或居住地的不同,灵活采取居委会管理、厂矿企业管理、社会流动人员分类分级管理等管理方式,提高了对流动人员的有效管控率。其中公寓式出租屋管理成效明显,由碧桂园集团投资兴建的蓝领公寓为区内各企(事)业单位员工提供住宿服务,目前已有近2000人入住。为加强对入住人员的管理,我区充分整合公寓物业管理公司资源,在公寓设立社区警务室,提供居住证免费照相、现场办理等业务;并在走廊、宣传栏等公共部位设立“警民互动栏”,宣传法律知识,通报治安动态,提供招聘信息和医院、学校、车站、机场等常用机构联系方式,初步建立起以驻区民警、治保人员为点,以物业管理公司和各入住人员所在公司为线的公寓式出租屋管控工作网络。
       (三)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民主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创新资方和劳方互动平台,出台建筑工地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和监控制度,加大对涉外来工劳动争议案件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好外来工的薪酬、社保等合法权益,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谐度。目前,区内已投产企业全面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制度,100%签订劳动合同,100%按时支付员工工资,100%进行劳动用工备案,100%为员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100%建立员工代表大会制度,100%签订行业性集体合同,严格执行国家工时、休假制度以及女员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均达到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标准,我区也被国家评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四)深化基层矛盾纠纷调解。一是从2006年起实行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信访轮值制度,积极开展领导干部“基层大接访”活动,耐心倾听群众诉求,认真做好解释工作,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落实区领导包案和部门领导包案,限时予以答复;二是区信访局配备两名副处级信访督查专员,专职负责对信访事项的督办工作,确保每一个信访事项都能够得到妥善处置;三是建立“区劳动争议调解机构一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下设居委会工作站)一企业工会(内设调解委)”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把调解组织延伸到最基层,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四是制定出台《一线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应急在一线处置、感情在一线交融、干部在一线锻炼,认真解决基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五是开展每周公文集中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办事制度和行政审批“双章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着力塑造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
      
      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改区以抓好“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工作为契机,加大对各依法治区成员单位的协调联动,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传统宣传阵地的法制宣传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期间,区普法办、司法分局先后举办大型法治宣传活动6场,现场派发宣传资料65000多份,印刷宣传读本13000余册,接受群众咨询54000多人次。同时,认真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的法制宣传工作,结合“法治肇庆宣传活动周”活动,聘请省、市专家学者分4期为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受益面积达100%,进一步提高了对领导干部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增强法治意识。
      

    相关热词搜索:太平和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