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短跑摆臂 [摆臂在短跑中的作用]

    短跑摆臂 [摆臂在短跑中的作用]

    时间:2019-02-18 05:41: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摆臂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步频、步幅以及后蹬力量的大小。同时还影响到向前水平速度及身体的协调作用力。      一、摆臂由摆臂时的关节角度、方向和幅度三个技术环节组成。
      
      1、摆臂的肘关节角度
      摆臂的肘关节角度是指上臂和前臂在肘关节所形成的夹角,它是影响步频的重要因素之一。上臂摆动的快慢直接影响到步频的快慢,而上臂摆动时肘关节夹角的大小又直接影响到上臂摆动的快慢,经研究发现:肘关节夹角为60度时,摆动半径最小,相当于上臂的长度,此时肩关节与拳峰的连线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上臂摆动时肘关节夹角为60度是摆动频率最快的条件。
      2、摆臂的方向
      摆臂方向是指臂的摆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的夹角。正确的摆臂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即前后摆动。这样的摆动惯性就不会产生分力效应。如果摆动方向和速度方向不一致,而形成一定夹角,那么惯性产生的分力会使身体重心的投影轨迹形成曲线,使速度偏离直线方向,这样就多跑一段距离,就会消耗体力和能量。增加了负荷,影响到短跑的成绩。
      3、摆臂的幅度
      摆臂幅度是指上臂摆动时的角度变化。在运动中臂和腿具有高度相互协调的关系,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制约。在跑动中腿的半径长于臂的摆动半径,所以臂的频率条件好于腿的频率条件,由于摆臂和摆腿具有同步性,所以在跑动中尽可能的保证摆臂的幅度不要过大,尽量作到前不漏肘后不漏手,即前摆时肘关节不要高于下额,后摆时不要高于肩部。为提高腿的频率创造条件。
      
      二、摆臂的作用
      
      1.摆臂可以增加后蹬力量
      将单纯的后蹬和摆臂摆腿后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单纯的用支撑腿后蹬是不能充分发挥腿步最大力量的,后蹬力量来源于人的整体动作,摆臂力的正功量大小值,由摆臂的位置和角度及半径来确定,如果手臂以肩为轴心,作划弧运动,当前臂与上臂夹角是90度,处于蹬力延长线时,正负功量等于零,下摆时正负功量产生,且正功量渐渐增大,负功量减少。手臂摆至同侧腿垂直面时,线速度的正功量为最大值,因为此时摆臂力的反作用方向正好于身体水平速度方向相反,加大了推力,提高了速度,随着继续后摆,摆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正功量减少至零。当摆臂渐渐消失时,离心力却在渐渐增大。同样可以增加后蹬力量。
      2.摆臂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
      人体直立不动时是平衡的,当迈一步时,平衡就破坏了,这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作转动,产生了动量距,人在跑时角速度越大,动量距就越大,人体是多关节结构,如右臂随着左腿前摆时肩向左转,还伴有脊柱的扭转,摆臂和摆腿是异侧同时进行,当快速向前摆腿时,摆臂的幅度也要加大,否则就会影响前进的速度。事实证明:腿臂的挥摆对人体垂直的动量距之和仍为零,所以在跑动中必须加强两臂的摆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
      3.摆臂可以提高跑速
      在保持一定的摆臂频率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地增加摆臂的幅度,使摆动腿相应地前摆高抬,使髋关节前送充分,左右移动,加大步幅。使上下肢以脊柱纵横轴为旋转做相向运动,避免重心左右大幅度的移动,头要正,保持身体在跑动中的平衡,在向后摆时,以手为动点,他的轨迹量是斜向后运动,倾斜度要小,以利异侧腿积极下压落地,减少能量的损耗,使蹬地腿短促有力,缓冲腿迅速将重心前移,获得最大的跑进速度。
      
      三、结论与建议
      
      1.摆臂技术是短跑中最简单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基本的技术环节,与短跑的成绩密切相关。要想在短跑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摆臂技术。
      2.在教育教学或训练时让初学者按照合理的摆臂模式进行练习,使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其动作达到自动化,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作者联通:553200 贵州省赫章县白果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短跑作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