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穿大裤脚裤配什么鞋子 [只因想穿“大裤脚”]

    穿大裤脚裤配什么鞋子 [只因想穿“大裤脚”]

    时间:2019-02-20 05:44: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想穿什么就可以穿什么,爱怎么打扮就可以怎么打扮,既没有精神上的羁绊,也没有物质短缺的尴尬。不过,这在几十年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一位年轻的体育老师就仅仅因想穿一条“大裤脚”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那是1961年的事。
      那年我12岁。读小学5年级,家住在嘉陵江边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名叫井口的小镇。我的体育老师叫易文武,长得高高大大,浓眉大眼,用现在的话来说肯定是“帅呆了”。他大约二十五六岁,独身,老家在四川巴中一个偏远的农村,是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我们学校来的。我因为乒乓球打得好而很受他的青睐,他常常在课余时间“开小灶”指导我练乒乓球。时间一长。我俩就成了亲密无间的“忘年交”。
      那时虽然生活极端困难,可人们依然讲“漂亮”,赶“时髦”,尤其是青年男女。那时最时髦的打扮就是穿白色力士胶鞋和俗称“大裤脚”的肥大裤子。这种“大裤脚”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流行的“喇叭裤”不一样。“喇叭裤”是从膝关节以下呈“喇叭”状逐渐展开,而“大裤脚”则是从臀部以下到脚踝都是直管,但非常肥大,裤管直径在1尺左右,甚至更长。穿着这样的裤子走起路来整个下半身都“浩浩荡荡”地晃动,就像嘉陵江上汹涌的波涛。这副“行头”现在回想起来真有些不伦不类,可那时的人们却认为这种形象很“时尚”,“风度翩翩”、“风情万种”。当时的时髦男女们就是穿着这样的服饰,嘴里哼着“洪湖水浪打浪”之类的曲儿,洋洋得意地出现在各种“体面”场合的。当然。这种时髦行为也被“正统观念”视为“资产阶级思想”的表现。
      “六一”儿童节过后。一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后易老师照例和我一起打乒乓球。打了很久他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直到天快黑尽,学校没有一个人了。他才收了拍子。我背起书包欲赶回家,他却对我说,再耍一会儿嘛。我停下了脚步,他犹犹豫豫地看着我不说话。我猜他一定有啥子事想告诉我。就问:“易老师。有啥子事么?”
      他迟疑再三。终于对我说。他已经托人开后门买到一双白色力士胶鞋,想做一条“大裤脚”来与之配套,可是布票不够,想让我帮忙给他在“黑市”上买几尺。那些年买粮食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烟要烟票,就连买上厕所用的草纸也是要票的。而那一年发的布票特别少,每人仅3尺,称为“补疤布”。发布票的时候领导说,现在国家有困难,给大家一人发3尺布票,3尺布虽然不多,但是可以补破旧衣服的“疤”嘛。这对于培养大家艰苦朴素的作风是很有好处的呢。于是这“补疤布”的名字就叫开了。
      一人3尺布对一个几口之家来说还是好办,可以凑在一起做套衣服或别的什么。但易老师独身一人。个子又高大,做一条“大裤脚”起码要七八尺布才够,所以他就只有望“裤”兴叹了。国家发的各种票证本来是无价的,可因为整个社会的供需矛盾突出,于是就有了买卖票证的“黑市”交易出现,但“黑市”交易属“投机倒把”的违法行为,一旦被市管会的人抓住了,买卖双方都要受惩处。易老师虽然非常想穿“大裤脚”,但又碍于“教师”身份。不敢冒险到“黑市”上买布票,所以想请我帮忙。
      易老师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办,我受宠若惊,当下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并和他商量了去“黑市”买布票的办法。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易老师按约来到镇头的庙坝子,那里是做“黑市”生意的“串串客”们出没的地方。当时布票的“市价”是两块钱1尺。易老师给了我10块钱,还一再叮嘱我说,放机灵点,买不买得到都不要紧,关键是不要被市管会的人抓住了。说罢,就和我分开,远远地跟着我。
      我虽然人小,但也很“老练”,和易老师分开后,装着闲玩的样子在坝子上溜达了一圈,确认身边没有市管会的人后,才和一个长相憨厚的农民打扮的“串串客”搭讪起来,很快“生意”就谈成了。正当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时候,我的肩膀忽然被人重重一拍,同时还响起了一句“这么小点就搞投机倒把?得了”的声音。我一转身,傻眼了!我被市管会的人当场抓了个现行!那个“串串客”见势不妙,拔腿就跑,也被另一个市管会的人抓住了。
      我和那个“串串客”被扭着往市管会办公室走去。路上,一个衣着褴褛的妇女哭叫着跟了上来,哀求那个扭着“串串客”的市管会的人说:“同志。放了他嘛,他不是‘串串客’!”可市管会的人毫不理睬。
      到了办公室,市管会的人先审问“串串客”,要他把搞“投机倒把”的活动详细交代出来。那“串串客”可怜巴巴地向市管会的人说,他不是“串串客”。是附近展望大队二队的农民。因太穷了,打算把全家人的布票卖了换点钱来买盐巴和洋油(煤油,点灯用)。市管会的人问:“哪个能证明你呢?”那个跟着我们到办公室的中年妇女在门口听到后大声说:“同志,他是我的男人,我可以到生产队去打证明。”市管会的人想了想说:“可以,你赶快去打证明来。”那中年妇女一溜烟地跑了。
      大约40来分钟后,那中年妇女果然拿来了证明。市管会的人看了后,把那个农民“教育”了一番,没收了他身上所有的布票,把他放了。我也跟在那农民身后要走,可在现场抓住我的那个市管会的人一把拦住我说:“莫慌,我们还没有问你呢!”他接着打开记录本,问我的姓名、年龄,买布票的动机等等。我明白,只要我“坦白交代”了买布票的“真相”,我也会被马上“释放”的,但这么一来易老师就“完了”。为了“保护”易老师,我决定像“先烈”们那样,在“敌人”面前什么都不说!故而不管他们怎么“哄骗”,怎么“恐吓”,我始终哑巴似的缄口不语。
      当我和那农民被抓住的时候,易老师远远地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焦急不已。在市场办公室附近不停地走来走去,不知所措。后来那农民被放了而我却没有出来,他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当他在办公室的窗户上看到我的“顽固”态度后,害怕惹出更大的麻烦,思忖再三,终于在市管会工作人员快下班的时候,推开办公室的门“自首”来了……
      就这样,易老师在一夜之间成了指使学生搞“投机倒把”的教唆犯。学校领导把他的“问题”整理成文字材料上报了教育局。教育局对这一事件十分重视,认为这是一个因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唆使学生搞违法乱纪活动的反面典型,又将此材料批转到下属各学校,要求各校组织教职员工和学生认真学习,从中吸取教训。我和易老师因此都成了“名人”,易老师成了供人批判的靶子,承认错误、写检查、挨批斗,我也受到家长、老师、同学们的谴责,还得了个“小投机”的绰号。折腾了一个来月后,学校念及我年幼无知,且是因“听”老师的话而做出“违法”的事的,特从宽予以警告处分;易老师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而唆使学生搞违法乱纪活动,是典型的“教唆犯”,人民教师队伍中的败类,已失去做人民教师的资格,被开除公职,押回原籍劳动改造。
      
      (责编 何 毅)

    相关热词搜索:裤脚只因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