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中日儿童教育的对比

    中日儿童教育的对比

    时间:2020-03-20 05:07: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儿童教育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儿童教育在整个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不同国家的教育环境不同,儿童受教育的历史也不同。儿童教育的开展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本文从中日两个国家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开展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研究两国对儿童教育的不同之处,对未来我国开展儿童教育有重要意义,我国可以在当前儿童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丰富我国的儿童教育方式,提升儿童教育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中国;儿童教育;教育模式

    中日儿童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间交流的增加,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在教育教学方面都不能报以守旧的姿态,应该适应国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行。当前,中国和日本在儿童教育方面都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两国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存在一些相同之处,但是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差异,同属于东方国家,两个国家的教育发展在很多方面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借鉴的。

    一、中日儿童教育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方国家,无论是文化还是历史都有相通之处,在儿童教育的过程中,两国的儿童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来讲,中日两国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日两国儿童教育理念方面存在差异

    教育理念,是教育观念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国对于儿童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对孩子的思想教育以及他们的体质培养,中国人重视为孩子打造比较积极的环境,为孩子提供比较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接触更先进的科技和知识,让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比较突出。因此,在中国人的儿童教育理念中,通常会更加重视孩子受教育的环境是否足够优越,孩子学习的知识是否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教育的先进化,重视对高端的教育环境的打造。

    在日本,家长和学校对儿童的教育理念相对简朴,例如,在学校中,儿童的学习环境大多是沙地环境,不会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环境,这种简朴的教学环境设计也是日本人对儿童教学教学理念的体现,能够比较丰富的给儿童打造一些宽松的学习环境。此外,日本儿童教育还比较重视对儿童条理性习惯的培养,这体现了日本教育培养儿童规律的教学理念。在日本教学中,儿童阶段都要培养孩子使用各种包包的思想,通过使用包包,让儿童学习对自己的用品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这个过程培养了儿童的自理能力,也锻炼了儿童个人生活规律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中日两国儿童教育环境的差异

    教育环境是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的教学与影响存在差异,而教育环境的打造也与一个国家的整体环境,国家文化,教育理念等等有着关系。中国和日本在儿童教育的教育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在儿童教育中重视给儿童打造比较充分,丰富的教育教学环境,比如在中国的幼儿园中,比较常见的是各种图案的院墙,教室里,活动场地都极尽所能的增加大量宣传画,宣传标语,通过这种视觉化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养成各种积极的价值观以及社会意识。对于儿童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中国社会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比较好的带给学生直观的正面引导,通过宣传画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种教学环境的打造也是中国式教育的重要特点。

    在日本,教学环境的打造与中国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日本儿童教学中最离不开的教学工具就是沙,沙是儿童教学的重要道具,沙是儿童教学环境打造的一个途径,日本的儿童教育机构给儿童设置了丰富的沙环境,没有水泥地,木地板等环境,儿童学习都在沙地上完成。儿童们在沙环境中学习,操作,活动,这一系列活动都在沙地完成。对于儿童来说,沙环境是比较宽松的模式,儿童可以无所顾忌的在沙地环境中进行各种自己想要体验的活动,这对于儿童而言也是让他们实现放松的一种方式。沙环境的打造让儿童体验不一样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更是培养儿童各种习惯的基础。儿童在沙环境中玩耍进行各种活动,结束以后就要马上去清洗自己身上的各种污渍。沙环境教育结束后是一连串的排队清洗,吃饭等活动。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玩沙的环境让孩子主动参与到习惯的培养中,排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都是通过这样的环境实现的,因此,这个过程对于孩子来说很有教育意义,通过实际的行动让儿童参与到良好的习惯培养过程中,对于他们对良好习惯培养的认识以及习惯的充分养成都有带动作用。

    (三)中日两国儿童教育形式上的差异

    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儿童教育形式更加重视课堂上的文化课程知识教育,注重系统化的教学模式,这与中国深受苏联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中国的教育工作开展非常深受苏联的影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也非常注重系统教学,培养儿童从小就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知识结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儿童教学方面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比较明显,这一点也是和日本有所差异的。

    在日本,儿童教学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活动教学,儿童教学中,教师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游戏环境,孩子充分融入到游戏活动的环境中去,通过尝试各种游戏,来培养孩子们对于环境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让孩子在环境中适应并找到自己所喜欢的。日本的游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太明显,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教师也是游戏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孩子而言,这种师生共同的参与,不仅让孩子体验到了教师与自己的平等性,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这也是日本平等化教学方式的体现。

    (四)中日儿童教育目标上的差异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讲,中日两国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目标也是存在差异的。教育目标是指导教育工作发展的方向,在不同的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育工作开展的方向也有所差异,不同的教育目标对应的教育模式不同,对于儿童带来的受教育影响也是不一样的。

    在日本,对于儿童的教育目标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即:儿童基本生活习惯的培养,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成长,这是儿童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在精神教育方面,日本重视对儿童基本的信任感,同情心,自立精神以及合作能力方面的培养;兴趣和思考能力也是日本对儿童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培养儿童萌发创新力,日本重视对儿童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

    在中国,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也表现在几个方面。中国人对于儿童的培养比较重视基本的身体体质的发展,以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为目标,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对环境的认识;在德育方面的培养中,中国儿童教育培养儿童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相比较而言,中国儿童教育的培养对儿童德育的培养内容更为丰富,同时,重视对儿童培养兴趣,通过兴趣来培养儿童对某一方面知识的爱好,中国人更喜欢将儿童培养成多才多艺的少年。日本在培养目标方面,德育培养的针对性较中国强一些,但是德育培养的内容范围比较狭隘。此外,日本对于儿童的教育和培养,比较重视创造力作为培养目标,同样是激发孩子的兴趣,日本对儿童兴趣培养方面的目标就更侧重于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儿童的创造力。

    二、中国儿童教育工作未来的发展建议

    国情不同,各国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异,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越来越看中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也逐渐加大。我国的儿童教育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进步,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当前,社会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国在儿童教育方面也需要在坚守自身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吸收借鉴一些国外优秀的教育经验,丰富我国当前的儿童教育工作经验,更好地提升我国儿童教育的工作水平。

    (一)在儿童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

    实践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儿童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的初级阶段,也是人品格,思想,习惯塑造的重要阶段。因此,儿童阶段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谓是一生的。

    未来在我国的儿童教育中,要更加看中实践教学,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要重视实践教学。要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孩子塑造认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引导孩子养成习惯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

    未来我国儿童教育工作的发展,应该更加全面的推进实践教学在儿童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实践机会,引导孩子参与到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在儿童教育阶段,给孩子在课程设计方面,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的内容,特别是一些不局限于校园内部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孩子具有启发和帮助作用的。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例如可以利用平时的上课时间,带领孩子到户外做各种公益环保实践,捡拾垃圾放进垃圾桶等等,这些都能够直接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春季教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植树种草等活动,带领孩子亲自参与植树活动,不仅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户外锻炼机会,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精神。

    儿童教育中实践活动的重要性需要家长提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家长和学校更加重视对孩子的文化知识的灌输和培养,因此,这种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家长和老师都需要重视起来的。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教师,应该全面认识到实践对于孩子的影响,儿童通过实践,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能够对知识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个人观点,这不仅是对孩子知识的培养和引导学习,也是帮助孩子形成个人价值观和判断力的一种途径。

    (二)重视对儿童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

    中外儿童教育在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造就了儿童在学习环境,学习导向等方面的不同。儿童教育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但是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教育发展中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国家和日本在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一些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日本的儿童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也是可以被我国儿童教育工作拿来借鉴的内容,比如,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就可以成为未来我国儿童教育培养的一个方向。

    儿童创新力的培养表现在多个方面,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对于儿童的培养也逐渐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目标培养方式,创新也成为未来我国的发展理念之一,可见,创新创造力的培养对于我国的教育工作发展而言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具体落实到儿童教育工作中,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对于儿童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和义务,三个方面也都要树立起对儿童教育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工作的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力创造力培养对儿童未来成长发展的意义。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创新创造力精神思想的培养工作,提升创新创造力培养思想在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创新,关注创新,并且能够在教育以及自身的生活工作中实践创新,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思想的培养,是儿童教育中创新思想培养的推动,社会的思想进步会给儿童教育工作的进步带来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

    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工作中,儿童创新创造力的培养阵地还应该是学校和家庭环境中。作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增加给孩子创新创造力培养的机会,再增加社会实践机会的基础上,深化课程实践的内容,让孩子在活动和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能够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放低姿态,融入到儿童的学习中,降低教师对儿童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儿童学习的一员,在实践中增加和儿童的沟通机会,而不是主导儿童的思想,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就能够更好的引导他们自身的创新精神的迸发。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环境的塑造来提升儿童教学创新力的培养。

    三、结语

    儿童教育是国家教育工作的基础,我国儿童教育的发展之路还很长,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发展优势都可以成为我国儿童教育工作的经验借鉴,帮助我国儿童教育工作更好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何源.略论中日两国儿童教育差异[J].文学教育(中),2014,01(23):144.

    [2]回智光.中日儿童学前教育的比较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5(16):62-64.

    [3]赵岩.中日儿童教育观的对比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 11(33):125-126.

    [4]刘海红.中日家长教育观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08(26):1-4.

    相关热词搜索:儿童教育中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