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

    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20-03-23 05:17: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它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教学价值。本文以朱元璋的不同画像、《孔子讲学图》《椅中圣母》等系列名画为例,对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案例分析。在图像史料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很多误区,教师在选择利用图像史料时,须认真领会图像本身传递的内容,认真审度图像所反映内容的真实性。

    关键词 图像史料  开发  利用

    一、图像史料的定义、类型及价值

    图像史料亦可称为可视史料或影像史料。包括地图、图片、画像(素描、写生、水彩画、油画、版画、广告画、宣传画和漫画等)、雕塑、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等实物和摄影照片以及影视片、纪实片等能够提供图像、呈现或传达某种历史理念、产生视觉感知的对象。从形式上,图像史料可分为图片史料、影视史料(纪录片、历史片和剧情片)、实物;从来源上,可分为原始性图像史料和再造性图像史料。原始性图像史料包括文物、遗址遗迹、碑刻、建筑、图画等实物和摄影照片等。再造性图像史料包括根据史料想象而作的历史图画、漫画、宣传画等。从图像史料的定义可以看出,原始性图像史料的真实性程度更高,再造性图像史料加入了制作者的想象,限于主客观原因,与真实存有或多或少的距离。

    图像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图像史料本身就是“历史”,它从不同角度记录、见证着历史,直观地展现了历史,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图像证史、图像补史、图像明史等作用。图像史料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英国学者彼得·伯克著有《图像证史》一书流传于世[1]。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所言不虚。长期以来,古代的四川被人们认为是蛮荒之地,有李白的诗词作证:“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但三星堆、金沙遗址的出土证明了古代四川文明程度很高,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唐诗中有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形容秘色瓷,说它如冰、类玉、绿如湖面,晶莹润泽,是皇家专用之物。人们对秘色瓷充满好奇,直到西安法门寺文物的出土始与文字记载相互补充,互相映证。图像史料甚至可以起到一些政治作用,如照片《饥饿的苏丹》(或称《饥饿的孩子和秃鹫》)《越战中街头奔跑的小孩》等。《饥饿的苏丹》描绘的是1993年苏丹发生战乱饥荒,一名瘦骨嶙峋的小孩即将饿毙倒地,而身后有一支同样饥饿的秃鹫在虎视眈眈,等着猎食小孩。《饥饿的苏丹》在纽约时报发表后激起强烈反响,引发了国际舆论对苏丹饥饿和内乱的关注。该照片因此获得了美国新闻报道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同样获此殊荣的《越战中街头奔跑的小孩》描绘了1972年越南战争中一群孩子被从天而降的燃烧弹吓坏了四处奔跑的场景。其中一女孩衣服被烧,全身赤裸地哭着跑在街上。该照片发表后,作为反战标志广泛见诸全球各种和平运动及报章杂志中,成为反战助推器。时人评价摄影师黄幼公“他帮着提前结束了越南战争”。图像史料还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运用恰当的图像史料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使枯燥难懂的历史变得生动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能力,活跃思维,引发课堂的多元互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科学探究意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二、图像史料开发与利用的案例分析

    案例1.利用朱元璋的不同画像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朱元璋的画像现存多个版本,大体分为端庄之圆脸俊像和怪异之长脸丑像两种,这两种图像教科书的不同版本都有选择。教师同时给出朱元璋的不同画像,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这是同一人吗?哪幅画像更接近朱元璋的长相?为什么会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图像?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再给出一组材料:《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郭子兴“奇其状貌”。刘基初见,深为其怪异的相貌震撼,发出感叹:“此人之相,兼具大贤之厚朴与大奸之残暴。”明人陆容有记载:“高皇尝集画工写御容,多不称旨。有笔意逼真者,自以为必见赏,及进览,亦然。一工探知上意,稍于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进。上览之,甚喜,乃命写数本以赐诸王。盖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教师再提问:从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人在做皇帝后会在推进君主专制的道路上作出哪些举动?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朱元璋的不同画像讲解“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生的兴趣高涨,很快切入主题。

    案例2.利用《孔子讲学图》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教师利用图像史料《孔子讲学图》进行教学,这一案例首先只涉及到一个图像史料的开发,继而涉及到如何利用师生、网络、图书馆、社会人士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模式[2]。江苏精诚高级中学的沈为慧老师在执教人教版《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一课时,面对教材中附有的《孔子讲学图》,遍寻历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市图书馆、网络,都没有找到对该图片的详细记载,于是请教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博导。博导告诉他,这幅画为明人所画,未有说明,提醒他可让学生思考。于是沈教师受到启发,布置一道探究题:《孔子讲学图》能反映孔子哪些思想主张或历史贡献?要求:几人一组讨论提交结果。效果出奇得好,课堂上学生积极讨论,提交的答案基本能涵盖孔子的思想主张,比教师单纯的语言讲述更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讨论的结果除了能归纳出孔子的有教无类,仁、礼等思想,学生还能得出以下结论:一些学生在交头接耳,说明孔子的教学注重交流、讨论,气氛融洽;户外教学,与自然和谐相处;教师、学生未拿课本,教师不是照本宣科,学生没有课业负担,体现了素质教育之快乐学习;学生中没有女的,说明重男轻女,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力等。最后,沈老师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交由博导审阅修订,最终得出答案。此课例引发了全国其他同行的关注,如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的陈亚东老师撰文对此案例作出点评,并归纳出此课例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陈老师指出,该老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还可改为:“据专家介绍,著名的《孔子讲学图》至今还没有文字说明。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孔子讲学图》能反映孔子哪些思想主张或历史贡献?我们将采录同学中的有价值的观点,推荐给专家学者,进而整理成文,以服务于社会。”[3]此案例是教师、学生、专家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的经典模式:教师面临问题,自己查找资料;请教专家,受到启发;向学生布置探究问题:小组提交结果;教师整理信息,提交专家修订;教师总结提炼;服务社会。这些活动,涉及到教科书资源、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专家学生等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开发课程资源。

    案例3.利用名画讲解“人文主义”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人文主义思潮,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考察一切。人文主义者采取各种形式赞扬人的伟大,歌颂生的价值。如何讲解人文主义?教科书上的文字枯燥难懂,学生不一定能从短短的几行文字中理解人文主义。教师可以利用系列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椅中圣母》展开教学。教师首先指出: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刻只能围绕《圣经》故事来表现,耶稣、圣母、天使、圣徒的姿态表情都是固定的,神情呆板,不可亲近。然后教师出示系列名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并配合讲解,拉斐尔的《椅中圣母》让我们体会到了圣母母子三人的亲密、柔情,就如民间普通的温暖家庭。《蒙娜丽莎》中的主人翁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佛罗伦萨女市民。《最后的晚餐》虽然以宗教故事为题材,但它描绘的是人生、社会,贯穿的是人文主义精神。耶稣是以一个和蔼可亲的导师身份出现,里面的十二门徒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大弟子彼得出生渔民,性格豪爽,拍案而起。小徒弟约翰表现出迷惑不解的神情。只有半边脸露出来的犹大手拿出卖耶稣所得到的三十块银币的钱袋,非常恐惧,往后退缩。据说为了画犹大,达芬奇花了三年时间,跑遍了米兰城的大街小巷,走遍了流氓聚焦的地方,赌徒聚赌的地方,到下流的酒馆寻找模特,终于画出了犹大。教师通过名画进行教学,使枯燥难懂的人文主义变得有了生命力。

    图像史料的运用还有很多经典的案例,如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纪连海老师在2008年全国中学历史教学年会上的公开课“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是一个利用名画开发课程资源的典范[4]。叶永广老师利用《步辇图》贯穿于《民族团结和对外交往》一课教学设计中[5]。华东师范大学的聂幼犁老师利用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一枚邮票开展了命题研究。详见“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6]、再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7]、三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8]。杨春华老师利用油画《1937·南京大屠杀》讲述抗战史,是一种“历史图像式”教学叙事的尝试,也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具体而微”的特殊方式[9]。

    三、图像史料的使用误区及注意事项

    图像史料可以充分运用于历史教学中,但教师在选择利用图像史料时,需注意所选图像的真实性。在照相技术发明前,一般的图像史料大多为想象图、示意图,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经历,所受到的教育背景,前人对事件的记载创作出来,难免会有些失真。它是一种包括历史想象的对历史的“理解”,绝非历史原貌的“再现”,图像与历史的真实有一定距离。比如学术界很多人认为《步辇图》疑点重重,应是宋朝画家的摹本。学生解读《孔子讲学图》是先前(文字)经验的映射,还是纯粹的图片解读?《孔子讲学图》中的一些细节有违史实。此图是明朝画家而作,反映了明朝的实际教育情况,而不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教版必修3专题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在“孔子和早期的儒学”一节使用此插图不妥[10]。纪连海讲北宋的城市经济,用到的《清明上河图》涉及三类版本,其中的清院本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有明显区别,它反映了清代的城市经济,而不是宋代[11]。

    有局部失真的图像史料在教学中是否可用,该如何使用?学界达成的意见是虽然图片在一些细节上有失真,但只要它反映的基本史实是正确的,在教学中还是可以恰当运用。但是,作为严谨的历史研究必须慎重。比如著名的硫磺岛战役的士兵插美国国旗的画面是士兵摆拍的,但所反映的美军占领硫磺岛这一事实是真的。所以,运用此图片时我们大不可去追究此场景是摆拍还是即时拍摄。相反,一些图片,由于受到政治原因、意识形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完全扭曲事实,在教学中应弃之不用或辩证运用。油画《开国大典》经历四次改动,高岗、刘少奇、林伯渠先后被删。同理,老师在选择此图片时,一定要看清选择的是哪个版本,不同的版本对应说明的教学内容不同。聂老师利用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开展命题研究,围绕这枚小小的邮票引发了系列争议,如:邮票不能证明1942年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12],基于历史想象的命题必须遵循客观性、真实性、逻辑性、相关性和有价值原则[13],历史教学中简单的“以论带史”、武断的“概念推导”充斥课堂。“真”才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也是历史教学“兴旺发达”的根基[14]。

    “每一个对象观看着我们:每一件事物上都生长着眼睛。”[15]“图画想要的,不是被解释,被解码,被崇拜,被打碎,被揭露,或者被观看者神秘化……在最终的情况下图画需要的……是仅仅被询问什么是它们想要的。”[16]教师在选取图像资源时,一定要认真领会图像本身传递的内容,认真审度图像所反映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图像曲解、歪曲了原有的历史,此类图像使用时应舍弃。

    参考文献

    [1] [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沈为慧.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12).

    [3] 陈亚东.从学生教我解读《孔子讲学图》看历史课程资源的利用及开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12).

    [4] 纪连海.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历史教学,2009(12).

    [5] 赵玉洁,吴红英.细雨湿衣看不见,闻花落地听无声——巧用《步辇图》达成三维目标.历史教学问题,2010(6).

    [6] 聂幼犁.“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历史教学,2008(3).

    [7] 聂幼犁.再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历史教学,2008(5).

    [8] 聂幼犁.三说“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历史教学,2008(7)

    [9] 杨春华.“图像证史”:如何讲述抗战史——基于学科的特性和结构探索“史料教学”的具体方式.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8).

    [10] 刘强.宽容学生的“奇谈怪论”.教育科学研究,2010(4).

    [11] 赵晨艳,等.精彩的课堂遗憾的失误——纪连海“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的城市经济”课堂教学研讨.历史教学,2009(11).

    [12] 邱剑锋.邮票可以证明1942年美国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吗.历史教学,2011(23).

    [13] 陈康衡.历史想象切忌天马行空——兼谈基于历史想象的命题原则.历史教学,2011(23).

    [14] 李惠军.一张邮票引出的考证和沉思.历史教学,2012(1).

    [15] Elkins,J.1996.The Object Stares Back:on the nature of seeing.San Diego,New York,London:Harcourt Inc.p.51.

    [16]Mitchell,W.J.T.2005.What do Pictures Want?:the lives and loves of images,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p.48.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相关热词搜索:史料图像利用开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