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浅析南丹县水稻病虫防治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南丹县水稻病虫防治存在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0-03-28 05:17: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为了探索提高南丹县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从该县目前农民群众对病虫害识别能力低、用药不科学、病虫防控信息不畅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通过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规范用药、对症下药、加强病虫测报网点的建设与病虫害预报、建立机防队统一防治等有效措施,来提高当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保障该县水稻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防治;南丹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118-1

    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与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属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水稻是南丹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受气候影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每年种植面积在9000hm2左右。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受耕作技术、管理水平的影响外,还受到各种病虫的为害,每年因受病虫害造成损失在100万kg左右,病虫害成为了制约水稻高产稳产的因素之一。因此,剖析该县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其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对策,对进一步提高该县水稻产量,实现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1 南丹县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1 病虫识别能力差,药剂选用单一

    很多群众在水稻受害时,无法分清是病害还是虫害造成的,特别在一些交通不便、山区偏僻村屯的农民对对病虫识别能力差,病虫不分,从而无法对症用药。并且在防治中只认定以前所用的农药品种效果好(如敌敌畏、乐果等),不大接受针对不同病虫而防治的其他针对性较强的新型低毒高效农药。

    1.2 随意加大农药用量,且用水量不足

    在防治病虫过程中,普遍存在农药用量比规定的标准多1倍,有的甚至3倍,有时3-4种农药同时混用,导致部分水稻出现药害症状,很多农民普遍认为,只有加大农药的用量,才能将害虫当场杀死,死得彻底、干净,得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而不按农药防治病虫规定的用量。这样不但加大了防治成本,而且容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不利于今后的防治,从而出现恶性循环。部分农民在施药防治过程中,单位稻田药水用量只有225-450kg/hm2,比单位稻田推荐药水量900kg/hm2减少了大半多,以致药水不足,无法喷到和淋湿淋透病虫为害的地方。

    1.3 治虫防病不适时,错过防治适期

    在病虫害发生期间,很多农民不及时用药防治,总是在为害较为严重时才用药防治,如卷叶螟为害出现白叶、二(三)化螟为害出现枯心(白穗)、稻飞虱为害出现“黄塘”和“落窝”、稻颈瘟为害出现白穗时才记得用药,已经错过了大好的防治时机,使防治效果大大降低,有的根本达不到防治作用。有相当部分群众习惯在晴天中午时分喷药,造成药水在阳光的暴晒下挥发快,停留在植株上时间短,害虫取食不到和植物不能吸收,以致防效差。

    1.4 施药部位缺乏针对性

    由于不同的病虫发生为害的部位不同,在防治中应有所区分对待,而部分农民则不理会这些。在施药过程中,在稻株上随意喷药,没有针对水稻主要受害部位,使防治效果降低。

    1.5 病虫防治信息不畅

    虽然县农业局测报站每年发布水稻病虫害防治信息7-10期,并寄送到各乡镇政府和农技站,因信息的传播、公布制度及设备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反馈到各处村屯群众手中,在防治中只能根据以往经验和老办法。

    2 提高当地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有效对策

    2.1 加强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培训

    针对农民对病虫的识别能力差的特点,争取县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经常到各村屯举办培训班,特别是到田间地头现场识别,并发放各类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资料。赠闭塞病虫防治知识光碟组织群众观看,使农民能生动形象的了解和掌握有关病虫防治知识。经过培训,使农民达到“四会”,即会识别病虫、会田间调查、会按防治指标决策防治、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和科学防治技术。

    2.2 严格农药合理使用,规范用药

    随着国家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要牢记“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剂量配药,不随意加大剂量。在施药防治病虫时,尽可能多喷施到病虫发生、取食、栖息的部位或场所,达到有效杀灭病虫,提高防效。

    2.3 注意田间病虫调查,适时对症用药防治

    农民通过培训,会田间调查的方法后,在水稻生长期间,注意到田间调查,掌握病虫发生为害的情况,并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确定用药时机,选好对症农药,及时施药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4 加强病虫测报网点的建设,及时传递信息

    由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农技站和村委会共同参与,财政资金投入,成立病虫信息网络,主要是为了加快信息的传递,让各村屯群众及时掌握防治病虫的信息,能适时防治。工作中植保部门与各乡镇农技站互相配合协作,搞好各地病虫调查,掌握田间病虫动态,对病虫的发生为害进行预测预报,发布病虫情报,提出防治措施和意见,配置设备编发短信给各村屯负责人,及时公布张贴上墙,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防治。

    2.5 抓好病虫电视预报工作

    在水稻各个生育时期,经常到田间地头用摄影机和数码相机把水稻病虫发生情况记录下来,编辑成通俗易懂的画面和讲解防治技术,并与电视台合作,及时在本县有线电视上播放,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掌握病虫防治知识,在防治过程中能统一行动,提高全县防治的效果。这项工作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2.6 建立机防队,实行统一防治

    在水稻病虫发生期间,群众在防治过程中各自为战,造成防治效果不一,有差有好。有条件的村屯组建一个机动防治队伍,由年轻力壮的人员组成,购置先进的施药设备,负责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行有偿服务。在防治中能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防治技术,实现连片大面积统一防治,从而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相关热词搜索:南丹县病虫水稻浅析存在问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