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论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0-03-30 05:21: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企业对毕业生创新能力要求比较普遍,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是市场需求,也顺应政策要求。针对高职院校特点,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包括师课程建设的基础与应用并重、教学评价的横纵结合、教学内容注重方法的传授、教学手段的多样与开放、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教育;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贯通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zdjy188);安徽省高等学校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5zjjh063)

    作者简介:李刚,男,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教育/机电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9-0041-04

    高职院校招生经历了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速发展期,正经历生源萎缩、整体素质下降的严酷事实,如何应对即将出现的问题,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声誉,实现高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高职教育具有特殊性,它处在强调动手能力的中职教育和强调理论分析能力并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本科教育中间,如何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方向,在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又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前途和命运。

    一、高职生能力需求调研及结果分析

    (一)能力需求调研

    机电工程系对周边地区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各企业用人需求、各岗位能力要求、对具备不同岗位能力人才的需求程度等。调研结果显示,企业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包括一线操作人员、一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等,占企业需求的90%左右;岗位能力需求中“执行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三项;企业对执行力要求最高,其次是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的要求,调研过程中,各企业,尤其是本地区的玻璃机械行业、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行业、滤清器等行业内企业,所需求的人员在具有很强的执行力的基础上,既要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又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能完成常规的工作,并能适应企业的升级改造,而且对具有创新能力、能从事设计和管理的人员需求也逐年上升,待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但是能胜任该类工作的毕业生却在少数。随着工业4.0的发展和推广,创新应用人才将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国制造2025》中也把创新驱动作为振兴制造业的重要工程来实施。

    (二)创新能力需求分析

    企业创新体现在发展战略创新、产品(或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等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是营销创新都可以带来企业的巨大发展。如蚌埠市某玻璃切割企业,用机械传动代替液压传动,通过调整控制过程参数实现设备定位的周期大幅缩短;合肥某加工企业,用粉末冶金的方式取代原有的机加工方法,生产出来的定位座售价从70元下降为19元;南京某灭火器配件生产企业自主开发和改造出来的套圈生产设备成本仅为3 000元,比购买机床节省了大笔资金,并且具有每天5 000件以上的生产效率;蚌埠市某企业由于焊接技术工人的流动性过于频繁,导致生产出现不连续现象,新工人的技术不熟练又引起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合肥某高校为其定制了自动焊接工位,彻底解决该问题,用工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质量大幅上升、生产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有的企业在创新方面却不够,如无锡某风机配件企业,生产风机配套叶轮,但由于技术陈旧,缺少必要的检测能力,导致产品振动、噪声较大,售出的产品出现大规模退货,从而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等。

    这些都表明创新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及其发展后劲。加之,目前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攀升、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落后产能升级改造,提升企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是企业对创新能力人才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通过多年的毕业生生产实习指导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岗位技能决定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很快的适应新工作的内容,但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学生经常是原地踏步,经过一段时间岗位工作后,他们成长为“熟练的操作工人”,很难有岗位层次上的提高;而有一定理论分析功底、一定的创新能力或意识的毕业生,就算技能熟练度上有一定的欠缺,需要稍长时间的锻炼,但是经过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都可以满足岗位的技能要求,毕业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多数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操作工人的培养,相对来讲比较简单,能满足该要求的培养机构也较多,职业高中、中职学校、各种培训机构都可以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并且很多机构的培养成本低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的岗位预期和薪资要求也相对偏低,对企业来讲,无论在用人成本上还是在后期管理上都具有很大优势。更重要的一点是,高职院校在培养技能方面与培训机构相比,具有很差的时效性。所以,虽然企业对操作人员需求较大,但并不缺少,尤其是现阶段工业4.0的提出和推广,大批操作工人已经被机器人替代,操作工人的需求会进一步下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如果不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单单掌握了一些支离破碎、片段的知识和技能,很容易被社会淘汰。如果高职院校的学生仅仅定位为一线操作工人而进行单纯的技能培训,会影响学生的后期的发展,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受欢迎程度,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只培养技工,不能成为真正的高职,具有“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高职院校只有注重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并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相抗衡,才能領先于技能培训为主的中职院校。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与技能培训不一样,简单的重复无法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

    (一)转变教育观念 [1-2]

    多数高职是由中职升格而来,有一部分院校停留在老的模式中,无论是教学管理、教学评价还是教学形式上都侧重于技能锻炼。从历年职业技能竞赛的要求和参与情况来看,侧重技能的竞赛项目明显受欢迎,这也说明职业院校对技能的重视度更高。[3]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设计、开发、创新、应用竞赛项目开始受到重视,大量新的竞赛项目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随之改变,以适应新的发展。只是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一些深度,实践教学中增加一些实训,这样的教学已经不适合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管理理念,摒弃陈旧观念,探索新的方法,鼓励大学生创新和求异思维,重视其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评价采用“横向评价为主,纵向评价为辅”的方式

    学生评价机制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评价对学生既有激励作用,又有负面打击作用。以往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评价的主要标准,也就是“横向评价”,会误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一味地追求高分数,不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适当地采用“纵向评价”是必要的。所谓的“纵向评价”是因人施评的评价方式,高职院校应该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学生自身要求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考核评价;要在承认差异、承认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4]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调整不同能力的学生向适合他们的方向发展。“纵向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成长,“横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必须从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综合考虑,建立起一套综合评价体系,结合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全面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内容应注重方法的传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对教师的角色作了论述“教师的职责表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也就是说,不仅要向学生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因此,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职学院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以传授专业知识为己任,应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实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疑惑,启发学生发现问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并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所需资料,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成就,得到满足,再经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学会与人合作,从而巩固和应用书本的知识、提高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

    同时,由于学生之间能力有差异,即使是同一班级的学生,能力也可能相差很多,所以教学内容上就不能僵化,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人施教”。例如,“Pro/Engineer 产品设计”课程,培养的方向较多,有模具设计、机构设计等。对于模具设计一般要求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建模,某学生恰恰这方便比较薄弱,应该适当引导至其它方向,如果按该专业教学计划强制性把该生推向这个方向无异于“拔苗助长”。

    (四)教学方法、手段应多样化

    高职生文化基础较薄弱,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能力也稍弱[5],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大量的理论推导、学术性的词汇,采用实践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仿真、视频教学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情景教学、,项目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这三种方式各有特点:(1)情景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形象、生动、应用性强;(2)项目式教学见效快、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和快乐;(3)开放式教学互动性好,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时要注意适当让学生体会到收获;采用“项目式”教学需要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理论分析能力;采用开放式教学要注意教师的控制教学秩序,引导教学正常进行的能力。

    (五)综合型课程的开发与开设

    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智能制造的提出,企业在成本的压力下大力推进工业生产自动化,企业对单一技能的人才需求会大幅缩减,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会更高、更综合。为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必须开设专业对应的综合型课程,以增强课程间的耦合度,避免毕业生的知识碎片化和技能单一化。为了保障教学效果,可以采用综合课程、基础课程交替开设的方式,以实现打牢基础、强化应用的目的,但要保证综合课程必须围绕同一能力展开。

    (六)实施创新教育不可或缺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缺乏创新性思维方式、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所以,高职教育中需要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技能等。

    开展创新教育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1)通过学生行为和作业,找到具有创新特点的环节,让学生对创新有概念性的理解,也让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是遥不可及;(2)详细介绍创新在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中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3)用经典实例介绍创新过程的思维、创新方法,用虚拟项目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4)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形式,进行信息搜寻、加工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5)通过作品展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成果表达能力;(6)通过举办、组织参加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和收获。

    只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得当,没有不会创新的学生。有条件的院校应开展专门的创新教育,条件有限的院校可以在某类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三、探索与成效

    机电工程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推广开放式教学、采用纵向评价、循环交替开设综合型课程、开展创新讲座等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反馈很好;部分毕业生在试用期后被分配到主要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岗位选择多样化,学生从事的工作已覆盖企业对高职生需求的所有岗位;试点专业10%的学生进行了创业,他们有半数是在工作过程中,看到某产品或服务的商机,进行创业的;目前,在校的部分学生均可自主开发电子产品和搭建中小型的工控系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策的指引方向。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或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意义深远的教学思想。高职院校应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刘忠伟,邓英剑,吴曙光,等.高职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6):14-18.

    [2] 龚喜林,罗双凤.成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高教探索,2008(6):135.

    [3] 贺修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8(1):116-118.

    [4] 李魁海,舒红群.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性评价刍议[J].高教探索,2008(6):136.

    [5] 冷春丽.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职业技术,2005(8):73.

    [责任编辑 秦 涛]

    相关热词搜索:创新能力培养高职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