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对当今“新”摄影空间的遐想

    对当今“新”摄影空间的遐想

    时间:2020-04-03 05:16: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新摄影在中国的诞生不是坏事,我们要欢迎它。这样,这门充满现代意识视觉艺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人心理地图中的多元看性。它具有前为、先锋、时尚、实验、异行、另類及流行等标新立异的共同点。同时,也标榜着厚度不一的文化层面。这样,它使视网膜艺术上升为思想艺术。让观者反省自身对现存的思维能力的认识。即现代主义走到一定程度的反思。成为在电子文化时代集影像、装置、行为、数码等艺术和技术为一体并为象征主义所调动的混合媒介体的精神创作活动。

    关键词:摄影空间;新摄影

    一、中国新摄影产生的必然原因

    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决定其文化艺术而文化艺术又反映或反作用于当代的经济、政治。换言之,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反映或反作用于当代的经济与政治。作为一种摄影文化新现象出现的新摄影尽管朝气蓬勃但由于当代中国特殊国情决定了它目前并不是中国摄影艺术的主流,它只是新文化阵营中多元的一元。

    另有一批新影人不断从国人生活、自我精神体验及传统文化汲取精华,使其对文化图像的认识不断升华成为新影像创作活动的起点。他们把个性融入作品,使作品个性化、思想化。他们认为自己所做的只是打破阻碍想象和表现文化的桎梏。为此做出的努力其实与生活中的道德实践殊途同归。于是,他们的创造性令我们激动不已。又由于时代的巨变,生活中的戏剧性已远远大于戏剧本身。所以,无法以艺术摄影的法则去衡量。于是,这批新影人离开了光与影的游戏成为现实生活的揭秘者,运用这门年轻的艺术抓住中国人的情怀,影响中国人的行动,解释中国人的社会。

    二、中国新摄影个性化与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空间

    首先,必须承认新摄影个性化与当代中国艺术目的之间是一对非对抗性的矛盾。早在一九四二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提出了文艺发展的“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这“双百方针”是在“二为方向”指导下的“双百方针”,这说明只有通过人民大众的接受、理解、欣赏,才能达到艺术作品应有的社会效益,自我表现、孤芳自赏的艺术家在社会主义国度是没有出路的。立足眼前江总书记提出的第三个代表即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何谓先进文化呢?它是反映着时代前进的主流,表现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伟大的民族精神。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土壤才会在世界文艺之苑中越开越旺。尽管新摄影艺术在当代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新影像的表现程度也要有度的限制。这一文化现象的个性化表现一定要在党中央正确文艺政策的指导下,不触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下,才能在这个无比庞大的高奏时代主旋律的乐队中发挥它应有的妙用。人们说:“艺术的天性就是它的社会性、人民性、普遍性。”而新影像生产者的生产心理是多元的。一部分摄影人找回了应有的主体性。其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便勃然兴起,配合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他们无时无刻不挑战“标准”影像的垄断。他们中有一种为摄影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而忘我行动着,勇于自我展示,自我宣泄。他们生活的天平偏重于精神和理想的砝码,他们有超越现实的勇气,他们使新摄影在理性和情感的矛盾中发展起来又是他们用艺术的良知做社会的良心。所以他们的人格是高尚的。他们的新影像最终会从量的积累产生质的飞跃从而导致新摄影理论的诞生,然后再去指导摄影实践。

    三、当今新摄影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新摄影在中国的发展譬如一个超级暴发户。并且由观念摄影向新摄影转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如此之快地完成于影像后进国的我国。目前,多元的文化环境、价值标准、审美观念使得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不再满足于来自传统的人云亦云的单一结论。每个人都有制造影像的权利,也有拒绝影像的权利。所以站在当代受众者的角度去衡量新摄影不得不承认其此期尚属“地下”艺术领域。虽登堂还未入世,更何谈穿堂入室来去自由。然而,登堂易入室难。如果说它的登堂是必然可是让世人接受并进入新影像是十分艰难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的中国正迎来了一个繁华茂盛的图像时代,但当代“鉴赏者”对承载新影像图片的读图/解图能力太有限。所以他们在通过摄影挑战观看禁忌的同时也挑战社会常识与规则,因此这种观看本身常常冲击、动摇了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并引起轰动,有时甚至发展成一个社会事件与话题。同时他们也深知只重主观而不重客观,只重表现而不重在现,在强烈求新的过程中将中国新摄影推向极危险的边缘,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他们怀着人文精神辩证地摄影实践着自己与观看,个性与共性之间的竞争、摩擦、合作的活动。

    四、结论

    作为摄影专业学生和广大文化与影像工作者们既要不断努力去完善自己的现代艺术意识又要明确并处理好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流入中国,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在对待它时应该持什么样的态度。这关系着个性化、思想化的新摄影在我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夏放.摄影艺术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4.

    [2]顾铮.国外后现代摄影[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7.

    [3]林路.人体摄影[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

    相关热词搜索:遐想当今摄影空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