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揭秘威海湾两件海捞遗物

    揭秘威海湾两件海捞遗物

    时间:2020-04-04 05:17: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月14日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个浪漫的日子,2017年2月14日,威海湾内如同往常一般忙碌,在湾内某航道清淤工程中,两件海底沉物伴随淤泥一起被打捞出水。威海湾近代以来被“甲午”、“英租”等历史所沉淀,所以两件沉物一出水,建设单位就怀疑它们是否为甲午遗物,并在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两件沉物均为金属制品,一件为铁制船锚,形制保存完好。另一件外形疑似海军兵器,用途不明,破损严重。两件沉物虽然在同一地点打捞,但二者却不一定为同船物品。

    毫分缕析一探究竟

    铁质船锚保存完好,由锚卸扣丈量至锚冠底部,长度约1.5米。由形制判断,此锚为无杆锚,根据锚爪及锚冠特征,可以明确判定其为美国海军型无杆锚(U.S.Navy Stockless Anchor),也称美式无杆海军锚。美式无杆海军锚不可与海军锚相混淆,前者属于无杆锚,后者为有杆锚,随着近代以来无杆锚的问世,海军锚已经被各式无杆锚所取代。无杆锚之中最有名的当数霍尔锚,霍尔锚作为一款经典的无杆锚,至今仍被各国军舰、民船所广泛应用。美式无杆海军锚主要为美制舰船所用,民船所用鲜见。此型无杆锚由美国Baldt锚改进而来,Baldt锚由美国人F. Baldt于1896年申请专利。与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霍尔锚相比,美式无杆海军锚出现时间较晚,约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装备于美国海军,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大量应用,至今仍为美制舰船所配备。

    另一件疑似海军兵器的金属沉物识别起来较为困难,该物体为铁质,弹型,整体焊接而成,内部中空,淤有泥沙,破损严重,残长2.5米左右。该物体中、前部水平布置有4片椭圆形水翼,后部整体破损扭曲,但可辨认出一竖直向下尾翼,及附带两片以45°倾斜布置的2片椭圆形水翼。结合后部扭曲部分估算,该物体完整长度在3米左右,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根据上述情况综合比对,该沉物疑似为海军扫雷设备——破雷卫。

    根据两件金属沉物的初判,可以否定其与北洋海军、甲午历史的关系,但该沉物的特殊性仍然是可以深入研究下去的,美式无杆海军锚就是一个突破口。相比于霍尔锚的广泛应用,美式无杆海军锚在威海湾被打捞出水,这本身就是一个低概率的事件,也就是说在威海湾打捞到霍尔锚不稀奇,但是打捞到美式无杆海军锚则就非常值得推敲。此型锚所属舰船应是一千吨上下的美制中小型舰艇,一般是护航驱逐舰、护卫舰级别的作战舰艇或排水量相近的辅助舰船。人民海军成军初期虽装备有极少量美制舰艇,但舰艇吨位普遍较小,与该锚所属舰船不符。

    近代以来,美国海军舰船常驻烟台,时间主要集中在清末至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之前,相当于威海卫的英租和民国时期。此段时间内,美国海军也时常到威海卫刘公岛驻泊休养,但舰艇主要以一战末期大量建造的“维克斯”和“克莱蒙森”级“四烟囱、平甲板”型驱逐舰为主,属于美国海军早期型驱逐舰。这时期及之前的美制驱逐舰,其装配舰锚为有杆海军锚,尚未采用无杆锚,从锚的形制上就可以否定该沉锚为这一时期所遗留。美国海军舰船第二次出现在威海湾是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即1945年10月间,美军在威海湾寻求登陆无果,虽然此时的美军舰船已经大规模采用了美国海军型无杆锚,但其舰队在威海湾停留时间较短,期间也未发生战事或恶劣海况,所以失锚的可能性极小,而且此次来威的美国海军舰艇吨位较大,所配无杆锚的规格尺寸要大于本次出水锚,所以这一时期也可以否定。1949年前最后一次在威海湾出现的美制舰船并非美国海军,而是国民党海军舰队。它就是抗日战争末期有名的“美援八舰”。

    租借美舰

    当时国民党政府以战后重建海军、弱化原闽系海军为目的,选拣部分海军军官、士官赴英美海军留学、参战。同时援引美国《租借法案》,租借美国海军舰船,意将海军官兵短期训练,组成一支小型舰队,能参与到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作战。1944年7月28日,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奉命与美国海军作战舰队参谋长爱德华中将商谈,签署了中国向美国租借8艘军舰及培训相关人员的备忘录。1945年8月28日,美国海军正式确定了中国海军所租借的舰艇,同时签署移交文件,向中国接舰部队移交。中国租借军舰共八艘,最大的两艘为“埃瓦茨”(Evarts)级护航驱逐舰(太康、太平),此型舰艇原为二战中美国为护航及反潜任务而大量建造的第一型护航驱逐舰,为辅助舰艇。另有“可敬”(Admirable)级扫雷舰四艘(永胜、永顺、永宁、永定),护航巡逻舰两艘(永泰、永兴)。

    除“太康”和“太平”两舰外,其他六舰都以“永”字号命名,钢铁质舰体,此型舰艇也被海军人员俗称为“铁壳永”。接舰时二战已经成为历史,八舰用途变成了恢复抗战受损严重的海军战力,重塑中国海军形象。

    1946年4月6日,中国海军舰队由古巴关塔那摩出港,邁上了回国航程。7月19日,舰队到达吴淞口。美国国会在1946年7月21日通过了《512号法案》(援华海军法案),将原本依据《租借法案》租借给中国的八舰改为无偿赠送。同年9月16日,“太康”“永胜”“永顺”“永定”“永宁”“永泰”六舰由南京开赴青岛驻泊。10月24日,“太平”“永兴”两舰与“中建”“中业”两登陆舰(美制LST型)组成舰艇编队,由上海出发,随舰搭载驻防军队、各部代表、装备物资,前往南沙、西沙宣示主权,为纪念和表彰四舰功绩,西沙、南沙取四岛以四舰舰名命名。与此同时,全面内战爆发。“美援八舰”作为国民党海军中实力较强、阵容完整的一支海上力量,被陆续调动北上,实施海上封锁。1947年10月2日,“永泰”“永宁”“太康”配合陆军整编第8师夺占烟台,“永宁”号作为扫雷舰,拖曳破雷卫在烟台港航道进行了破障作业。10月4日,由海军司令桂永清亲自指挥,“峨眉”“太康”“永泰”“永宁”“永顺”“永胜”六舰搭载海军司令部警卫营奔袭威海卫,夺占刘公岛,炮击威海卫南北帮军事目标,夺取了码头商埠区,配合陆军于黄泥沟沿岸登陆,继而在卫城北部古陌岭周边对峙作战半年之久。在这期间各舰来往奔波于胶东、东北沿海城市,协助陆军作战。随着陆上战局的失利,1948年3月20日配合运输舰将陆军及政府公务人员等由威海撤至烟台,再于1948年末撤至江南。

    “美援八舰”中“永胜”“永顺”“永宁”“永定”四舰为扫雷舰,该级舰除常规武备外,主要装备有3具外型犹如小飞机一般的破雷卫。胶东作战期间,四舰均参与作战行动,“永宁”舰还在烟台港用破雷卫进行过清障作业,所以另一件疑似破雷卫的出水沉物,基本可以认定为该型扫雷舰所有,但具体的沉海原因尚无明确资料。根据当年其他史料分析,因天气原因造成恶劣海况,进而使舰船造成非战损坏的可能性较大。1947年11、12月时值岁末,胶东沿海风狂涛烈,参与行动的“永顺”舰在山东海阳县所属海域发生重大人员伤亡,时任舰长陈在和落海受伤,撤运人员时舰载汽艇损失,艇上枪炮上士赖登杰、帆缆下士陈元昌和一等兵孙树兰遇难殉职。与此同时,锚泊于长岛海域的“中业”号登陆舰(美制LST型)在小黑山岛附近遇台风触礁沉没。

    此时“永宁”舰泊于威海湾内,极有可能也因风浪原因而受损,发生了丢锚及舰载设备落海事故,打捞到的美式无杆海军锚和破雷卫可能为该舰所有。该舰锚尺寸规格与“铁壳永”型扫雷舰所用舰锚相符,还有出水破雷卫与扫雷舰用途相配,两沉物出水地点位于东山宾馆附近海域,此处水深仅为5—7米,历来不是威海湾内中大型舰船锚泊之地,但符合“铁壳永”型扫雷舰的吃水深度要求。虽凡事都有巧合,但如此符合历史的巧合在威海湾绝无仅有,这两件沉物见证了民国海军在威海湾的最后一段历史。

    威海湾近代历史沉淀非常丰富,近年来出水过多件文物,除了已知的沉船点尚未发掘外,这种非沉船点遗物的意外发现,也是始料未及的,可以填补某一历史阶段的文物空白,丰富馆藏,有助于威海近代历史的研究。

    (作者为威海北洋海军研究会工作人员)

    相关热词搜索:威海遗物两件揭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