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中国海军舰队防空力量

    中国海军舰队防空力量

    时间:2020-04-04 05:25: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91年,随着中国海军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加入现役,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开始具备防空能力。此后,外国媒体不断传出中国新型驱逐舰和护卫舰下水的消息,并且刊登了舰艇上安装中程防空导弹和部分装备的局部图片,由此引发了各国对中国舰队防空能力的极大关注。一些国际军事分析家认为,与世界各国海军一样,中国海军各种舰艇都有与作战思想相配套的系统,由于近年来新军事思想的变革和技术的进步,围绕中国海军舰队防空作战的系统配备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系统与思想

    舰队防空作战最早是针对飞机,但反舰导弹出现后,舰艇防空系统的使命演变为偏重防御反舰导弹,中国海军的装备与系统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

    中国海军最早具有中远程对空搜索能力的是“旅大”级驱逐舰,安装了515型州F波段的对空搜索雷达,这是1950年代从苏联引进雷达的仿制型号,是一种两坐标雷达,对中高空目标探测距离达到120千米以上,但是缺乏目标高度参数,而且角分辨率很低,误差达2000米以上,UHF波段的低空杂波也相当严重,因此缺乏探测低空小目标的能力。1960年代末开始建造“旅大”级驱逐舰时,主要看中了515雷达天线重量轻且精度适中,适合舰艇安装,尽管有上述问题,但这种雷达的低空盲区能够利用主桅杆顶端的354搜索雷达加以弥补,而且“旅大”级驱逐舰防空武器系统射程近,没有必要具有中远程距离上的精度,空中目标一旦接近130毫米火炮射程,则可利用343火控雷达,因此防空火力射程内精度可以得到补偿,完全可以满足“旅大”级驱逐舰武器系统的要求。同时期建造的“江湖”级护卫舰配备的是简化了的对空探测系统,只在主桅杆顶上配备354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在舰桥上配置343火控雷达。早期“江湖”级护卫舰没有远程和中高空探测能力,在脱离岸基支援的远海活动时,主要依靠与“旅大”级驱逐舰混合编队获取远程预警。目前,这种早期的防空系统配置模式仅在“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上还有部分保留。

    1980年代,中国海军舰艇开始变更配置,一些在1970年代研制的设备逐渐装舰。目前在“旅大”级系列驱逐舰和“江湖”级系列护卫舰中,不少还基本保留有这个时期的防空系统配置。1980年代初天线简化的517型UHF波段雷达安装在“江湖”级护卫舰上,这使得“江湖”级护卫舰也具备了远程对空探测能力,能够在岸基空中掩护海区边缘执行任务。某些“旅大”级驱逐舰也用517雷达取代早期的515型中远程对空警戒雷达。517雷达方位角分辨率比515更低,不过天线很轻,适合吨位小的护卫舰,而“旅大”级驱逐舰采用的517雷达是出于反隐形飞行器的需要,对空警戒则采用381甲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381甲雷达采用机械方位扫瞄和相频仰角扫瞄结合,对目标方位和高度的定位精度高,抗干扰和探测低空目标性能也非常好。中国海军“旅大”级驱逐舰上凡是改用517雷达的,多数在主桅杆或后桅杆上采用381甲雷达。

    1991年服役的“旅沪”级驱逐舰安装了L波段的远程对空警戒雷达,这是在自行研制的空军远程对空警戒引导雷达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舰用雷达,其平方余割天线非常适于对中高空目标进行探测。L波段处于国际电信联盟划分的UHF波段的高端,精度和分辨率都远高于工作子UHF低端的515和517雷达,其缺点是天线尺寸偏大,导致风阻很大。有观点认为,“旅沪”级驱逐舰可作为远洋引导舰使用,其雷达不仅可以用于整个编队群远程预警,还能为在南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活动的作战飞机提供引导。“旅沪”级驱逐舰本身还有另一套对海和低空搜索雷达,其中112号上安装了法国的“海虎”对海低空搜索雷达,而同型号的113号驱逐舰则安装类似的国产360雷达。360雷达及其改进型号363也大量安装在部分“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Ⅲ型导弹护卫舰上,替代老式的354雷达。“旅沪”级驱逐舰沿用“旅大”级逐舰中高空雷达和对海低空雷达相配套的探测体系,但系统在性能上有了飞跃性的提高,尤其是“旅沪”级上首次配备的作战指挥中心,足以指挥整个舰群在远洋执行任务。

    “旅沪”级驱逐舰首次配备了近程防空导弹,这种导弹需要近程和低空目标指示,而早期的354对海搜索雷达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后桅上专门安装了与“海红旗”—7相配套的低空目标指示雷达。这种雷达对低空目标和掠海飞行的小目标的探测精度和灵敏度非常高。这种雷达更多意义上属于是导弹武器分系统,但是“旅沪”级的信息综合系统能够综合所有传感器的探测数据。

    与“旅沪”级驱逐舰同时建造的是“江湖”Ⅲ型护卫舰,初期的 “江湖”Ⅲ型配备了“红旗”—61防空导弹,后来开始改装“海红旗”—7导弹。“江湖”Ⅲ型护卫舰的对空搜索雷达采用中远程警戒雷达和对海低空搜索雷达相配套,两种雷达分别向防空导弹系统交接中高空和低空目标。中远程警戒雷达精度不高,“海红旗”—7系统的制导雷达可能还要对雷达交过来的高空目标进行预搜索后才能进入跟踪,而对海雷达精度高,因此对低空目标可以很快进入跟踪。

    从197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一直采用远程预警雷达与近程低空搜索雷达相配套的防空系统配置,在1990年代舰队普遍安装近程防空导弹时依旧沿用这种搭配思想。1990年代中期引进俄罗斯“现代”级驱逐舰后,部署“现代”级舰的编队有了一定的区域防空能力。“现代”级驱逐舰本身担负着打击敌方水面舰艇的使命,这决定了其在编队中的地位难以为整个编队提供区域防空火力,需要另外的专用区域防空驱逐舰来充当这一角色。

    潜艇的探测系统

    潜艇是中国海军舰队防空中的重要一环。潜艇的主动雷达多数是对海低空搜索雷达,新型系统精度较高,能承担反舰导弹目标指示,能够探测低空目标。被动探测研究在前苏联和中国都非常受重视,一些独特的系统已经装备海军舰艇和潜艇。由于潜艇外形和内部空间受到各种约束,不能布置大型雷达天线,而小孔径天线在远距离上分辨率又差,通常只作为近程对海和低空搜索雷达。此外,潜艇远离水面舰队掩护海区作战时要避免发射信号,而被动探测能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中国海军舰队缺乏预警机,在舰队附近部署潜艇作为对空警戒哨能扩大预警范围。中国海军潜艇不仅是主要攻击力量,同时也是侦察和预警平台。

    在舰队防空中,潜艇能够利用被动探测手段在敌方预警机和水面舰艇编队探测距离外对其进行初步定位和预警。潜艇在编队防空中至少担负两种使命,一是追踪预警机和航空母舰编队活动海区并伺机发动毁灭性攻击,二是在区域防空系统边缘充当雷达哨接力警戒。水面舰艇和潜艇构筑成两个相互依托和协同的体系,达到进攻与防御作战的目的。

    导弹与火炮

    “红旗”—61和“海红旗”—7导弹是中国海军大型舰用近程防空导弹,“红旗”—61系统过于笨重,正在逐渐被“海红旗”—7导弹替代。“海红旗”—7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近程低空点防御导弹, 性能不亚于美国RIH—7“海麻雀”导弹。中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大部分配备了“海红旗”—7导弹系统,与国产的自动舰炮系统配合,构成严密的防空火力网。“海红旗”—7导弹拦截低空目标的精度高并且性能非常好,超过了俄罗斯的“黄蜂”和“刀刃”系统,但是由于没有采用垂直发射,以致火控系统通道不足,对付多方向和多目标能力稍有欠缺。中国海军舰队主要采取编队防空作战,单舰很少深入缺乏空中掩护的海域,因此这个欠缺可以通过多舰协同来弥补。

    “旅大”级驱逐舰安装130毫米舰炮,“江湖”级护卫舰则采用100毫米舰炮,这两种大口径舰炮与37毫米炮搭配。早期,部分“旅大”级驱逐舰安装了57毫米火炮,还在舰桥两侧配备了25毫米炮,其中57毫米、37毫米炮采用342火控雷达。1980年代后期开始用37毫米自动炮替代老式的半自动炮,并安装了新型的火控系统雷达。

    由于对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探测距离一般不超过30千米,因此防空导弹拦截距离大约在10~20千米。美国海军“宙斯盾”舰艇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探测水平也不过如此,需要凭借预警机来弥补。而中国海军舰艇低空目标探测系统水平不低,因此近程防空导弹射程短并非缺陷。目前,掠海飞行是高亚音速反舰导弹的主要突防方式,主要是缩短了对手的拦截反应时间。而这种方式给反舰导弹也带来了局限,其末段自导雷达低空作用距离只能在20千米以内,通常只有15~12千米,跟踪目标的距离更短,一般为搜索距离的80%在末段自导雷达开始跟踪目标前,导弹难以机动,而是按照发射前装定的固定弹道飞行,航迹非常呆板,只要舰艇的低空搜索雷达截获目标,并及时启动防空导弹开火,拦截反舰导弹不是很困难的事。低空搜索雷达的作用距离远远大于反舰导弹自导雷达作用距离。美国海军为扩大导弹拦截射程,采用了协同和中继办法。现在的CEC(协同作战)系统就是这种思想的延伸产物。所谓现代海军信息战最基本的要素是探测系统、传输系统和显示设备等基础装备。中国海军虽然没有专门的CEC,但是已经具备了自动化指挥体系和先进的雷达、光电等前端系统,先进的通信系统已经大量装备。《解放军报》公开报道,中国海军已经具备舰艇之间、空舰之间不同平台间信息交换和目标指示引导能力。

    预警与防空

    中国海军舰队防空作战一直笼罩着神秘面纱。一般来说,海军舰队防空作战包括近海和远海两种不同的模式。所谓近海指处于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内的领海和200海里经济专属区,而远海一般是指远离大陆的主权岛屿、领海经济专属区以及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的其他海区。

    近海作战中,航空兵是进攻的主要手段,可为水面舰艇提供空中掩护,而水面舰艇可作为低空探测的延伸。沿大陆重点海岸部署作战舰艇,这种战术搭配对防御巡航导弹非常有效,可以在巡航导弹入陆海区进行拦截。目前,中国海军舰艇已具备很强的近海防空作战协同能力。在远海作战时,潜艇和远程航空兵承担进攻打击任务,而水面舰艇编队则为潜艇群提供掩护,并为空中加油机、预警机活动空域提供防御保护。在大陆近海作战时,航空兵及时响应舰队召唤进行支援,而在南海东南部、西太平洋、马六甲、印度洋一带执行任务时,远程岸基航空兵难以及时应召支援,那些地区处于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的边缘,甚至完全脱离了岸基航空兵的支援范围。因此,舰艇和编队自身的防空能力尤为重要。

    舰队防空作战首先要具有对空预警手段。在一个编队中,所有舰艇的远程警戒雷达不会同时开动,一般是轮流值班。在编队舰只间隔拉开很远时,由外圈舰只远程雷达警戒,形成严密的对空远程预警雷达网。中国对海低空搜索雷达低空警戒是很有效的。

    潜艇防空哨是在缺乏预警机时最有效的对空预警平台,中国海军也可采用潜艇为舰队充当远程预警和低空延伸警戒。在辽阔的大洋上与敌方舰队交战中,敌方的飞机和导弹必然是从其水面舰艇上起飞或发射,敌方舰队出于自身警戒也要启动雷达值班以及保持通信。在大洋上寻找敌方舰队位置,监视敌方

    舰队行动以及伺机发动致命打击是潜艇首要的使命。执行这类任务的潜艇一般远离舰艇编队,而其对舰队防空乃至整个战役的胜利所起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

    另一些潜艇也可部署在舰队附近,处于外围警戒舰只的雷达视距边缘。这种位置能够将舰队防空雷达探测距离延伸30~60千米,将敌方航空兵发射反舰导弹的位置纳入探测范围。英国皇家海军的实战经验表明:由区域防空导弹驱逐舰和近程防空导弹舰艇结伴组成舰队外围警戒,能够构成伏击战斗机的陷阱。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之战中,英国“考文垂”号驱逐舰和“大刀”号护卫舰组成的伏击陷阱就成功地击落了多架阿根廷战斗机。最后导致“考文垂”号被击沉的原因并非这种搭配无效,而是与“海鹞”战斗机协同出现失误,丧失了拦截时机。如果前方配置警戒潜艇,出现这类失误的可能则会很小。携带反舰导弹的战斗机无法攻击处于潜望镜深度航行的雷达警戒潜艇,而反潜机接近这个范围则会闯进水面舰艇的防空导弹打击范围,慢速而笨拙的反潜机鲜有侥幸逃脱的可能。舰艇或飞机在发射导弹前、必须用目标指示雷达搜索和测量目标运动要素,以锁定导弹射击诸元,而这些雷达信号很容易被潜艇截获。 现代舰空导弹系统只要有足够的预警时间,提前启动和预瞄,拦截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与舰炮、近防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协同配合,少量的反舰导弹难以突破大编队的防空体系。从公开刊登的演习照片中看,中国海军编队规模一般都比较大,足以构成密集而相互叠加的防空火力网。

    协同与通信

    美国海军一直存在低空雷达视距外拦截目标困难的问题。美国舰载“标准SN—1区域防空导弹射程160千米,而“标准SN—2”增程导弹达到了185千米,与之相配合的S波段SPY—1雷达系统刘中高空目标探测距离为400千米,L波段的AN/SPS—49为460千米,对付远距离的中高空目标非常有效,但其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探测距离只有30千米左右,因此美国海军主要依靠预警机进行探测预警。然而,由于这种方式过去不能直接变为指令制导防空导弹,使得舰对舰导弹空有70公里远的射程,而作战拦截距离只能局限于舰艇雷达视线范围内。年来,美国海军建立统一的精战场数字地理信息系统,发刊TVM体制,谋求建立CEC协同作系统来拦截远距离上的掠海飞目标。中国海军舰队同样也存类似问题。

    制约拦截低空目标的主要是达系统视距,同样需要各平台协和中继才能解决。

    相关热词搜索:防空舰队中国海军力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