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浅析认知心理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浅析认知心理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0-04-12 05:14: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与多数学科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应用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心理学基础理论的影响。本文拟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去探讨对外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的习得过程,并尝试将心理学关于汉语认知加工研究的成果和对外汉语教学联系起来,探究认知心理学对对外汉语教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对外汉语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汉语一直以来用其独一无二的语言魅力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学习者。法国曾经有学者经观察发现,学习汉字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汉语可以作为发展儿童智力的启蒙语言之一。正因为汉语的内容体系特别丰富,所以汉语教师在讲解汉语知识时需要依据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学习目的、国别等个体因素来确定教学计划和内容,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另外,影响学习者习得汉语的关键因素还包括与心理学交叉的部分。例如学习者在课堂中学习了20个生词,但是在课后只记住了10个生词;再如有些学生只会说汉语却不会写汉字。诸如此类的问题,应该着眼于心理学的方面,结合学习者的习得过程,探索认知心理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因此,如何正确利用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中的应用成果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引发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思考。

    (二)研究意义

    本文对认知心理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存在的联系进行研究,主要讨论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这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有助于学习者克服并解决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二、認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与主要观点

    (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为了更好地理解认知心理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联系,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认知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应该对现代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认知心理学是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衰落以及语言学等学科的发展得以产生的。20世纪60年代末奈塞尔发表《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但与行为主义不同的是,认知心理学将学习者自身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它认为环境因素已不再是判定人类行为的唯一要素,需要研究学习者的内部心理机制的差异。

    (二)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认知心理学一词,在普遍意义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所有研究人类内在的心理过程和行为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的领域。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皮亚杰在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时也概述了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具体解释了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这四个认知结构。

    1.图式与同化

    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又被称作图式,人脑中储存着类型各异的图式,比如说刷牙的图式、洗脸的图式等。图式一般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变化而不断丰富,每一次认识活动的变化都是认知结构的一次变化,这表明了人脑中已有的图式决定着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

    儿童在接触到新事物时经常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结构去理解,在认识受到阻碍时就会把它结合到已有的图式中,把它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也就是同化新事物的过程。

    2.顺应与平衡

    如果新的知识被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后,就能令认识与外部环境基本达成一致,处于暂时的平衡状态;假如不能内化到已有的图式中,儿童就需要调节自己已有的图式或者组建新的图式来类化新的事物。

    狭义认识上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对信息加工编码的心理学,即现代认知心理学。近年来,现代认知心理学不但尝试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阐释人的基本认知活动,而且一直在尝试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来观察情绪、动机等心理活动。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认知基础

    (一)理论基础

    近几年来,伴随着心理学与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联系日渐密切,用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对学习的理论、过程、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研究方法,总结汉语学习者的内部认知结构和习得策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成果对第二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认知心理学中论述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观点,使国际汉语教师可以更快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和教师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本文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观点和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观点这两个角度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认知基础进行阐述。

    1.学生学习的认知观点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学生看作是一个自主的信息加工者。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成果,除了源于课堂上教师传授的内容,还源于学习者对已有知识体系的编码与加工。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是通常是分阶段的,分别是对汉语知识进行编码和对汉语知识的存储与提取。为了帮助学习者形成长时记忆,应该留给学习者足够的输入时间。在学习者进行编码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一定的帮助。例如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增添富有针对性的听、说、读、写等技能层面的交际或是写作环节。

    学生学习的认知观点普遍认为,不要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会遇见以下问题:学生只是一味地听从教师的讲解,缺少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整个课堂气氛不活跃,最终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从认知的观点出发,如何解决在汉字、词汇方面学习的问题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具体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再如学习者在学过一个汉字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形似的汉字,此时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其字音及意义,而且还可以用一些学过的笔画、部件组合起来去构造一个新的“汉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养成主动创造的习惯。认知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一味地讲解和灌输现有的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强调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学习的知识更重要。

    2.第二语言学习的认知观点

    众多学者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输入、记忆和输出的阶段进行了分析。在诸多研究成果中我们发现少数学者从注意过程的层面再次对输入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施密特的注意观点认为只有被注意到的输入才可以被吸收,从而开始进一步的加工。

    (二)方法基础

    通过对比认知心理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的异同,发现实验研究与个案研究存在相似之处。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是否具有实际价值,首先应该从它是否符合研究目的而做出判断。对不同的研究方法我们要保有包容的态度,这对我们解决需要研究的问题有所帮助。

    四、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将对外汉语知识的加工及习得的过程进行分析,并试图把认知心理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发现并归纳认知心理学对对外汉语教学四要素带来的启示。

    (一)认知心理学对语音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发现,对汉语语音的研究主要是从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辅音、元音、声调这几个方面归纳汉语语音的教学规律。特别是儿童对汉语声调的习得效果比辅音、元音要好,平调比曲调更加容易掌握。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日本学生学习汉语送气音p和不送气音b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日本学生在发汉语的送气音比不送气音更困难。因此如何正确教会学生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我们需要采取具体有效地教学方法进行分辨,比如常用的吹纸片法。再如声调教学可以通过手势法与自然观察法相结合对学习者的发音进行纠错。在声调教学中,理应让学生先学习用鼻音发声然后再学习汉语的音素。

    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对汉语语音的探究还仅限于声调的错误分析上,对如何有效地纠正这些错误,还缺乏有效的实验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来改正自己的声调错误。

    (二)认知心理学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将学过的词语进行重新加工,通过联想和猜测判断词语的意义。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中,可以运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中的关于编码和记忆的观点,采用图片法、联想法等教学方法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生词。以联想法为例,教师在詞汇教学活动中可以先给出一个词语,然后让学生联想与之有关的词语。如由“天”可以联想出“白云、太阳”等常用词语。但值得注意的是,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区分不同国别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对于一个相同词语的认知通常是不同的。例如讲解颜色词“红色”或者文化词“龙”,它们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不同,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格外注意。

    (三)认知心理学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许多学者关于儿童语法习得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儿童使用的语法规则究竟是先天具备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二是儿童语法规则的获得是一种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提出的五种解释儿童语法习得机制的理论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关于“比”字句、“被”字句的习得,用认知心理学的语法习得理论研究对外汉语语法教学,需要设计更多有意义的情境,让学习者通过真实的语境理解句法格式。

    (四)认知心理学对汉字教学的启示

    著名的心理学家刘廷芳很早就对汉语学习者在汉字学习心理方面进行了研究实验,此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如何进行汉字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汉字具有形音义三个要素,因此汉字信息加工基本包括字形加工、语音提取和字义理解三个方面。我们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在进行汉字教学中使学习者养成观察、比较、总结的能力。通过观察老师书写笔画的顺序,对比其中的异同,最后总结汉字在笔画、笔顺方面的特点,尤其是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

    五、结语

    认知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运用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加工及习得过程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研究认知心理学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教学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一些合理的教学建议。

    参考文献:

    [1]郎朗.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4,32:160.

    [2]李韬.认知心理学与对外汉语字、词、句教学[D].吉林师范大学,2015.

    [3]刘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

    [4]李成琳.对外汉字课的设计[D].陕西师范大学,2011.

    [5]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刘潇潇,毛贻锋.认知心理学理论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社会科学,2005,03:188-190.

    [7]杨朝霞.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初级阶段对外汉字教学[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认知心理学对外汉语影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