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影视剧中的茶文化

    影视剧中的茶文化

    时间:2020-04-15 05:18: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它在汉族的历史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历史的演变中吸收了儒、道、佛思想的精华,变得越来越充实和厚重。茶文化的多元发展同时也为影视剧的创作贡提供了珍贵的题材和灵感,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创作者察觉到了茶元素对于一部影视剧的价值,因此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与茶文化相关的作品,茶元素在影视剧中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承载着弘扬中传统文化的重任,还能辅助于作品对于国人的智慧与哲思的表达。

    关键词:茶文化;茶元素;影视剧;作用

    作者简介:朱菁菁,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攻读戏剧影视学硕士学位。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

    一、中国茶文化的内容及形式

    在历史的漫长演变之中,茶文化已经形成了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文化体系。人们对茶的认识和运用也逐渐从解渴、药用、佐餐、解酒、祭祀、养生等偏功用性方面慢慢升华到具有某种精神旨趣的精神文明方面。[1]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形式可谓“广泛而深刻,它将诗词、绘画、书法、歌舞融会贯通,将经济、历史、哲学、民俗、宗教、礼仪集为一堂,成为浩荡万里,融汇百川的中华文明长河中一条清澈澄净、悠远绵长的支流,并对世界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综合体现了悠久璀璨的东方文明。”[2]

    中国茶文化形式丰富多彩。“茶本身是根,是干,茶艺、茶道是花、是朵,茶的其它相关文化则是叶、是枝。如此,才成长出中国茶文化这棵繁茂的大树。”[3]从古至今,文人骚客常以茶诗、茶词、茶赋、茶乐、茶歌、茶艺等形式来表达品茶时的情调和感受;平民百姓则以茶俗、茶事、茶礼等形式来表现对现世的看法和心态。所有的这些为影视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二、茶文化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随着茶文化的多元发展,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关的影视作品, 比如电影《茶色生香》、《茶恋》、《山里山外》、《红茶镇》;电视剧《铁观音传奇》、《菊花醉》、《茶颂》、《第一茶庄》;茶文化纪实电影《南方嘉木》;甚至还有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影视作品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茶文化的透镜,既传播了茶文化,也深化了影视作品本身的内涵。

    《茶色生香》可以说是开启了茶文化电影的先河。导演孟奇深谙茶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又敏锐地观察到现代中国人对茶文化知之甚少,所以他拍摄了这部影片。通过茶农教女大学生们如何采茶、产茶,让观众也跟着剧中角色一起成长,由对茶文化一无所知,到悟得茶文化之精髓。但这部电影终究还是一部爱情主题的影片,茶只是其中的一个题材元素,对茶道的描写也只是点到为止。

    我国种茶区域辽阔且自然环境迥异,因此茶的品种繁多。此外,由于采制和加工方法不同,形成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茶品。其中不乏久负盛名的好茶、名茶。比如绿茶类的就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红茶类中的安徽祁红、云南滇红、白茶类中的银针白毫,还有黑茶中的云南普洱等等。而许多茶文化题材的影视剧正是围绕某一种名茶来进行编剧与拍摄的。比如电视剧《铁观音传奇》,主要就是以讲述中国名茶铁观音的由来为故事发展的主线,将民间广为流传的关于铁观音起源的两种传说即“观音托梦”和“乾隆赐名”加以结合,以“和谐”为主旨,将中国茶文化的“纯、雅、礼、和”融入剧中,在将中华茶文化悠久历史娓娓道来的同时,把人与人之间以茶会友的纯粹交往和共建和谐社会的高尚情操也展示出来了。还有一部以名茶为主题的电视剧——《茶颂》则带领观众走进普洱,细品普洱茶文化。剧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用茶叶支援西藏的举动,表现了茶叶在中国历史上的一大作用——互通有无,统治边疆,稳定少数民族自瞎区域,此外,茶对于邻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进而出现了万国来朝的盛况,中国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影视剧中茶元素的作用与意义

    除了以茶为主题的影视剧之外,茶这一元素还经常作为点缀出现在其他类型的影视剧中。在这些影视剧中,不论是茶常识、茶文化,还是单纯的泡茶、品茶镜头,茶元素都被有意无意地穿插到至其中,当然,茶元素不论以哪种方式植入影视作品,都有它相应的表现作用。那么“茶”元素和茶文化在植入影视作品后会产生哪些作用呢?笔者分析了多部与茶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分析并归纳出以下四种基本作用。

    (一)以茶载艺,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茶艺,以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内涵为底蕴,既有科学内涵又有人文内涵。影视剧制作者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电视剧、电影等视觉艺术形式散播开来,以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不着斧凿之痕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比如张祖同导演的电影《功夫·咏春》,它被定义为一部功夫片,却用了许多的桥段来展示中国茶文化。电影一开场就展现了茶馆掌柜梁博俦用娴熟且温文而雅的动作给客人演示茶道,他一边用小盖碗泡好中国最古老的名茶蒙顶甘露,把茶汤端给各位客官饮用,一边给大家介绍品茶知识,还讲述了春饮花茶,夏品龙井,秋尝铁观音,寒冬喝普洱的四季品茶之道。之后大凉山探亲的戏,依托着剧情,探亲礼物也选用了锡兰红茶和大红袍。这些桥段对于茶文化的展现是水到渠成、极为自然的,没有一点说教意味,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茶的知识,体会到中国茶文化的温润气质。

    再如电视剧《茶颂》,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巨大转型的20世纪初的大理、昆明、普洱小三角区,深刻反映了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化日益深重的中国,那命运多舛的茶文化、饱经风霜的产业,以及中国茶农的悲欢离合,全剧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忍辱前行的毅力与决心,同时又将中国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部作品所张扬的爱国主义中,有自信、自尊、自豪,充满责任感与使命感,闪烁着理性的光辉,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排外。这样的爱国主义是深厚庄严、从容淡定的,一如中国茶的品性。

    (二)以茶调和,平衡武戏暴戾之气

    电影《赤壁(下)》中,同样有很多展现茶道的桥段,比如有一段是诸葛亮和周瑜以琴会友时,温柔娴静的小乔在一旁煮茶,楚楚动人。英雄惜英雄的情怀揉入几许风雅,产生出一种刚柔并济的微妙美感。电影中关于茶的最经典的桥段当属小乔使用“茶计”拖延曹操发兵时机的那一段,一双纤纤玉手翻转于茶巾之上,置茶入壶,盛舀茶汤,这些镜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乔:“别急,先观汤色,闻茶香”。曹操问:“这烹茶最难的是什么?”小乔:“茶叶,火候,水质,器皿。”“比较难的是煮水,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此时用茶,茶品最佳。腾波鼓浪,为三沸,再煮的话,水就老了,不能喝了”。简短几句,既将泡茶的要点细细数来,又巧妙地讽刺了曹操已经错过了发兵时机,小小“茶计”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大用。

    这些桥段无疑给这类“男性气质”的、以厮杀见长的影片,增了几缕柔和,添了几分文艺。更多此类电影诸如《霍元甲》、《卧虎藏龙》、《叶问》等,也都使用了茶元素作为文戏的一部分来与武戏搭配,这似乎成了很多功夫片、武戏所选择的做法,袅袅茶香暂时滤去了武戏间暴戾之气,文武之间相得益彰,为武侠片增添了几分中庸的玄妙。

    (三) 以茶喻人,塑造人物气质

    每个人有不同的气质,茶也同样如此。花茶芳香恬淡,如春风拂面;绿茶清新淡雅,气质如丝;普洱深沉,浸润着岁月的迷香。什么人喝什么茶,茶如其人。在影视剧中,茶成为剧作者在塑造人物气质时常使用的元素。

    电视剧《甄嬛传》中有许多个片段都提到了饮茶,后宫的女人之间往来,到各个宫中走动,品级高的要给品级低的“赐茶”;不同身份的人喝珍稀程度不同的茶;不同时节、气候、身体状况喝的茶也因茶的功效不同而有所差别。比如年少的淳贵人在冬天受到惊吓之时,甄嬛为她准备的就是牛乳茶。牛乳茶是用适量的牛乳、牛油、盐配以玉泉山水和浙江产优质黄茶熬煮的特殊茶品,深棕的茶色,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剧中的淳贵人天真无邪,在此以奶茶和牛乳茶与之相配,更衬托出她的可爱。

    第三集中甄嬛为皇上泡了一杯用竹叶、松针和梅花一起烹煮的“岁寒三友”,剧中还提到泡这茶所用的水是盛夏日出前荷叶上采下的露珠。我们可以感受到,这茶早已不只是一份饮品,而且是一份情一份气节。松、竹、梅自古以来就象征着不卑不亢,独立自省的高风亮节,爱它们懂它们的人自然更会朝这个方向去修养自身。少女时期的甄嬛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高尚的情操。茶的气质与人的气质相得益彰,十分精妙。

    (四)以茶论道,寓意人生哲理

    中国茶道融合了道家的哲学思想、佛教的认知论和儒家的美学方法论,是“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以儒治世”的中国儒佛道三家思想的综合体现,它要求茶人应恪守茶道“和”的理念,且拥有一颗隽永的空灵之心。中国茶道普遍认为,茶人品茶、论茶的审美过程实际上是茶人与自然交流和对话的过程,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一种返璞归真的探寻。庄子提出:独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的境界,可谓我国茶道的至高境界。[4]

    这里要再次提到电影《霍元甲》,影片中有一个桥段,是讲述霍元甲与日本人安野品茶论道的,霍元甲对安野说, “它们(指茶)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界之中,并没有高低之分”“在我看来,茶品的上下高低,并不是由茶来对我们说,倒是由人来决定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霍元甲先生借茶之道,暗喻天下武功其实不分高低贵贱,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境界之分。竞技只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认识到,真正的对手,永远都只有自己。

    关于茶,还有一项特殊的竞技活动,那就是“斗茶”。这项活动兴起于唐,盛行于宋,期间还有不少关于斗茶的作品流传于世,比如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以及茶人唐庚的《斗茶记》。如今,“斗茶”这项活动被台湾和日本的电影人合力搬上了大银幕,一部糅合了中日茶文化的电影《斗茶》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电影中有大量斗茶场面穿插其中,用黑瓷茶具泡黑金茶的画面也令观众记忆深刻。结尾处道出茶人真理:“喝什么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喝”,做出好茶的秘诀是什么?那便是洗净铅华,用一颗与世无争、善良正直的心去面对一切。

    茶道就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本能和理性的享受中走向完成品德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和、静、怡、真,是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5]此间,以茶论道,影视剧中的茶文化同样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文献:

    [1]何志丹.茶文化的符号学解读及其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薛海兰.茶类语汇及其文化修辞阐释[D].银川:宁夏大学,200.

    [3]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816:260.

    [4]陈绪武.电影《赤壁》中的茶文化M].健康天地,56—57.

    [5]陈香白等.“茶道”论释[J] 福建茶叶,2001(4):45一47.

    相关热词搜索:剧中茶文化影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