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论奥古斯丁的“反”艺术观

    论奥古斯丁的“反”艺术观

    时间:2020-04-22 05:17:5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奥古斯丁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基督教哲学教父,同时在美学、政治学、语言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本文试从美学角度对其进行一个浅显的剖析,将其美学观点和对于艺术的评价作为一个重点,使人们对于奥古斯丁美学观有一个更加深刻地认识。

    关键词:奥古斯丁;美学;柏拉图主义;“反”艺术

    中图分类号:J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4-0114-01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是西方基督教美学的创立者。①由于他人生历程的复杂性,导致了他思想在不断地转变和发展,其中在其艺术观、美学观的转变和发展历程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时代思想和不同流派的痕迹。奥古斯丁先后接受了摩尼教,柏拉图主义,最后皈依基督教,每一种思想都在他的美学历程上留下了痕迹,并且被他吸收到了以后的基督教美学体系之中。虽然奥古斯丁的艺术观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的,但是最终他的对于艺术评价的态度上是停留在“反”艺术上。

    奥古斯丁生活于公元四世纪中叶到五世纪前半叶,正是古代社会向中世纪转型的时期,此时基督教虽已被确立为国教,但是由于理论还不成熟,尚未站稳脚跟,其他的一些神秘主义宗教也在大肆的流行,奥古斯丁正是在这时信仰了摩尼教。这种宗教文化虽与基督教文化大相径庭,但是奥古斯丁并不认为它全部是糟粕,而是在吸收的同时进行自己哲学的思考,并且还写了一部著作《美与适宜》来阐述美的问题。此时的他沉醉于物质美的层次,虽然奥古斯丁将自己关注的对象停留在物质美,但是他已经开始对美的本体和本质进行了自己的探讨,这正是古希腊的美学思想。在这里,其注重的是从内在来阐释美,而不是从外部来寻找美的本源。

    后来,奥古斯丁脱离摩尼教改信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是众多流派中对基督教影响最大的。他将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中的“理念说”、“灵魂论”、“流溢说”等思想稍加改造借鉴到自己的基督教神学体系中,为基督教所服务。柏拉图哲学体系集中探讨了与不完美现实世界相对而言的绝对永恒的“理念”。柏拉图哲学认为人分为“聪明”和“愚笨”两种,不同的认识能力有着不同的认识对象,不同的认识对象必然要求不同的认识能力。在这两种人所代表的感觉和理智两种能力背后也必然指向着两种不同的存在,一类是“理念”,另一类是和它们同名的具体事物,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不同。前者是理智的对象,而后者则是感觉的对象。前者是单一存在而不是组合而成的永恒不变,后者则是由组合而成不是单一的不断变化。“理念”虽然无数,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某种秩序,最高的理念是“善”,它是认识和真理的源泉,各种“理念”在“善”的理念指导之下,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理念”的世界,“善”也就成了其他“理念”的规则。后来新柏拉图主义将“善”演化为“太一”,并认为它处于一切范畴化的语言和思想之外。奥古斯丁看到了这种“理念”和基督教所信仰的上帝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是永恒存在、不变的,因此,从基督教的立场出发进行了改变,上帝是通过永恒不变的“理念”来创造可感、可知的世界。柏拉图主义“理念说”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被奥古斯丁的主观主义思想所取代,由以前的独立存在变成了基督教神学体系的一部分,成为了依附上帝而存在的造物模式。

    奥古斯丁认为艺术的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教会服务。以奥古斯丁对于文学的评价为例,“文学是为了教会神学服务的,一切美的文字和话语都是为了歌颂真善美的统一体——上帝的”。奥古斯丁所接受的柏拉图主义中有一个关于绘画的理论。柏拉图以床为例,认为床有三种,第一个是床之所以为床的那个“理式”,其次是木匠以床的“理式”为标准创作出来的个别的床,三是画家临摹个别床的样子所画的床。第一种床的“理式”是永恒不变的,床的本体存在,他存在于上帝那里,是上帝的“真”。木匠所创作的床虽然是按照上帝床的“理式”进行的创作,但是由于受到物质材料和思想的偏颇必然会对那种永恒不变的“理式”进行改变,也就是一个个体。此床并不一定适合彼床,它已经缺失了床的“理式”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因此,木匠所创作的床只是一个床理式的摹本。而画家所画的床虽然是对木匠所创作床的本真的还原,但是由于所绘角度和方向的不同,导致了画面和实体的不同,因此,画家所画的床成了摹本的摹本,和真实的世界隔着三层。柏拉图的三层世界:“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艺术的世界”理论的区分,使得“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的信条被打破,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是对于“理式世界”的模仿,“艺术世界”依附于“理式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存在,因此,“艺术世界”也就存在了更多的不真实,这和上帝所代表的“真善美”大相径庭,艺术的不真实也就是对“真善美”的破坏。这些思想直接影响了奥古斯丁后期对于艺术价值的评价。

    在奥古斯丁后期,宗教意识支配了他的所有的思想,包括对于艺术的评价。奥古斯丁从“艺术服务于宗教”到“反”艺术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对于宗教和上帝的痴狂。奥古斯丁认为戏剧艺术完全就是过眼云烟,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可以留存下来影响人们对于“理式世界”的认识和理解。音乐则会使人们沉溺于自身的享乐而忽略了心灵的思考。

    奥古斯丁对于艺术的声讨源于以下几个原因:一、艺术亵渎了神灵,破坏了神的“真善美”的统一体的完美性。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有很多对于神的描写,并且众多的神都是各司其职,有自己的管辖领域,同时这些神都有缺点,有的是沉迷于美色,有的是妒忌,有的是狂妄自大等等,神成了人们超人形象的化身。但是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真神,是“真善美”的统一体,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化身,没有任何的缺点的存在。因此,奥古斯丁认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中,众多神的存在是对于上帝这个唯一真神的不恭,而那些神身上存在的缺点只可能存在于人类身上,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真善美”的统一体,不可能存在自身的缺点。那些神话是对于人类自身缺点的掩饰,这是对于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的亵渎。二、艺术容易引起感性的欲望,从而破坏人类本身存在的“理式”和道德观念,艺术中包含的七情六欲侵蚀了人们的灵魂。以戏剧为例,悲剧是以虚构的故事来唤起人们内心的同情来达到自己艺术的成就,而这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虚假而不是真实,也就是说悲剧是在用一个虚假的故事来骗取人们的同情心,是不“真”的行为。而喜剧则是以一个小人物猥琐的行为和事迹来博取观众的开心,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是不“善”的行为。戏剧一方面燃起了人们欲望的篝火,一方面虚假的骗取人们的同情,这是不“美”的。这与基督教所要求的人们的行为以及上帝的“真善美”是相悖的。三、艺术是虚假的存在和存在的虚假。首先,本身艺术就是对于感性的现实世界的模仿,而这个现实世界又是对于上帝所代表的“理性世界”的模仿,也就是说艺术和上帝之间隔着三层,本身就是虚假的。不管是绘画还是诗歌或者其他艺术都是对于“理式世界”的一个不“真”的表现,同时在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有混杂了很多创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或为达到艺术的目的进行虚假的构造,这些都是与基督教所倡导的思想不符的。

    在奥古斯丁眼里,艺术要想存在于现实世界必须克服他们自身所存在的缺点,并且将基督教教义作为艺术创作的准绳。我们可以看出,奥古斯丁摒弃的并不是整个艺术,而是那些对于“真善美”进行破坏的艺术。艺术可以通过自身的功用来为基督教服务。在对艺术和宗教的思考之上,奥古斯丁吸收了柏拉图主义的很多认识,最终确立了自己对于艺术价值和评价的观点。其“反”艺术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其以后基督教艺术的发展,同时对于后世的很多思想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家强.从奥古斯丁宗教哲学思想看永恒的现实性[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2]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辨正[J].理论界,2009,(12).

    [3]徐彦婷.用艺术来解释奥古斯丁的困惑[J].艺术研究,2009,(03).

    [4]王艳霞, 李立家.幸福就是拥有上帝——浅析奥古斯丁的“幸福论”[J].安康学院学报,2009,(05).

    [5]白文君.奥古斯丁和康德论应该与能够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11).

    相关热词搜索:奥古斯丁艺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