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分析

    时间:2020-04-26 05:19:0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金融集聚是金融资源既集中又扩散的过程。金融集聚在对核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本转移、技术扩散及带动产业调整等途径刺激周边地区经济的增长。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研究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不仅对上海的经济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其银行业与证券业发展还对江浙经济增长起到了较为明显的带动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江浙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有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的积极影响更大。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Abstract:Financial cluster is the process including financial resources concentration and diffusion. Financial cluster in core city will certainly push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and it also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 of surrounding areas by transferring the capital,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so on. Take Shanghai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se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driven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nghais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not only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Shanghai"s economy,but its banking and securities development also obviously simulate Jiangsu and Zhejiang economic growth. Shanghai financial agglome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pgrading Jiangsu and Zhejiang industrial structure,especially the second industry.

    Key Words:financial agglomeration,regional economy,driven effect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7-0031-07

    一、引言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自托宾1955年第一次将货币作为要素引入到经济增长研究中以来,金融对经济的巨大推动作用已被麦金农、肖、莱文等众多经济学家验证。区域金融集聚一旦形成,可以通过资金融通和资本运作来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的优化配置,并持续带来集聚中心与周边城市投资、交易的增长效应以及对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政府财政收入,强化区域内各城市的地位和功能。

    国外研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关系多是借用传统产业经济学理论,从金融不同业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微观角度来解释金融集聚对经济产生的影响。如Levine和Zervos(1998)研究了股票市场流动性和银行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ousseau和wachtel (2000)利用差分面板计量分析技术对47个国家1980—1995年间的年度数据所进行的分析表明,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增长。国内相关研究多以Levine金融功能理论为基础来解释金融产业集聚所带来的集聚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如周立(2003)以Levine金融功能理论为框架,提出金融集聚具有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等功能,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刘军、黄解宇等(2007)研究发现金融集聚通过金融集聚效应、辐射效应以及金融功能三个方面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陈文锋、平瑛(2008)研究了上海市1990—2006年金融集聚度与经济增长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上海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现有成果主要是对金融集聚的内涵、产生动因、演化进程以及金融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而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关系问题的研究尚显不足。国内学者针对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是把区域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金融的作用,而非把金融作为流动的要素来动态研究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分析金融资源集聚的作用,忽略了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本文将区域经济按金融集聚情况分为核心地区及周边地区,而非传统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并将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流动要素来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能为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提供理论依据,也能为区域城市明确自己的合理定位、制定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二、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根据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积累以及技术进步。金融所具有的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以及信息揭示等功能,能够加速区域资本转化、积累及推进技术进步,从而影响经济的增长。资本积累方面,金融体系可以通过影响资本形成率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资本形成率改变渠道包括:改变储蓄率和改变储蓄再分配。技术创新方面,金融体系的功能可以通过改变技术创造比率来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本文从金融资源配置及产业转移调整角度分析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的机理。

    (一)金融资源区域配置角度的影响分析

    1. 资本的集中与扩散。金融集聚促使资本积累并向投资转化,降低融资成本,能够为本地区的企业提供投融资便利。金融集聚在满足本地区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可以依据信息获取能力及风险管理功能,驱动资本在市场机制下向周边地区输出,满足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增加和提升周边地区各层次的金融资源数量和质量。周边地区可以通过信贷、证券市场、外来投资等方式获得外来金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支持。

    2. 金融服务、金融机构扩散转移。一方面,金融集聚区拥有发达的信息网络、专业化的服务水平,其中的法律、中介、财务咨询等机构能为周边地区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伴随金融集聚区资本集聚程度的提高,必然导致人才竞争激化、信息获取成本增加、资本收益降低,在此情况下,金融机构多选择把前台基础操作等低级业务转移至周边劳动力和租金便宜的地方,从而实现金融产业组织的扩散,推动周边地区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金融产值的增加。

    3. 金融知识创新及外溢。金融集聚为金融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传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集聚区内大量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以及便利的信息交换系统,加快了知识创新及金融知识外溢的速度。同时集聚区内强大的竞争压力也迫使金融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金融集聚区技术进步的同时,伴随着金融资源、人才向周边地区的扩散,实现金融知识的溢出、信息和创新技术的扩散。核心区向周边地区的技术扩散主要是扩散其金融优势能力,如技术、管理、观念等,直接推动了周边地区的技术进步,进而缩小地区间金融发展的差距。

    (二)区域产业调整角度的影响分析

    产业的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转换都需要金融业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产业组织结构的转型、转移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集聚通过提供金融支持促进产业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进而推进区域经济增长。金融业对产业集群给予资金支持,使得产业发展中的价值链运行更为顺畅,金融发展降低了企业实施外源融资的成本,新企业的建立在意味着产业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 (Rajan和Zingales,1998),客观上也有力地引导并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集聚的中心地带,在信息技术基础及交通运输基础方面都有着比较优势,能够提供大量、可靠的对称性信息,吸引以总部经济、集团经济为形式的公司总部的大量聚集,于是,金融集聚区就演变成区域产业经济的控制和管理中心,资本的集散场所。产业扩散促进区域城市功能的分化,形成三类功能迥异的城市:一级城市为经济金融管理中心型城市,统辖整个区域内部产业布局分工;二级城市为区域金融经济服务型城市,即中心城市下级协调城市;三级城市为生产制造功能型城市,为基础产业转移集聚城市。三类城市成为城市网络上的各个节点,各自发挥作用,金融资源及其他生产要素在节点城市集聚或转移。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就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三、上海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的现状及集聚程度度量

    (一)上海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

    1. 上海金融集聚促进区域金融资源整合。一方面,上海的金融机构在本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到江浙地区和其他地区设立机构网点,加快跨区域经营的步伐。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依靠比较灵活的跨区金融业务,将业务重点放在长江流域,在南京、合肥、台州、嘉兴、重庆等地设立了多达200余家的分支机构。在沪外资法人银行目前也已在全国各地新设了多家分行,影响力不断加强。上海金融机构的扩散在提升其金融业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上海金融集聚的辐射效应,提高上海金融业服务周边乃至全国经济的水平。另一方面,上海金融业积极提供跨区域金融服务。江浙及上海两省一市金融业通过合作整合,异地贷款、货币业务往来、跨区域外汇资金清算、证券市场融资等金融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了行政地域的限制,实现了金融的区域性联动,促进了金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

    2. 上海金融集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上海金融集聚促进了区域产业集聚、转移。上海一直以来都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江浙地区基于此平台,已经成为我国外商入驻数量最多、外资投资额最大的区域之一。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商务成本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上海,把一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移到周边城市,江浙两省因地理位置、交通、资源、政策方面的优越性,对上海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上海金融集聚同样带来了产权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全国产权交易市场中,“长三角板块”最为突出,主要得益于“以上海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周边地带为项目输出地”的合作模式及商业银行产业并购贷款项目的开展。金融机构对产权交易市场的资金支持极大鼓励了上海企业对周边地区的投资,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带去了新的管理模式及技术,刺激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上海金融产业集聚程度与扩散程度度量

    1. 区域金融集聚度的横向比较。

    (1)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选取2009年上海、江苏、浙江GDP排名前10名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①,以居民储蓄余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原保费收入额、金融从业人员数、金融业增加值、资本市场筹资额等作为衡量金融集聚总量的指标②。数据来源于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用SPSS11.0对各城市2009年各指标截面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2)计量处理结果。KMO检验显示,选取指标间相关性较强,适合做因子分析。抽取的主成分为1个,可定义为金融集聚总量因子,可解释总方差为98.878%。因子得分整理后结果如表1。

    由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海与江浙两省一市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并不均衡,上海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占有绝对的比较优势,同时金融集聚总量与GDP比值很高,说明上海可以在满足自身经济发展资金需求以外,向外发挥一定的辐射作用;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经济发展实力强,而金融集聚总量与GDP比值较低,经济发展的外源性融资需求倾向较高;杭州、宁波、温州金融集聚总量与GDP比值较高,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给自足;江苏南京及浙江杭州的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及金融对外扩散的能力都很强,能够与上海一起形成区域阶梯状金融集聚中心。

    2. 上海金融集聚的对外扩散度量。金融集聚的对外扩散量衡量指标,一般有资金流出量、区域间银行间同业拆借量、跨区票据贴现额、债券回购额、存贷差额等。

    由于以上指标数据难于获得,本文借用城市流模型中对行业外向性功能测度的方法,选取行业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来衡量该行业是否具有外向功能。当区位熵值大于1时表示该行业具有外向功能,能够向其他地区提供服务。从业人员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

    是区位熵, 是j地区i行业的从业人数,是j地区所有行业从业人员数, 是全国或指定区域i行业从业人员总数,Q是全国或指定区域全行业所有从业人员总数。

    由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上海金融业具有外向功能,且金融人员区位熵值有所增长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上海金融业具有较强的对外扩散倾向。

    四、上海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带动效应测度

    (一)金融资源区域配置角度的影响

    1. 指标选取及拟定模型。本文选择上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贷款总额(X1)、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X2)、上海原保费收入(X3)为解释变量,选取上海GDP(Y1)、浙江GDP(Y2)、江苏GDP(Y3)作为被解释变量。因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皆为宏观经济变量,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分别对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后用LnX1、Ln X2、Ln X3、Ln Y1、Ln Y2、Ln Y3表示,并采用Eviews6.0进行所有的相关测试。

    采用1995—2009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数据,建立LnX1、Ln X2、Ln X3、Ln Y1、Ln Y2、Ln Y3间相关关系的计量模型。

    2. 模型估计及协整性检验。根据ADF检验,6个时间序列的原序列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且ADF检验值均在显著水平为5%以内时拒绝原假设,所以所选择的各序列都具有相同的协整阶数,都是二阶单整序列I(2)。

    (1)对回归模型的模拟估计。应用OLS法对样本区间内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

    (2)协整检验及结果分析。Johansen和Juselius检验结果表明,各方程中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都是协整的,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各方程及协整关系上可以看出,上海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发展与上海经济的发展成正相关关系,而且银行业的弹性系数相对比较大,这与上海银行业集聚程度及信贷规模实际情况相符。上海金融集聚对江苏、浙江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辐射作用,其中银行业、证券业的作用更大一些。对江苏、浙江的两个回归模型的弹性系数比较也可以看出,上海金融集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强于对浙江的影响。上海金融集聚对浙江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证券业的辐射作用一般。

    3.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上海金融集聚与上海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见表3)。

    (2)上海金融集聚与江苏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见表4)。

    (3)上海金融集聚与浙江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见表5)。

    由检验结果可以看出,上海银行业和证券业是影响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Granger原因,同时上海经济增长也是促进上海证券业发展的重要Granger原因。上海金融集聚与上海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江苏经济增长产生了辐射效应,并以银行业的辐射显著性最强。上海证券业对江苏经济存在着很强的集聚效应,上海银行业和保险业发展对江苏经济的集聚效应不太明显,说明目前上海金融集聚过程中对江苏的辐射效应要强于集聚效应。上海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浙江经济增长产生了辐射作用,而证券业和保险业的辐射作用并不强。同时,上海银行业对浙江经济存在较强的集聚作用,但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对浙江经济的集聚作用不太明显。总的来说,上海金融集聚的过程对浙江经济的辐射效应并不强,集聚效应也不明显。

    4. 脉冲响应检验。

    (1)上海金融集聚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检验(见图1)。

    图1是由VAR系统生成的上海金融各业态集聚与上海经济增长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合成图。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纵轴分别表示lnY1、lnX1、lnX2、lnX3等因变量的变化,由于各因变量均取对数,所以,各图纵轴系数代表了弹性。

    通过脉冲响应检验可知,上海银行业发展对上海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且其效应方向一直为正向。但是3个变量的新息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轨迹不太一致,这说明上海的银行、证券、保险三方面发展不太均衡,银行业发展较为突出,证券业发展较为平稳,保险业发展较为滞后,且呈现3个不同的响应波动。

    (2)上海金融集聚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检验(见图2)。

    通过脉冲响应检验可以发现,江苏经济增长对上海的银行业、保险业两个变量1个新息的冲击存在正向的累积效应,而对上海证券业1个新息的冲击存在负向的累积效应,说明上海证券业集聚对江苏省经济存在较强的集聚作用,这主要与所选取的证券指标为基于上海交易所的证券交易量有关。脉冲响应轨迹显示,江苏经济增长对上海银行和保险的1个新息的冲击的反应曲线保持平稳向上状态,这说明上海金融业对江苏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辐射,但证券业的辐射能力并不与上海证券市场交易规模相匹配,集聚效应大于辐射效应。

    (3)上海金融集聚与浙江经济增长关系的脉冲响应检验(见图3)。

    通过分析浙江经济增长对上海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三个变量1个新息冲击的反应可以看出,浙江经济增长对上海的银行业、保险业变量1个新息的冲击存在正向的累积效应,然而对证券变量的新息冲击反应随滞后期变化而变化,总的来说,上海金融集聚对浙江省经济同样存在一定的辐射作用,但作用不太明显,辐射效应一般。

    (二)区域产业调整角度的影响验证

    1.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选取金融集聚度、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三方面的指标来验证金融集聚与产业调整的关系。通过上文可以发现上海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最明显的是银行业,且我国融资的主要渠道也是基于金融机构的信贷方式。本文选取城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占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额之比来表示金融集聚度;产业集聚度上,用区位熵来表示各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群状况。

    数据来源于1990—2009年③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取对数处理,包括上海金融集聚指标%对数值以及上海、江苏、浙江第二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第三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Eviews6.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测试。以下用LNSHJR表示上海金融集聚指标%对数值,用LNSHAC表示上海第二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SHBC表示上海第三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SHAD表示上海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用LNSHBD表示上海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用LNJSAC表示江苏第二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JSBC表示江苏第三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JSAD表示江苏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用LNJSBD表示江苏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用LNZJAC表示渐江第二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ZJBC表示渐江第三产业集聚度%对数值,用LNZJAD表示浙江第二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用LNZJBD表示浙江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对数值。

    2. 变量单位根检验结果。对以上变量的原序列、一阶差分、二阶差分做ADF检验,结果表明,LNSHAC、LNSHBC、LNSHAD、LNJSBC、LNZJAC、LNZJAD、LNZJBD原序列是平稳序列,其他变量原序列是非平稳序列,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都通过单位根检验,是一阶单整序列I(1),因此可进一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3. 上海金融集聚与浙江产业调整的协整关系检验。首先对LNSHJR、LNJSAC、LNJSBC变量模型系数运用OLS进行系数估计:

    LNSHJR LNJSACLNJSBCC

    (8.9339)(7.1744) (-72.8991)

    对LNSHJR、LNJSAD、LNJSBD变量模型系数运用OLS进行估计:

    LNSHJRLNJSAD LNJSBDC

    (1.5324) (1.1389) (-8.2745)

    LNSHJR、LNJSAC、LNJSBC与LNSHJR、LNJSAD、LNJSBD皆是协整的,即上海金融集聚与江苏第二产业集聚及结构转型升级、江苏第三产业集聚及结构转型升级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系数为正,即说明上海金融集聚的过程,对附近的江苏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辐射作用。第二产业集聚的系数较第三产业大,说明上海金融集聚在更大程度上通过产业转移促进了江苏第二产业的发展,而江苏第二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4. 上海金融集聚与渐江产业调整的协整关系检验。首先对LNSHJR、LNZJAC、LNZJBC变量模型系数运用OLS进行系数估计:

    LNSHJR LNZJAC LNZJBC C

    (6.6628) (5.7100) (-55.7764)

    对LNSHJR、LNZJAD、LNJZJD变量模型系数运用OLS进行估计:

    LNSHJR LNZJADLNZJBD C

    (2.7527) (0.1850) (-9.7419)

    LNSHJR、LNZJAC、LNZJBC与LNSHJR、LNZJAD、LNZJBD皆是协整的,即上海金融集聚与浙江第二产业集聚及结构转型升级、浙江第三产业集聚及结构转型升级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系数为正,说明上海金融集聚的过程,对附近的浙江地区产业集聚发展产生了辐射作用。第三产业的系数较低,说明上海金融集聚对浙江省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五、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 上海金融集聚态势明显,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上海本地的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上海银行业及证券业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也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然而上海证券业对浙江经济辐射作用并不明显。上海金融集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辐射作用要强于对浙江的辐射作用。上海金融集聚对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第三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更大些。上海金融集聚对江苏及浙江省的产业集聚及结构升级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第二产业积极影响更大些。

    2. 上海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带动作用有待加强。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海金融集聚的过程,总体表现为集聚的多,对其自身经济总量及结构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强。金融集聚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效果取决于核心区金融集聚程度,也取决于周边地区与核心地区的经济联系程度以及区域经济金融政策、经济金融发展水平等各种软环境。虽然上海与江浙金融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发展较晚,还存在着各种阻碍金融资源区域流动的因素。

    (二)增强上海金融集聚带动效应的政策建议

    1. 积极营造区域金融良性互动机制。上海与江浙应积极营造金融企业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区域金融产业链的形成。积极探索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合作与整合,着力解决分支机构相互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增强区域金融竞争力。在完善区域票据融资业务及同业拆借业务的同时,建立区域银行联动机制和整体营销机制,完善区域资金清算体系,推动区域银团贷款等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优化区域机构设置,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力度,配置金融资源,分享市场利益。强化区域金融机构整合,支持金融机构跨区经营、综合经营,提高人力、信息、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

    2. 整合区域金融资源,完善区域金融生态建设。上海作为区域金融中心,为推动金融资源的聚集与整合,必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并不断深化金融服务功能,通过开放性金融体系,加快金融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各地区金融发展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中心体系,以共同发挥集聚和辐射功能。目前就两省一市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及区位综合考虑,可以形成三级互补型的金融组织体系。上海是区域金融集聚的中心,南京和杭州可以依托特有的区位、政策优势形成金融集聚副中心。三级金融功能互补型城市通过区域金融功能的整合,促使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的金融网络,不断加强不同层级金融集聚力度,推动区域城市经济共同发展。

    3. 推进区域金融合作,增强金融辐射作用发挥。区域金融合作是基于三大金融资源而进行的,包括资金、信息、人才资源。

    基于资金流动的区域金融合作,就是要整合地方性金融资源,完善区域金融体系建设。如上海可以尝试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总行控股的形式,成立由国有商业银行独立控股的金融公司,或者通过允许和扶持区域性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建立专业服务区域的金融机构,专门从事跨区域金融业务等等。

    基于信息流动的区域金融合作。首先应建立区域各类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机制,构建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探讨彼此合作的空间与措施。其次,要建立区域金融市场信息中介服务机制,逐步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功能完备、快捷高效的金融中介服务系统,全面提高区域金融信息化水平。最后,要建立区域地方政府及监督管理机构间的信息交流机制。在决策层面上加强信息沟通,启动两省一市金融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健全两省一市金融合作规则。

    基于人才流动的区域金融合作。在金融人才无障碍流动方面,首先应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造就一支高层次专业人才为骨干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其次,统一区域金融人才政策,落实金融人才的市场评价机制,依据市场配置,加强人才的区域流动。

    注:

    ①GDP很好地反映了经济的发展状态,经济实力是金融发展的基础。本处根据GDP排名选取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南京、宁波、南通、温州、常州、徐州。

    ②本文所选指标数据可获取性强,同时涵盖了银行、保险、证券的总量情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集聚的情况进行反映。

    ③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与统计年鉴部分数据有所出入,以统计年鉴为准。2009年全国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统计年鉴与地方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有出入的,所需地方数据以地方统计局统计年鉴为准。

    参考文献:

    [1]Kindle Berger,C.P.1974.The Formation of Financial Centers:A Study in Comparative Economic Histo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Levine,R.& Zervos,S.1996. Stork Market,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NO.1690.

    [3]Rousseau,P.,and waehtel,P.,2000. Equity Markets and Growth: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iming and Outeomes,1980-1995.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Finanee,(24) PP. 1933-1957.

    [4]陈文锋,平瑛.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8,(10).

    [5]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05,(6).

    [6]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7,(4).

    [7]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耿 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区域经济集聚带动效应金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