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论“陌生知识熟悉化”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论“陌生知识熟悉化”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0-05-05 05:17: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已有知识,服务课堂,从而大力提高教学效率,即“陌生知识熟悉化”。对“陌生知识熟悉化”技能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技巧上快速、有效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推动教学进度,而且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以《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为例,具体介绍“陌生知识熟悉化”在化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论述其重要性,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陌生知识熟悉化;学习技巧;教学设计;以生为本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而是带着原有知识进入新知識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讲授时,应该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其中,将陌生知识熟悉化即为实现新旧知识有机融合的有效手段。

    下面,以《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说明陌生知识熟悉化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过程。该案例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的教学内容,笔者近期在市公开课中进行了教学尝试,获得同行的一致好评。

    一、学生已有知识情况分析

    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之前,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还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另外,学生在氧气的学习中已经对燃烧现象有一定了解,生活中对火也有所认识,并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是,学生对燃烧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处于一种能感受燃烧的现象却无法归纳其本质的阶段。当学生处于一种能感受燃烧却无法归纳其本质的状态时,自然就对陌生的知识形成了畏惧的心理,并对其产生认知的障碍。

    二、基于陌生知识熟悉化的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熟悉的情境,并进行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

    2.通过熟悉的物品进行活动探究,理解灭火的原理。

    3.在各种熟悉的环境中,学会对比的实验方法,体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燃烧的问题,懂得认识规律、掌握规律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歌词引入,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环节1)教师播放节选的音乐,并用饱含感情的声音歌唱:“你的热情,好象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在歌声绕梁之际,请学生思考燃烧与火之间是什么关系?

    (环节2)复习提问:请学生描述常见物质(如铁丝、硫、碳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归纳燃烧的共同特征,初步构建出新知识“燃烧”的概念。

    设计意图:在课堂伊始用耳熱能详的歌唱创设情境,学生很轻易就理清了火与燃烧的关系:火,事实上是燃烧产生的现象;而铁丝、硫、碳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有了熟悉的知识作铺垫,学生对未知的陌生知识会更感兴趣,从而乐于接受。

    2.从熟悉走向陌生,提出猜想:

    (环节1)教师先播放热播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中模仿野外逃生、钻木取火的节选视频,然后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组爸爸取火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环节2)学生进一步根据燃烧的定义、视频以及生活中的知识猜想: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热播的综艺节目,令学生置身在熟悉的学习氛围中,倍感亲切。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讨论钻木取火成败原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进一步加深对燃烧定义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定下了目标和方向。

    3.对比实验与补充实验相结合,运用新学的陌生知识改变对熟悉知识的认知

    (环节1)教师进行探究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对比分析,初步确定并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注: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环节2)教师进行综艺表演模仿秀:俗话说,“水火不相容”,是真的吗?

    学生:结合生活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判断俗话“水火不相容”的真伪,并说出理由。接着,教师进行补充演示实验一向水中的白磷通人氧气。学生观察实验,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了的奇异现象!至此,综艺模仿秀“水火不相容是真的吗?”圆满落幕!

    设计意图:《是真的吗?》作为现行阶段备受年轻人喜爱的科学验证类的综艺节目,在学生中的熟悉度自然不低。只是,学生从来不曾想过能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所以,讨论与交流的热情空前高涨,并急切期待用实验的结果来印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而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奇观,让学生感到震撼,并颠覆了他们对以往所熟知的“水火不相容”认识,对燃烧的条件也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另外,学生在熟悉的综艺环节中,乐于完成讨论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4.自然过渡,探究灭火的原理

    (环节1)教师排比过渡:火,事实上是燃烧产生的现象;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火,也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

    (环节2)探究灭火的原理——教师提供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如剪刀、沙、水、烧杯……),提出问题: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来熄灭蜡烛!

    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派代表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讲述达到灭火效果的原因,归纳灭火的原理。接着,教师点拨疑点、难点。

    (归纳)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点拨)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来熄灭蜡烛?”中,通过给出学生熟悉的可燃物——蜡烛,再提供学生在生活中亲眼见过的、甚至是经常使用的剪刀、水、沙等作为灭火材料和工具,使学生能使用简单、熟悉的实物快速参与进陌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在亲身的实践里,灭火的原理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掌握。

    5.联系实际,趣味练习,总结提高

    (环节1)教师播放“熊出没之救火英雄”节选视频后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抢答本片中起火的原因、灭火的方法。

    (环节2)学生尝试总结火场中自救的方法。

    设计意图:到了课堂的练习与小结阶段,学生的思维因为长时间的学习而开始有些分散,一味讲解很难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但是,本案例中利用熟悉的动画视频,结合抢答游戏,一下子就掀起学生新一轮的的学习兴趣与斗志。

    三、教学后记与反思

    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案例中,笔者充分运用基于陌生知识熟悉化的原理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可以说是收效甚佳。围绕“陌生知识熟悉化”这一教学理论,我在课堂伊始、中间、结束阶段都充分运用学生熟悉的歌词、学过的知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曾经观看过的视频等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活动。在这样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富有熟悉感的学习氛围,真的能迅速拉近学生与陌生知识的距离,从而引发学生对陌生知识强烈的亲切感,进而积极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愿学、好学、乐学的课堂氛围贯穿了整个化学课堂。正如《让知识变得更易学——名师改造难学知识的优化艺术》一书中所说,将陌生知识熟悉化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在基于陌生知识熟悉化的教学设计研究中还处在探索阶段,不足之处还望同行批评指正!

    相关热词搜索:重要作用教学设计陌生熟悉知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