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从传统文化视野看中美外交理念的差异

    从传统文化视野看中美外交理念的差异

    时间:2020-06-22 05:16:2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各自传统文化中外理念的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文化思想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的、有利的影响,而美国传统的“东方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对外扩张和敌视的思想,正在给世界带来灾难,也必将损害美国自身的利益。同时,中国人应该为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不断从正反两方面学习和借鉴治国的方略,努力建设一个负责任的伟大国家。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外交理念 中国 美国

    传统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外交理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中美两国,一个是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只有200多年历史,年轻气盛、高度文明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研究战后两国在外交理念上的不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交融的今天,将有助于理解中美两国的治国方略,也有助于分析两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1.中国治国理念的来源及其表现

    历史具有承继性。中国的现代文明不是在历史的废墟上凭空建造起来的,而是在人类以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通过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创造出来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中,儒、释、道、法家都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但儒家文化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儒家的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治国理念。儒家主张“仁义礼智信”。“仁”的核心思想是“仁爱慈善”,“义”的核心思想是“正义奉公”,“礼”的核心思想是“尚礼守法”,“智”的核心思想是“崇智求真”,“信”的核心思想是“诚实守信”。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1仁——仁爱慈善。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都是仁者信守的准则。孔子主张“和为贵”,认为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和为贵”的基础是“仁爱”之心,孔子提倡“泛爱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篇》)就是它最好的诠释。

    “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到中国现代外交上就表现为中国始终以一种和谐的主体意识、主动的进取精神参与世界各国平等协商、友好交往,避免用武力等激烈的方式打破现存的国际关系秩序,避免提出过分的利益要求与表现出过度的扩张性,并设法消除他国对自己实力的增长而产生的疑虑,努力建设灵活、务实的中外关系,从而形成对双方都比较有利、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双赢局面。

    1.2义——正义奉公。

    义者宜也,是适宜、应该的意思,是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词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以势欺人、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并且坚持正义,不畏惧强权,不助纣为虐,体现了大国道义风范,特别是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朝鲜和谈中的出色表现,使世界各国都看到中国正在以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国际社会,并且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是一个负责任的、可以合作的大国,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赖。

    1.3礼——尚礼守法。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恭敬辞让,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就是讲礼让,懂礼貌,知礼节,守礼仪。这些都是与人相处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

    今天,“礼”体现在我们“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中,又体现在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遵循国际通行规则,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先礼后兵”的原则,在国际上赢得了众多的朋友。正应验了《论语·颜渊》中的一句话:“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1.4智——崇智求真。

    中国人例来都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孔子以“知、仁、勇”为三大德,“知”通“智”,“知者利仁”。如今“智”的概念已经从道德智慧延伸到了科学智慧。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智”即知识领先,科技领先。

    在对外交往上我们一贯主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文化我们都大胆地学习与借鉴,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先进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我们取而用之,才能更上一层楼。

    1.5信——诚实守信。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了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老子说:“轻诺必寡信。”极力推崇“信”。孔子也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守信用、讲诚信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崇尚“一诺千金”;在市场经济中,我们提倡诚信不欺,不仅是商人与顾客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也不能缺少诚信,因为诚信危机不仅是商业危机,而且是深刻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在对外交往中同样不能缺少诚信,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人类的文明进步。

    2.美国的治国理念的来源及其表现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以全球中心自居,奉行单边政策,阻止多极化的发展,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国际政治问题日趋复杂。分析美国的治国理念,我们可以从美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看到以下几点来源。

    2.1美国的对内对外政策的制定是基于“人性本恶”的观念。

    美国把自然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运用到人类社会,认为国际间的关系同样受到人的本性和“丛林法则”的支配。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写道:“憎恨是人之常情。为了确定自我和找到动力,人们需要敌人:商业上的竞争者,取得成功的对手,政治上的反对派。对那些与自己不同并有能力伤害自己的人,人们自然地抱有不信任感,并把他们视为威胁。”可以说亨廷顿阐述的正是一种所谓的“普遍”的人类事实。正因为如此,美国处处树敌,不断地在国外发动战争,不断地制订海外扩张计划,成为继沙皇俄国之后的世界宪兵和国际警察。

    2.2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美国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盛行的社会,“个人英雄主义”是美国特有的民族精神。英雄,就是历经曲折和磨难,仍然有着自己的信念,最终走到底、走向成功的人。美国的历史就是一部由无数个个人奋斗堆积而成的历史。当初来北美的欧洲清教徒们,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和美好憧憬来到荒蛮原始的新大陆,特别需要英雄气概,特别推崇依靠自己个人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行为。

    美国人靠着自己的双手开创了新生活,伴随着英雄主义情结,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包括对自己的信仰和制度的骄傲之情慢慢滋生。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认为自己有权干涉和“指引”别国的发展道路,以为美利坚民族有着拯救堕落的旧世界的特殊使命,是“天定命运”、“上帝的选民”。正如杜鲁门所宣称的:“现在全世界人民都期待我们的领导。形势迫使我们担当起这个任务。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危机时期。自然,我们接受这个以世界为己任的新概念是一个艰巨和痛苦的过程,它的代价一定是很大的。但是推卸责任不是我们的本性。我们有一种构成我国最伟大源泉的传统。我把它称之为美国人的精神和性格。在我们致力于世界永久和平的努力中,有许多东西要加以保持,许多需要改进,许多道路需要开辟……。”他们以世界的领导人自居。

    历史事实证明:当美国开始向全世界推行它的制度和价值观,也就是他们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思想时,同时也向世界输出着暴力与野蛮。王晓德在《美国文化与外交》一书中运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论证了美国向国外输出“民主”往往只是成为实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战略等利益的一种工具。美国学者大卫·钱德勒认为,“冷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民主”和“国际正义”旗号下所奉行的“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是对主权国家粗暴的践踏,以及强者对弱者命运的统治与主宰。

    3.中、美治国理念的差异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的国家利益观是建立在“人性本善”的理论基础上,这种国家利益观带有浓重的“仁”、“义”、“礼”、“信”等道德色彩。而美国的国家利益观却是建立正“人性本恶”的理论基础上,认为属于“恶”的“权力欲望”是人性的固有的东西,而“权力欲望”决定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对抗和利益冲突的世界,道德原则永远也不可能完全实现。

    其次,中国人从传统的“和合”思想出发,主张全世界各国一律平等,在尊重对方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力争用和平方式,发展国家关系,解决国家间的利益冲突。美国却从“丛林法则”、“个人英雄主义”、“东方主义”出发,推行霸权主义,忽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将自己的利益强加在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之上,这种做法是与现在世界发展的潮流格格不入的。

    最后,在对待各国文化的问题上,中国主张各国的文化都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无优劣之分,应该采取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宽容态度。纵观“冷战”开始直到今天美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强蛮地对外宣扬自己文化的过程,而凭借的就是它所谓的优越文化,表现在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对其他国家横加指责,动辄干涉。美国也想在行动之前树立起冠冕堂皇的道德支柱:民主与和平,但在向外输出民主的过程中,他国人民承受的却往往是战争和灾难。在全球合作、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美国无视这一切,反其道而行之,以征服对手为目的,而不是以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为原则,它的所作所为是不得人心的。

    美国所奉行的武力和强权的治国方略在当今的世界里只能获得暂时的和平,美国对本国利益的过分追求,对于世界安全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这种危害性表现在,它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的客观实际不相符合,企图按照世界一极化的模式构想世界秩序,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强求世界各国的“行为统一”。

    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国应加强自己主张的宣传力度,在国内宣扬爱国主义,大力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利用,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增强自信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让年轻的一代掌握是非正误的科学的判断标准,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国泰民安。在国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尽量多的国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恃强,不凌弱,也不屈服于强权;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处理外交事务;建立孔子学校,宣扬孔子学说和精神;坚持正义的主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努力构筑大国形象。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华民族必将成为世界所尊重和敬仰的伟大民族。

    参考文献:

    [1]田广清主编.马俊林副主编.古代治国方略.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3.

    [2]荆惠民主编.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3][4]王引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大著名思想家的治国方略).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9.8:45,36.

    [5]李琪.“东突”分裂主义势力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58.

    [6]萨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文化看中外交视野差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