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黄宪缘何受推崇|黄宪

    黄宪缘何受推崇|黄宪

    时间:2019-01-28 17:44: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资治通鉴》第五十卷专门有一段提到了一个叫黄宪的普通百姓。黄宪是个牛医的儿子,家境贫寒,一辈子什么官也没当(不是当不上,而是有机会却不愿当)。光说黄宪的名字,今天的人们肯定感到很陌生,但说到陈蕃,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知道,这是东汉后期的大名人。黄宪和陈蕃是老乡(同为汝南郡人氏),年轻时,二人一同受到汝南郡“组织部长”袁阆(也是个很有名望的人)的举荐。而在此时,黄宪的声望比陈蕃还要高得多。以陈蕃这等“性气高明”之士,尚且对人说道:“如果几个月没看到黄宪,卑鄙可耻的念头就会重新在心里萌芽。”太原人郭泰游历汝南,拜访当地“组织部长”袁阆时,当天就告辞了,而拜访黄宪时,却住了几天才走。其他一些名人,凡是见过黄宪的,无不从内心折服。
      什么官也没做的黄宪,凭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推崇(比当地领导还有魅力),并且在官方的史书上留下一笔?只能说,是道德的力量使然。
      古代的有志之士,追求的是“三不朽”,即《左传》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复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所谓不朽”。后人对“立德、立功、立言”作出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用科学家何祚庥院士的话来说,立德就是做人,立功就是做事,立言就是做学问。
      中国虽然是个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但在古人所提倡的“三不朽”中,排在首位的却是立德。做官嘛,充其量是“立功”的一部分内容,只是“其次”而已。不过,书上说归说,现实当中,更多的人看重的只怕还是“立功”――几千年来,“立功”才是多数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活跃在二十四史中的人物,多数还是“立功”的,“立德”、“立言”者所占比例极小,甚至可以说只是一种点缀。而常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人士”,所取的价值标准又何尝不是以“立功”为主?这也难怪,“立功”者,当世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百年以后,成就大的可载入史册,差一点的至少可以在自家的族谱里占个好位置;“立言”者,当世所得的实惠虽不如“立功”,但声音可以流传后世,身后的影响力不可估量;而“立德”呢,很有可能是帮了别人苦了自己,什么“好处”也得不到,万一没被“记者”们发现的话,身后连“虚名”都留不下一个。于是,面对现实问题,人们当然更看重排名在后的二“立”了。
      当然,在具体的历史时段和具体的人群当中,“例外”的情况也是有的。以东汉后期为例,淡泊名利、重视道德的“硬骨头”在该朝应该算较多的,经常可见不惜冒犯龙颜的直臣如李固、陈蕃、李膺等;民间也自有道德的力量在彰显着,这个时期著名的隐士也是较多的。黄宪以一介平民而备受推崇便是一例。道德的力量还在另一个平民王烈身上体现出来。《资治通鉴》第六十卷讲述了北海人王烈的几件事情。王烈年轻时便很有名望,受到乡人敬重。民间发生争执,人们去请王烈做仲裁,有的人走到半路或只看到他的住宅便返回,向对方表示退让,为的是不想让王烈知道他们有过纠纷。王烈和黄宪一样,也不肯做官,甚至为了摆脱官方的推荐,故意去做生意(这在当时是最没地位的行当)以贬低自己。黄宪、王烈这些人的行为,放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有几人能理解并当回事?
      立德者被人推崇,可见还是有人认识到了道德的重要性;史书记载其人其事,则说明在史学家心中,“德”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毕竟,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人应当是第一位的,只有把“人”做好,后面的事情才有立足之本。在道德建设被人忽略的年代,宣传“立德”的典型尤为重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报纸要把版面让给群众,其中就应当包括把相当的篇幅让给无职无权的有德之士,在舆论上起到良好的倡导作用。――当然,还原道德应有的地位,绝不仅是传媒的事情,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相关热词搜索:缘何推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