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道光的“节俭令”|道光帝节俭

    道光的“节俭令”|道光帝节俭

    时间:2019-01-28 17:44:4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嘉庆后期的清政府,一方面财政危机日益加重,入不敷出,一方面吏治日益腐败,贪腐成风。1821年,爱新觉罗・曼宁登基,这就是以“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道光上任伊始,就颁发了他的“节俭令”――《御制声色货利谕》,表达了他节俭的巨大决心,并阐述了他节俭的具体办法:一是重义轻利,不蓄私财;二是停止各省进贡;三是不再增建宫殿楼阁。
      很显然,道光皇帝可不是要作什么节俭“秀”,而是要实打实地倡导节俭,并推而广之,进而转变官场奢侈腐化风气,缓解政府财政危机。为此,他带头过紧日子,“为国家省,为天下省,为百姓省”。他使用的只是普通的毛笔、砚台,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了龙袍外,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再穿。据《满清外史》记载,道光帝“衣非三浣不易”,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同时规定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非节庆不得食肉;嫔妃平时不得使用化妆品,不得穿锦绣的衣服。他想吃什么东西了,首先都要问个价,如果价格很高,他就不吃了。譬如他想吃鸡蛋,内务府给的价格是每枚七八两银子,他就省着不吃了。他想吃粉条汤,内务府弄了一个粉条汤供应方案,需安排“预算”7.5万两白银。道光说:“朕知前门外有一饭馆,能做此汤,每碗只售四十文耳,每日可命太监往购之。”更难得的是,道光皇帝如此“节俭”,竟然始终如一,“及至暮年尤甚”。据史料上说,道光做了30年皇帝,宫内的开支,每年不超过20万两,内务府觉得油水太少而怨声载道。
      当然,道光不仅自己带头节俭,而且严令百官切实厉行“节俭令”。他一看到官员衣服光鲜,就面露不悦,甚至还规定六品以下,不得衣着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能节俭的官员,他严加处分。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职。由此,各级官员主动与国家最高领导人保持“高度”一致,对“节俭令”认真学习,反复讨论,深刻领会,并一致赞颂。然而,遗憾的是,官员们口头上坚决拥护,行动上却拒绝执行。
      于是乎,地方官员照样进贡。因为对地方官员来说,进贡可是一件有利可图的大买卖。道光皇帝明令停止进贡,岂不断了地方官员的一条重要财路?所以,大伙心照不宣,照常进贡,只是不再叫进贡,改称孝敬。就这样,福建的荔枝、江西的春笋、云南的药材、浙江的茶叶、扬州的玉器、景德镇的瓷器等仍源源不断地送往北京。这一下,道光皇帝着实为难了,把这些孝敬退回各省,运费都会翻番,想想都心疼;但如果接受了孝敬,那“节俭令”怎么办?于是,送孝敬的官员便不厌其烦地劝说皇上,这些东西本是生活必需品,您不收,内务府也得到市场上去买。道光只好叫内务府“赏收”。
      于是乎,内务府官员照样以克扣、盘剥皇帝为能事。当时官员盘剥百姓,上级官员盘剥下级官员,作为管理宫廷事务的内务府的官员盘剥的对象就是皇上了。皇上不是要四十文购粉条汤吗?内务府就把那家饭馆取缔了,道光再想吃粉条汤时,内务府便告诉他:买不到了,前门外的饭馆已经关门了。据何刚德的《春明梦录》记载,道光平常穿的湖绸裤子的膝盖处破了个洞,仍不舍得扔掉,便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竟然花去3000两银子的缝补费,比买一条新裤子还贵得多。道光皇帝知道后勃然大怒,追问补一条裤子为何这般贵。内务府回答说,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再加上裤子上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理的,手艺好,自然工费高,另外还有保镖押运的费用也不低……道光皇帝听后做声不得。
      于是乎,官场奢靡之风愈演愈烈。贪官们的饮食、衣服、车马之类,争奇竞巧,极端奢侈。官员宴请时,光豆腐就有20多种做法,猪肉能做出50多种花样。据道光年间在西北任职的张集馨回忆:来往于西藏、新疆以及甘肃、四川的官员皆经过西安,西安地方官都竭力招待。“每次皆戏两班,上席五桌,中席十四桌。上席必燕窝烧烤,中席亦鱼翅海参。西安活鱼难得,每大鱼一尾,值制钱四五千文,上席五桌断不能少。其他如白鳝、鹿尾,皆贵重难得之物,亦必设法购求……大宴会则无月无之,小应酬则无日无之……终日送往迎来,听戏宴会”。光绪年间,做过中国驻英法等国外交官的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转叙了道光年间一位治河官员的回忆:当时,南河总督(那时黄河从江苏省入海,负责治理江苏境内黄河的官员叫南河总督)设在清江浦(今淮安市),每年耗费治河经费数百万两,但实际上用在治河上的资金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都被他们贪污或挥霍了。
      遗憾的是,当满朝文武装模作样地穿着打补丁的朝服上朝时,道光还以为自己“节俭令”已经深入人心,于是更加卖力地推行节俭。据《清宣宗实录》记载,道光十四年(1834年)冬天,道光检阅京城的禁卫军,看到官兵都穿着朴素的衣服,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将几位主管官员各提升一级。
      道光根本不会想到,自己殚精竭虑地“节俭”了30年,政府财政危机不但没有扭转,反而每况愈下。道光也不会料到,竟还有大臣对他的节俭“效果”幸灾乐祸: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道光更不会预料到,自己当初告诫皇子皇孙,切勿“视富贵为己所应有”,应该做到“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关,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结果,他的儿子咸丰皇帝纵情于声色,年纪轻轻就死于非命;他的儿媳慈禧挥霍无度,每天的开支就将近一千两白银,最后把整个大清王朝都挥霍掉了……
      道光当然不会明白,面对一个已经彻底溃烂的官场生态,面对一个业已病入膏肓的腐朽王朝,试图凭借一纸“节俭令”和自个儿的节俭行动,就想革新官场,挽救颓势,那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罢了。到头来,他的“节俭令”成了一张废纸,他的节俭行动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相关热词搜索:道光节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