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钦定与“内定”】内定和钦定

    【钦定与“内定”】内定和钦定

    时间:2019-01-28 17:45: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封建社会,我们称之为“家天下”。谁做了皇帝之后,便父传子、子传孙地一辈传一辈地往下轮,没有异姓旁人的事。偌大一个国家,却变成了不是老刘家就是老李家的自留地,爱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爱交给谁就交给谁,决定权在皇帝一个人手里,谁也无权过问。
      国事成了家事,办法也就各具特色。以距离如今比较近的明清两朝论,就大不一样。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谁先从皇后肚子里爬出来,谁就是皇储,听天由命,论资排辈,攀比不得。这个办法看似合情合理,其实不利于国家建设,如果这个长子是块可塑之才,那啥都不用说了;如果他不是块治同安邦的货色,可就糟蹋了社稷江山。事实也证明,明朝的十几个皇帝,昏庸无道的多,出类拔萃者少,中国就是从他们开始一步步落后衰弱的。清朝接受了前朝的教训,唯贤是取,不论辈分,不管长幼,谁有本事谁就上,皇储的机会人人平等。但最后一锤定音的,还是由那个驾崩之前的皇帝来“钦定”,也没什么民主竞争可言。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的,还是要等到民主思想行开之后。中国从孙中山开始,就推行民主选举制度,搞到现在,已经忙了一百年了,有时轰轰烈烈,有时冷冷清清,有时货真价实,有时只是走走过场。平心而论,形式大于内容的时候居多。最好的,是解放区时的农民。他们中的很多人虽然不识字,但认真、朴实、耿直,不弄虚作假。据说选举村长的时候,在每一个候选人的背后放一个碗,农民依次往自己的“意中人”碗里扔黄豆,谁的黄豆多,谁就当选。如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无记名投票”。
      再后来,政治、经济、文化提高了,发展了,选举的办法由土变洋了,由业余变正规了,一板一眼,鸟枪换炮。比如由原来的田间地头转到会议室或大礼堂了,由穿着破棉袄赤着脚丫子变成西装革履夹着皮包了,还坐着火车、乘着飞机去参政议政。当然不能人人都去,于是有了“代表”。
      形式上正规是正规了,实质上是不是比往碗里扔豆先进了呢?却不敢恭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从上到下,都将选举的意义曲解了,只有举而没有选。证据之一就是人选基本都是内定,而采取的又是等额选举,以此确保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最后不是全票当选就是一致通过。
      封建社会时提拔官员讲的是钦定,这当然不公平,说是谁就是谁,不准讨论和竞争,不准有不同政见。但这至少没弄虚的,又因为没把各地的人招到一块来“投票”,所以成本较小。而内定,表面上走了公平的形式,实质上却并无公平可言,只是将纳税人的银子流水似的花出去,然后冠冕堂皇地宣布,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有些人,还没有进入选举程序,街头巷尾就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而最后的结果正是如此,简直比诸葛亮还会神机妙算。如果不是内定,又该怎么解释?像“文革”时期,将林彪选定为接班人,而且又塞进了党的章程里,这件事情按说已经了结了,可是不,还是要开大会,还是要投票选举。这种过程你说还有用吗?但事情做得却煞有介事。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政治生活有了许多的变化,执政党对如何执政,比以往也有了更清醒的认识,逐步在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现代民主制度色彩的政治框架。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教授最近在《南方日报》撰文谈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牛鼻子,就是选举,就是看你的长官是不是由全体选民选举产生……不闯选举关,将难以推进。”真是把准了脉搏,点到了穴位。钦定是一人之言,内定其实也是一家之言,区别只在于穿不穿“马甲”。温家宝总理考察深圳时强调:停滞和倒退,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这是我们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需要记住的一句警言。

    相关热词搜索:钦定内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