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闽南童谣【论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闽南童谣【论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时间:2019-01-28 17:50:2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水当当,水当当,集美新城水当当。嘉庚精神集美大发扬,城乡开发建设再谱篇章。靠你们大家来打扮,造一座新城水当当。”琅琅上口的童谣在耳边响起,由陈栋梁作曲,林朝辉、陈栋梁作词的《集美新城水当当》闽南新童谣在集美传唱。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艺术形式曾几何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全世界有六干多万闽南人是伴着童谣长大的,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却哼不上几句闽南童谣。陈栋梁先生一生致力于闽南童谣的收集、保护和创作,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的一百首《闽南新童谣》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同时出版了他的《集美你真美》旅游风光歌曲集,其中收录了《土笋冻》、《博状元》、《手拍手唱天黑黑》、《功夫茶》、《集美扒龙舟》等闽南新童谣。对于他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感到欣慰,但是光靠像陈栋梁这样的艺术家的努力是不够的。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注,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和扶持。现就闽南童谣如何传承与发展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一、闽南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得到政府部门的保护,文化部门应把保护及推广闽南童谣列入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及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之中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话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性、游戏性、知识性、哲理性等于一体,琅琅上口,妙趣横生。如《新年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再如《月光光》:“月娘月光光,老公仔伫菜园;菜园掘松松,老公仔欲种葱:葱无芽,欲种茶;茶无花,欲种瓜:瓜无子,老公仔气甲欲死……”
      闽南童谣渗透了闽南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适合儿童接受和记忆。但是近年来,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年人对闽南方言掌握得不够好,大多青少年儿童不会讲闽南方言,三十岁以下的人对闽南文化极为陌生,大量生动、丰富的闽南方言词语迅速消亡。闽南话的危机。使得闽南童谣的创作与传承青黄不接。文化部门应把保护及推广闽南童谣列入电视台、广播电台、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成为文化工作者重要的工作之一。电视台,广播电台要有固定栏目宣传闽南童谣,以歌舞、游戏、讲故事甚至动漫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文化馆、少年宫等文化部门的专业人员更是要以保护和传承为己任,深入民间收集、创作、推广……总之,应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形式把闽南童谣展现给广大群众,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加强对表演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儿童表演人才的培养,并且积极地组织关于童谣的创作表演比赛。
      
      二、闽南童谣应列入闽南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必备教材之一
      
      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研究的课题,学校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本土民谣的重要阵地,闽南童谣作为闽南本土音乐文化应列入闽南地区中小学音乐课堂必备教材之一,闽南童谣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童趣,又充满哲理:既有生活气息,又渗透知识。有些闽南童谣是伴随游戏的趁兴而作,如《一只鸟仔》、《天黑黑》、《烧肉粽》、《杂菜汤》、《土笋冻》《养鸭哥》等,诙谐幽默,充满童趣。闽南童谣歌词质朴、率真,方言演唱琅琅上口,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作为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较早时期闽南儿童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孩子们边唱边玩又快乐,从小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使孩子们萌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热爱之情。经常举办闽南童谣说唱比赛、闽南文化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以闽南乡土音乐舞蹈为题材的歌舞节目参加学校艺术周活动和文娱会演,孩子们的童年大部分在学校里度过。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快快乐乐地唱着童谣作游戏,不仅传承了本土音乐文化,在游戏、歌舞中加深了孩子们的感情,同时在童谣的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让孩子们有更多美好的记忆。闽南童谣只有进入中小学课堂,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
      
      三、成立海峡两岸闽南童谣研究会,开展海内外闽南童谣交流活动
      
      闽南文化是联系闽台两岸人民共同精神家园的纽带,早在唐朝,闽南地区就有了童谣。随着社会的发展,闽南童谣伴随着华人移民流传到台湾、新加坡、东南亚一带,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又把流传海外经过改编的童谣传回闽南,使得海峡两岸的文化不断融合。例如由闽南流传到台湾的闽南童谣《曳咯曳》:“曳咯曳,猪槽驶过溪。溪也深,海也深,海底竖观音。观音城,生狗仔囝,生几只?生三只。寄谁卖,寄公仔卖。卖几钱?卖三仙钱。萝红米,搓红圆,食饱饱,爬上天。跌落来,扁扁扁,拾六仙钱,娶六仙某。一个嫁泉州,一个看牛,一个看虎,一个生婴仔,一个大腹肚。”这首在闽南地区反而失传的童谣。近年通过两岸文化交流又传回闽南。因此,以闽南童谣为契机,成立海峡两岸闽南童谣研究会,开展海内外闽南童谣交流活动。让台湾民众了解闽南文化是同祖同根的,人为的政治阻隔割不断五千年的文化根脉。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闽南童谣比赛,举办海峡两岸闽南童谣研讨会,促进闽台两地校园交流,引导闽南的学生和台湾及东南亚的学生交流闽南童谣。通过举办海峡两岸“闽南童谣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们以歌舞的形式传承、发展闽南童谣文化,让闽南童谣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让海峡两岸有进一步的交流互动。促进闽南童谣的传承与发展。
      2009年,厦门翔安区成立了闽南童谣文化研究会。这真是一个喜讯。研究会利用马巷中心小学良好的童谣科研教育资源,以该校为依托,成立闽南童谣基地。研究会将促进闽南童谣文化的继承、改革、发展和繁荣,并将进一步创新形式,采用学唱、传唱、创编、表演等方式,推门司南童谣。
      
      四、闽南童谣的创新与发展
      
      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只有富于时代感的艺术才有生命力,闽南童谣也不例外。闽南童谣是口口相传的艺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艺术的多样化与传承铺开了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笔者之所以爱上闽南童谣,是有幸为陈栋梁先生的《集美新城水当当》编排伴舞,歌曲励志,诙谐,琅琅上口,通过舞蹈动作的烘托,更显生动活泼,富有张力。孩子们跳得乐乐呵呵,唱得清清爽爽,看的人真想哼上两句扭两下。一首普通的童谣,通过形象展示后这么吸引人,那么有许多故事情节的童谣如《天黑黑》、《博状元》,还有许多描写动物的童谣如《蚂蚁真有板》、《十二生肖》以及闽南新童谣《小白兔》、《白鹭丝》、《小海豚》、《鸡》、《羊》、《青蛙》等等,如果把他们排成童话剧、音乐剧、游戏、歌舞及动漫形式,通过媒体的传播,制成DVD赠送或购买,将闽南童谣形象化地展现给孩子,那么,孩子们就会乐于模仿,勇于哼唱,自觉地参与其中。
      闽南童谣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努力,创作健康向上的新童谣是新老艺术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相关热词搜索:闽南童谣传承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