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孟子名句仁爱 [孟子仁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爱心教育]

    孟子名句仁爱 [孟子仁爱思想与当代大学生爱心教育]

    时间:2019-01-28 17:50: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孟子主张“仁”是人性中的优良种子,其特质为以所爱达之于所不爱。这一思想消除了人为区分你、我、他的狭隘思想,倡导人人自爱、互爱,爱护生存环境,爱惜所用之物。孟子仁学对当今大学生爱心教育具有广泛借鉴意义。
      一、爱心教育的根本性和紧迫性
      (一)教育的根本在人性修养
      教育目标包括科学文化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前者不具社会属性,是教书范畴;后者统摄于人性修养,是提升人生精神境界的需要,是育人范畴。后者的性质决定了前者的应用方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取决于个人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个人的社会价值越大,其人生价值就越大。我国的教育战略强调培养四有新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修养。其中无不渗透着对人生、社会、美德的热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乃是爱心的发掘与弘扬。
      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目标显示了对全人类的爱心。党的道德教育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情感、文明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爱国主义要求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集体主义要求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团结同学,以集体利益为第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求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而鞠躬尽瘁。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基本国情,确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热爱我们的民族和国家,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党的群众路线旨在引导学生热爱人民,加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科学发展观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以人为本,热爱自然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德育工作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广博的爱心。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缺乏爱心的表现
      虽然高校思政工作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的人才,但是由于社会变迁、教育方法、个人基础等原因,当代大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存在道德缺失问题。
      大学生中不难发现一些自私自利思想,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对他人的伤害,缺乏社会责任感,把自身利益和社会总体利益割裂开来。不文明风气依然存在:自习室占座,打电话或聊天,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便后不冲厕。打饭不排队。脏话连篇。偷窥异性。校园飞车。与恋人亲密接触不避路人。考试作弊成风。诚信缺失,申请贫困生补助弄虚作假。政治敏感性不足,不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局势,国计民生。不爱惜劳动果实,浪费严重。沉溺于网络的虚拟性,游戏人生,荒废学业。心理问题郁结:浮躁,懒散,不求上进,怨天尤人,不思自省,情绪低落,忧郁焦虑。爱贪占小便宜,拾金而昧。盗窃同窗物品,诈骗同窗财物。打架斗殴,伤害他人,甚至违法乱纪,危害社会。
      诸如上述劣行,不胜枚举,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爱心,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心教育刻不容缓。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缺乏爱心的原因
      (一)社会变迁因素
      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新生事物,大学生目不暇接,不知如何应对。西方文化思想纷至沓来,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负面价值观使部分大学生晕头转向,模糊了是非界限,导致道德认知上的错觉。例如当发生利益冲突时,讲道德的人吃亏,不讲道德的人反而占便宜。
      (二)教育方法因素
      应试教育使学校把学习成绩奉为最高指针,而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方法失当,效果不佳。
      (三)家庭教育因素
      学生接触社会不多,学校和家庭成为大学生的两大教育阵地。家庭成长环境的优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自身素质不高,言传身教,造成对子女的误导。
      (四)社会舆论负面因素
      各类带有负面色彩的宣传广告、文体活动、丑恶新闻充斥着大学生的耳目,使其淡漠了理想信念,模糊了是非标准,弱化了道德自制力。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讹诈、腐败堕落等无不向大学生传递着不良信息,侵害他们纯真的心灵。与生俱来的模仿特性使大学生不自觉地降低了道德标准,做出背德行为。
      (五)道德修养因素
      道德修养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自觉进行的改造、陶冶、锻炼和培养。当前大学生往往一味注重知识技能积累,而忽略道德修养,致使道德给养不足,难以应对各类不道德事物的侵袭。
      三、时代呼唤爱心教育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2001年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探索和规划了青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纲要。无论是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均以爱心教育为主线。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规划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及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饱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谐社会必然充满爱心:有爱心才有民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社会才能安定有序,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作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讲话。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基础仍在爱心:第一荣辱观以爱祖国为基础,第二荣辱观以爱人民为基础,第三荣辱观以爱科学为基础,第四和第八荣辱观以爱劳动为基础,第五、第六和第七荣辱观以爱他人和社会为基础。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羞耻心是对爱心的灵敏自觉,是判别善恶是非的引擎。
      四、孟子之“仁”在大学生爱心教育中的应用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秉持性善论,提出了“仁”的思想范畴。
      (一)人性本善
      孟子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告子章句上)人的行为是善性的自然流露,应发展这种本性,而不该使其扭曲。人人具有善良本性,人人互敬互爱。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人人都应奉行的道德准则。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人生性,与人为善,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人皆有仁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章句上)人性之中本具“仁”之特性,“仁,人心也”。(告子章句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公孙丑章句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孙丑章句上)不忍人就是恻隐,类似同情心,是仁的发端,是人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孟子引导人们从孩童身上观察仁爱本性。大学生应善于观察本身的恻隐之心,精心呵护,不断增强爱心的力量。
      (三)人当求仁
      君子是中国古代对道德高尚者的尊称,孟子认为“君子亦仁而已矣。”(告子章句下)“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告子章句上)仁爱被推崇为最高人格修养目标。孟子通过类比指出:“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告子章句上)“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仁心需要不断观照,精心培育和壮大。
      仁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孟子坚信“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告子章句上)仁不能战胜不仁,是因为仁心没被发扬光大,因为“仁人无敌于天下”(尽心章句下)“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尽心章句下)治国者施行仁政,则所向无敌。
      大学生如何发展仁爱之心呢?孟子指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章句上)“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尽心章句下)人最先亲近和爱护亲友,把这种仁心无限扩展出去。“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尽心章句下)“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尽心章句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章句上)仁爱之心由人类社会而至自然界,一言以蔽之:“仁者无不爱也”。(尽心章句上)
      推广仁爱之心,是提高人性觉悟的必然途径。孟子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心章句上)。仁爱是善良本性的反映,发展仁心的过程就是提升人性修养境界的过程。“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章句上)一个胸怀博爱的人,他的力量是巨大的,事业因之壮大,人性因之提升,人生因之光明。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心章句上)一个人能守住和发挥仁心,才能体证人性,否则就会迷失于世界万象之中,导致人生的失败。“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尽心章句下)“孟子又以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之道,人必实践仁,方成其为人。仁乃是作人的道德。”仁爱是人的本质属性,推广开去,仁人合一,回归本性,臻于人生至高境界。这便是孟子仁学思想的终极指向。为此可以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仁的观念,所涵甚广,而本旨甚约;境界极高,而平实简易;是一个宏大而切近的生活准则。”大学生通过感知爱心,广播爱心,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健全人格,提高道德,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焦杰校点.孟子(新十几万有文库)[M].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贤友(1974-)男,吉林蛟河人,哲学硕士,闽江学院保卫处干部。)

    相关热词搜索:孟子仁爱当代大学生爱心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