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13种思维方式 [以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为中心的口语课教学]

    13种思维方式 [以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为中心的口语课教学]

    时间:2019-01-29 05:28: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传统的口语课教学模式    传统的口语课教学一般以活动为中心开展。常用的方式有:两人对话(pair work),多人讨论(group discussion), 双方辩论(debate), 情景表演(role play),等等。这些方式的优点是:话题丰富,课堂气氛活跃,每个学生都有练习、发言的机会。但这种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活动开展较多,往往重量不重质。学生大都能开口说一些,但表达只停留在表面,且语言零散,思维凌乱,逻辑混乱,缺乏深度。
       讲话的目的是要将一件事情表达清楚,让对方明白你的意图。讲话者只有思路清晰,逻辑合理,用语得当,才能提高讲话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口语表达,首先要从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做起。以构建立体思维模式为中心的口语课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其思路,提高其口语表达的逻辑性、清晰度及有效率。
       二、什么是立体思维模式
       所谓立体思维,就是说,思维既不是点式、线式,也不是面式的,而是具有空间感、层次感的思维方式。许多学生在口语表达时大多是点式或线式的,口语较好一些的会采用面式的,只有少数具有立体思维能力的同学会采用立体式的表达。例如: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对这一问题有如下几种回答:
      点式: 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ing tennis. (只谈了一点)
      线式: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谈了一点,还加上了一个原因)
      面式: I like swimming. It’s cool in swimming pool in summer. Besides, I can keep fit by swimming. (谈了一点, 加上了两个原因)
      立体式: Playing foo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First, it’s exciting to play it with my classmates. Second, by playing football, I can learn how to co-orperate with others. More importantly, it makes me stronger. So, I love this sport.(谈了一点,分析了三个原因,并照应开头的观点)
       比较以上几种回答不难看出, 点式、线式的表达思维简单,有局限;面式的情况较好,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和逻辑感,但依然不够开阔、完整。相比之下,立体式的回答,思维空间感强,思路开阔,逻辑合理,表达完整,把问题回答得清晰、完整,讲话效果好。
       三思而后言。说话之前先构思好讲话的立体框架,按照框架来表达,就有了条理和层次,这就是立体思维模式。常见的模式是总―分―总模式。
       (一)总―分―总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常见最朴素的思维结构方式。其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有一个从不同角度表达中心的主干,最后是能照应前文的结尾。比如上面的立体式回答,就体现了这种模式。
       (总)Playing football is my favorite sport. (点题)
      (分)First, it’s exciting to play it with my classmates. (原因1)
      Second, by playing football, I can learn how to co-orperate with others. (原因2)
      More importantly, it makes me stronger.(原因3)
       (总)So, I love this sport.(照应主题)
       这种模式让表达更加清楚,有层次感。因此,为了使讲话更加有效,采用这种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在总―分―总模式中,还有一种常见的结构类型就是因果论证型。
      1.因果论证型
       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文表达和英文表达的因果论证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方式。中文表述中往往是先因后果,有因才有果。而英语则刚好相反,是先果后因,即,一开始就说出结果,然后再分析原因。中文的这种表达方式属于螺旋式迂回婉转型的,一开始听者搞不懂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最后才揭晓答案。就表达效果而言,虽然引人入胜,却效率低下。而英文表达中,一开始就抛出结果,听者直接掌握说者的意图,再听原因时会更加有针对性。这里我们并非要讨论中西方文化的优劣,而是要明白一个道理:当我们说英语时,目的语的对象是西方人,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西式的,在表达因果时,也应构建先果后因的思维模式。下面的两个例子可以很好的比较中西方的表达差异。
      例1:
      This morning Da Li was doing his homework while Xiao Zhang was listening to his favorite music. Da Li asked Xiao Zhang to turn down the music but he didn’t hear Da Li. Da Li turned off the radio. This made Xiao Zhang very angry. He shouted loudly at Da Li, who answered sharply. (因) The two got into a bitter quarrel, which soon became a serious fight. (果)
      例 2:
      (总) (果)This morning two of my roomates got into a serious fight. (分) (因)Da Li was doing his homework while Xiao Zhang was listening to his favorite music. Da Li asked Xiao Zhang to turn down the music but he didn’t hear Da Li. Da Li turned off the radio. This made Xiao Zhang very angry. He shouted loudly at Da Li who answered sharply. (总) (果)The two got into a bitter quarrel, which soon became a serious fight.
       例1是典型的中式表达,先因后果,前面一直在讲事情的起因,发展,直到最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例2则明显是英式思维,先果后因,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让人一目了然。而且按照总―分―总的模式构架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由此可见,培养立体思维能力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构建先果后因的思维模式。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
       由于思维应该是多角度、多层面的。因此,教师在口语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打开思路,全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对学生的表达做出适当的评价与反馈。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意识
       正如建造房屋需要先设计好图纸,讲话之前也应构思好发言的框架:说什么,怎么说。最简单的方法是,对于某一话题可以围绕几个“W”展开:what(是什么), why(为什么), how(如何做), 等等。比如:water shortage(水资源短缺)这个话题, 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考虑:
       1.什么是water shortage
       2.造成water shortage的原因是:
       (1) 水资源被污染
       (2) 人为地浪费
       (3) 人口多, 需求大
       3.如何解决water shortage这一问题
       (1) 避免水污染,
       (2) 节约用水
       (3) 开发新的水资源, 如: 海水淡化
      学生一旦养成立体思维的习惯,那么任何话题都可以多方面、立体地去思考。
      (二)合理选择话题
      合理选择话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话题太大,学生无从把握,而且会表达不清楚;话题太窄,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其难以扩展。比如:污染(pollution),这个话题就太大了,由于污染有很多种,每种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也都不同,当然如何治理污染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选择这个话题时,最好是选择污染的一种,比如“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立体思维框架如下:
       1.air pollution有哪些危害
       (1) 危害人类健康
       (2) 形成酸雨
       (3) 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2.造成air pollution的原因
       (4) 工业废气排放
       (5) 汽车尾气排放
       3.如何治理air pollution
       (6) 工业废气要净化处理
       (7) 使用清洁能源作为车辆燃料
       (8) 少用私家车,多用公共交通工具
       当然,一开始学生还无法构建这么完整的思维框架,教师可以将话题进一步缩小,比如只谈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除了上面列举的,还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想出更多的危害。以此类推,关于原因和如何治理,也可以单独作为话题让学生讨论。等学生将几个部分都讨论清楚了,再做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可能要容易多了。如此一来,学生便能逐步形成立体思维的模式,多加训练就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了。
       (三)教师的评价与指导
      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表达予以评价和反馈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对思维方面的层次感、逻辑性的把握往往有偏差,尤其是在因果论证中可能会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在某一个话题中又出现一个新的话题或多个话题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在表述中常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
      1.阐述原因喜欢用“because”。这个词用来表达原因容易把路封死,不利于扩展思路。比如:What do you like to do in your free time? Why? 学生大都这样回答:I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because it can make me relaxed. 这样一来,后面的路就封死了,再谈其他的原因就有些牵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要扩展思路,就应该避免用“because”。可以其他的表达方式,比如: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for that.
      First,…Second,…Third,…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
       2.表达缺乏逻辑性。为了使说话更加有说服力,在分析原因时最好给出直接的、有必然联系的原因,也就是说表达要有逻辑性。缺乏逻辑的讲话是没有说服力的。比如:There was an accident yesterday because it was a fine day。(昨天出了场车祸,因为昨天是个好天气)。车祸和好天气有必然联系吗?说话者也许是这样想的:昨天天气好,许多人出去玩,由于车多人多,于是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其推理的过程如下:
       好天气(A)→人多车多(B) →交通事故(C)
       由A → B → C 可以推出A → C,所以好天气导致交通事故。在数学上这样的推理也许成立,但在英语中, 这样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的推理是缺乏说服力的,甚至是荒谬的。然而由于很多学生缺乏逻辑思维的能力,在表达中很容易出现诸如此类的逻辑错误。
      3.某一话题中又出现另一个话题。在表述某一话题时,始终要围绕这一个主题,原因分析及结论也应该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但是有的学生缺乏对中心思想的把握,往往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比如:mobile phone(手机)这个话题,有学生这样表达:
      Mobile phone is very useful. People can use it to call others, listen to music, play games and take photos. It’s very cheap now, almost everyone can buy a mobile phone.
      这段话从整体上看,应该是说手机的用途:可以打电话、听音乐、玩游戏、拍照,等等。但是后面又讨论起手机的价格来,显然与前面的主题不一致,属于一个新的话题。这也是学生常犯的错误,认为只要说得多就是好,却没意识到说得多并不一定说得好。一个好的讲话应该思路清晰,围绕中心,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言简意赅。说得好不好首先在于想的对不对。可见,构建立体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口语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能张口说英语已不是件困难的事了。但如何说得有深度、有层次感、有逻辑性、有说服力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打开思路,构建立体思维模式,是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培养出有实际能力的运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蔚.口语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秦海花. 利用角色扮演培养交际中的文化意识[J]. 中国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李斌荣.英语口语教学[J].中国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4]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刘万宇,武汉工业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口语思维模式构建课教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