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为什么放心的人总让人不放心【让人很不放心的《绝版魏晋》】

    为什么放心的人总让人不放心【让人很不放心的《绝版魏晋》】

    时间:2019-02-02 05:44: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最近有青年朋友向我推荐一本新书《绝版魏晋――(世说新语)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12月版),说是很好看。于是,我也弄一本来看。此书围绕《世说新语》讲魏晋间人物的故事,内容相当有趣,文字清新通脱,娓娓说来,头头是道。翻了翻。见到小标题里还用了不少流行的新派词语,例如“愤青”、“VS”、“PK”之类,青年人喜欢读是可以理解的。我也觉得耳目一新。但抽读了一小部分以后就废然而止了。书中随便说话甚至信口开河之处实在不少,用这种比较轻率的态度来写书恐怕很危险。观点和文风追求新鲜或“另类”本自无妨,乃是好事,但凡是涉及具体史实及相关背景还是要有切实可信的根据。非守正不足以言创新,以意为之总归不大好――这样岂非自误而且误人。
      试就这本书开头部分略举二例以见一斑。书中第二则说起孔融,有道是:
      在征袁绍的战斗中,曹丕纳当时的美女袁绍的儿媳为妾。针对此事,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曹操的目标是孔融。他不担心孔融威胁自己的统治,他无法接受的是在首都有一个人,四海青年才俊皆以其为师;这个人的家里,每天宾客盈门,议论他曹丞相的活动,连自己的儿子找个姑娘也跳出来点评两句。
      ……因死于“大逆不道”,横尸街头后,竟一时无人为其收尸。关于孔融的名字和著作,在随后的十几年里,也很少被人再提及。直到曹操死了,曹丕即位建立魏国,才给孔融进行了平反。孔融作品的文学性虽一般,但毕竟学问和名气很大。被认为是建安时代的一代宗师。
      这里有许多问题。曹丕纳袁绍的儿媳、袁熙的夫人甄氏,是正式迎娶过来的,史书没有说起过她是妾;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她就是皇后,虽然不久就被赐死了。曹丕与甄氏的儿子曹�后来继承皇位,是为明帝。又上文既然说她原是“袁绍的儿媳”,下文却道“(曹操)自己的儿子找个姑娘”,措辞前后矛盾,后文恐怕应当适当加以修改。
      孔融决非只因虚名遭忌,他对曹操实在是构成了威胁的;对此,谋虑深远的政治家曹操予以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后汉书・孔融传》载:
      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既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又尝奏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操疑其所论见渐广,益惮之。然以融名重天下,外相容忍,而潜忌正议,虑鲠大业。
      曹操为了完成自己的“大业”,非除去这样一个反对派不可。按曹操表制酒禁是为了节省粮食,保障军需,大约是怕人心动摇吧,公开宣示的理由没有涉及这一点,讲了些冠冕堂皇的话。而孔融却公开表示反对,并且揭出粮食紧张这一敏感话题。孔融这样做应当说是不恰当的。鲁迅先生就禁酒问题议论道:“曹操是个办事人,所以不得不这样做;孔融是旁观的人,所以容易说些自由话。”(《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文人议政,最容易犯这种只讲某种道理而不顾实际情形的毛病。建安九年(204),孔融在曹操自领冀州牧并力图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势力之时提出《卜书请准古王畿制》,中心思想是加强皇室的实力,抵制曹操扩充地盘的企图。按照他的意见,连邺城这个曹操的大本营也得取消。《后汉书・荀或传》载:“九年,操拔邺,自领冀州牧。有说操宜复置九州者,以为冀部所统既广,则天下易服。操将从之,或言曰:‘今若依古制,是为冀州所统,悉有河东、冯翊、扶风、西河、幽、并之地也。公前屠邺城,海内震骇,各惧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众。今若一处被侵,必谓以次见夺,人心易动,若一旦生变,天下未可图也………须海内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操报日:‘微足下之相难,所失多矣。’遂寝九州议。”恢复古九州则冀帅管辖的范围将大大扩大,这一建议很对曹操的心事,可惜正如荀或指出的那样,当下条件尚不成熟,于是只好先行搁置。孔融的另一种复古方案则意义完全相反,正如《资治通鉴》卷六十五胡三省注所说:“《周礼》:方千里日国畿,其外方五百里为侯畿。千里寰内不以封建,则操不可以居邺矣,故惮之。”表面上都引经据典地讲复古,其实双方各有深意。诸如此类的事实表明,孔融乃是曹操最重要的反对派之一,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界的领军人物而已。
      书中又说:“直到曹操死了,曹丕即位建立魏国。才给孔融进行了平反。”这话也不符合实际。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高度评价孔融的创作成就,列为七子之首,可算是为孔融平了反,而此文写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此时上距孔融被杀正好十年。曹丕这时的身份是魏国(诸侯国。不是魏王朝)的太子,曹操当然也还健在(详见俞绍初《建安七子年谱》,《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P441―442)。被父亲杀掉的政治犯,儿子却出来说好话,似乎很奇怪,但这是可以解释的,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曹丕这样做,很可能得到父王曹操的默许,甚至授意。没有一个太子是敢于在重大问题上妄自有什么主张的。
      这本书第七则题曰“战死街头”,说的是魏高贵乡公曹髦的故事:
      一个年轻的皇帝,不甘心受权臣的摆弄。带领一帮残弱卫士欲作决死反击,冲上洛阳街头,但终于寡不敌众,血染长路。
      ……在洛阳的大街上,贾充的人马和曹髦的亲军相遇了。这曹髦也豁出命去了,挥剑冲杀。贾充所带的军队见皇帝怒了,都不敢近前,不断往后退。眼看形势不妙,贾充急忙扭头对身边的部将成济说:“司马大将军养你何用?”成济愣了一下,随即催马上前,一枪将年仅二十岁的魏国皇帝曹髦刺死于辇上。(P16―17)
      文字颇为生动,但这一场恶战的概况如《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所载,是这样的:
      帝(曹髦)遂帅僮仆数百,鼓噪而出。文王弟屯骑校尉伯入,遇帝于东止车门,左右呵之,伯众奔走。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于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于背。
      可知这一场战斗发生在宫阙之内,并不在洛阳大街上。不敢近前的是司马俑的部下;成济乃是太子舍人,并非贾充的部将。关于这一事件。裴松之注还引了另外一些史料,细节略有出入,但也都没有血染洛阳街头等情节。作者大约是用写小说的思路来作古书的另类解读了,用在这本书里自然并不合适。
      这本书有三再二十多页,只看了不到一个零头,就不大看得下去了。琐细的不准确之处就更多,不复一一。这样的书实在让人很不敢放心,而向我推荐此书的青年人却说好看,这就更让人忧心忡忡了。
      近年来出版了不少通俗地讲述古代以及近现代人物掌故的书,大抵讲究可读性,可惜真正能够深入浅出的好像不太多,而多处带有硬伤或简直信口开河的却不甚少见。这个领域看上去很繁荣,其实很令人担忧。出版家恐怕要另动些脑筋,不能只顾一时的码洋和利润。书评工作者在这个领域中应当敢于开展不讲客气的批评,进行认真切实心平气和的讨论。

    相关热词搜索:让人魏晋绝版很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