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文化背景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大学英语单词怎么说

    [文化背景在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大学英语单词怎么说

    时间:2019-02-04 05:36: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在高校英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中, 文化背景知识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较为一致的公认。但是,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文化内容相割裂的句型教学法, 致使学生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 语言交际能力难于提高。本文结合平时实践, 拟从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等方面入手, 试图唤起广大英语教学者对文化背景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并对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化现象;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教学;交际;文化障碍
      
      一、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生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例如,英语中的“Lady first, Thanks giving Day, Homecoming”等等;汉语中的“少先队、一国两制、跃上新台阶”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因此语言也各不相同。文化错误(culture mistakes)而引起语言错误(linguistic mistakes)会使双方产生严重误会甚至敌意(ill-feeling)。我们应该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才能指导学生更有效地更顺利地学习英语。
      二、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长期采用的是语言形式与思想文化内容相割裂的句型教学法,致使学生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匮乏,语言交际能力难于提高,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能很好地做语法题做试卷,在实际运用中却是远远达不到测验的成绩效果。近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外语教学的改革,要求高校外语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培养。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使学习者在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讲出得体、恰当的话。这种能力能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各民族文化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便有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行为准则。语言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人类文化发展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了解异国文化,取长补短。当今地球己经成了“地球村”(亦称为“坏球村”),不同文化背景接触越来越频繁,文化错误可能异致比语言错误严重得多。所以进行英语教学时,融入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是相当有必要的。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几个方面
      1. 扰乱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日常交际用语的规范作用社会习俗、礼仪、委婉语,等等。例如:中国人把龙视为吉祥物,是帝王的象征,代表光明的未来,如“望子成龙”。可是英美人却把它视为喷烟吐火的凶残怪物。中国人把猫头鹰视为不吉祥的象征,英语里,却是把当作智慧的象征。这个例子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式的表达礼貌的方式不总是被理解和赏识的。因此,在一定情境下恰当的汉语在英语情境下可能会导致消极的结果。
      2. 非言语交际的表达方式因素。如手势、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等等。各民族文化的非言语交际行为既有共性,又有独特性。“Time is money”说的是英美人对时间的观念,通常要“准时”或“及时”类似的表达很多,如: on time、on schedule、at the appointed time、timely、well-timed等。
      3. 通过课文学习,接触和了解相关的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史地、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
      4. 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例如:美国人的价值观有“个人主义”一词。这里的个人主义在汉语里是迥然不同的意义,美国指“个人奋斗、个人自立” ,它强调的是每个人的价值必须按其本人的意愿与表现来对待和衡量,而在中国欠强调的是以大局为重,凡事要有集体荣誉感,按其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他的价值。
      四、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到课堂的教学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英语教学要融入英语文化就要把这导入到教学过程特别是课堂教学。下面讲几个教学策略:
      1. 词汇的国俗意义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不但知道文化的表层词义,更要了解其义之文化内涵。例如:She is a cat不是“她是一只猫”而是“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an add fish (怪人)、miss the boat(错过机会)。生产劳动方面,英语中就 carry可指“用体力运东西”,在汉语有很多如:扛、荷、挑、担、招、背、驮、负、提等。 Work like a horse、strong as a horse、old a willing horse是“像老黄牛一样干活、”“气壮如牛”、“鞭打快牛”这些习语事因为中国人向来用牛来耕田种地,早期的英国人却用马来耕作。the sheep and the goat是“好人与坏人”,在英国民俗sheep是驯顺善良的象征,goat为淫荡邪恶的代表。而汉语中”绵羊”和“山羊“区别并不严格。文化遗产不同,对此了解不多的人对一些用典故大多很费解。如That’s all Greek to me (我对此一窍不通);He’s a Shylock (他是个守财奴);the Milky Way (银河)指天后Hera给Hercules喂奶时滴下的奶汁凝成的一条乳白色大道,是通往幸福天堂之路。而汉语联想到的是牛朗织女七夕相会,这是条水深浪多、无法逾越的天堑。这个繁星群带给双方的联想有天壤之别!
      2. 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运用还会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社会角色及文化背景导语境因素的制约。
      3. 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除了教材涉及到的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还有在练习中可以提供一些英文材料。在这些语篇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
      4. 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汉语属意合(paratactic)语言,而英语属形合(hypotactic)语言。注重运用逻辑语法连接词语.(logic-grammatical connectors包括连词、介词、关系代词以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各种短语),来说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乃至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如:人(若)犯我,我(则)不犯人。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狼披羊皮还是狼。
      A wolf remains a wolf even though it is in sheep’s clothing.
      形合语言注重时态变化、词形变化(包括分词与不定式),如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 in the bathroom,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ine the cut upon his check.(他跳起来,连忙跑到卫生间的镜子前,拿掉毛巾,仔细察看脸上的伤口.)在英语这一句强调了主动词jumped up与hastened,而分词短语taking away 成为结果,不定式to examine成为目的。动词的不同形式使整个句子结构严谨,主次分明。
      思维习惯不同应选择的语言也不同。例如发表个人意见时,中国人往往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不置可否,英美人将这类回答称“闪避式回答”。如We’ll consider it .(我们考虑考虑). There are perhaps certain problems(可能有些问题). It is an intense matter(这是个复杂问题)。我们应该直抒已见又不逆耳,就是用些委婉词来开路,实在的表态内容也必不可少。例如:I’m not sure I agree with you there.(我不敢说我同意你这种观点);I’m afraid you’re mistaken.(恐怕你搞错了。)I don’t think you’re right.(我觉得你错了。)
      五、结束语
      总之,英语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实际英语的训练中,教师仍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正确使用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
      [2]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3]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4]蒲小君。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J].外语界,1991,(2)
      作者简介:
      邱沁,女,四川乐至人,1979年12月出生,武警警官学院语言教研室讲师。

    相关热词搜索:初探大学英语文化背景作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