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刘锡文谈写作_谈叶圣陶《夜》的闭锁式结构

    刘锡文谈写作_谈叶圣陶《夜》的闭锁式结构

    时间:2019-02-11 05:34: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融戏剧的闭锁式结构于小说的创作之中,这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中是很独特的。无论是时间、地点,还是人物、事件均都和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相一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小说《夜》为我们所展示的戏剧的闭锁式结构形式也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叶圣陶小说戏剧闭锁式结构探讨
      
      《夜》是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这篇小说很是特别,它不仅有两条线索,而且这两条线索又同时在同一地点展开及发展。明线(老妇人――静夜守候――询问阿弟――承担责任)的发生及发展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老妇人、小外孙、阿弟。事件:等待阿弟及阿弟的叙说); 暗线(女儿女婿――革命被捕――惨遭杀害 ――遗书寄情)的发生及发展同样也是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阿弟、老妇人、小外孙。事件:阿弟回忆老妇人女儿女婿被害的经过)。这就是说,无论是老妇人的“等待”,还是阿弟的“回忆”均限定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也就是老妇人,小外孙和阿弟三人,时间是深夜,也就是三四个钟头。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基本要素来看,是符合戏剧结构“三一律”的要求的。因为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通过“回忆”来完成的,又使小说具有了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的形式。
      戏剧的闭锁式结构除了符合“三一律”结构的基本要求外,在写法上还有具体的要求,那就是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不是从头至尾叙述,也不是按时间先后叙述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而是从接近高潮的点切入,在叙述的过程中有机地穿插交代以前发生的与高潮有关的生活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层次地揭示高潮的过程。从而能收到布局紧凑,结构严谨的效果,并给读者设置悬念,强化作品的感染力。
      
      一
      
      戏剧无论是剧本或者是演出,总是从第一幕开始的。不过,剧作所展示的生活事迹的内容似乎早已开始,认为第一幕就是一出戏的起点,只是剧本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样子。“一出戏的真正起点并不能从剧本开头的那一刻算起,实际上戏剧在一开场,那些由人物命运及人物行动等因素就已经存在于戏剧的情节之中了”①。这就是说,戏剧的开头并非是生活事迹的起始,闭锁式结构的戏剧开头总是从接近高潮的地方写起的。
      《夜》也是这样。小说一开头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暗夜图:“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②这“暗夜图”向我们暗示的是老妇人所生存的恶劣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一老一少――老妇人和她的小外孙,焦急地等待着阿弟带回女儿女婿生死存亡的消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又是在等待这样的事,给读者造成的不仅是悬念,而且是不期而至的压抑。
      小说的开头没有写女儿女婿如何下狱,也没有写老妇人如何让阿弟去打探女儿女婿的消息,而是从老妇人焦急的等待开始。在“昏暗”的环境下,老妇人抱着“号哭”的小外孙,焦急地等待着阿弟。同时由于害怕是噩耗,她便经常出现幻觉:黑夜的运货车奔驰而过,“她就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绑的两个”;门首有脚步声经过,她就“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邻家门环的响声,“那更使她心头突地一跳”。可以想象老妇人的心情是多么的紧张和恐惧。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开始的。
      
      二
      
      闭锁式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回顾”式的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而这种“回顾”的关键是“将开场前发生的事件和当前的戏剧动作融会贯通在一起,用因为过去事件造成的‘危机’来显示人物关系和人物命运的巨大变化”③。《夜》也正是如此。小说有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来叙述阿弟的“回忆”。这个“回忆”又巧妙地和老妇人的“等待”以及老妇人听过阿弟的叙说后的内心变化“融会贯通在一起”,完成了老妇人性格的转变――由悲痛到勇敢,由怯懦到无畏。
      阿弟的“回忆”是从深夜开始的。阿弟趁着深夜人静,找到了一个国民党政府行刑队的士兵,阿弟称他为“那个兄弟”,并好言好语同“那个兄弟”说,有这样两个人,现在,人是完了,求你的恩典,大慈大悲,指点他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材。“那个兄弟”起先不从,怕给自己带来麻烦。阿弟再哀求说,这两个人怎样可怜,是夫妻两个,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在外婆手中啼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你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唉!阿弟说到动情处,跪下给“那个兄弟”叩头了。阿弟的言行终于打动了“那个兄弟”的心。“那个兄弟”就引着阿弟向野外走去……最后找到了十七十八号,“一横一竖放着”。
      阿弟“回忆”之前的情节是老妇人和小外孙在焦急的“等待”,之后的情节是老妇人听过阿弟的“回忆”之后的内心变化。老妇人在“等待”中,她“感觉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阿弟的“回忆”,老夫人先是“感觉心胸被压得太紧结了”,继而老妇人愤怒了,“我不想什么了……”“ 怕什么呢?……”“我只恨……”听过阿弟的“回忆”后,老妇人“觉得勇敢地再担负一回母亲的责任了”。这三个情节均是围绕着女儿女婿的事展开的。也就是说女儿女婿的事将这三个情节“融会贯通在一起”。
      
      三
      
      戏剧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真实,来塑造真实感人的戏剧人物形象”④。那么老妇人的性格转变靠得是什么呢?它显然不是靠小说在纵的情节上的发展来揭示的,因为故事在纵的情节上的发展进行缓慢,除了阿弟的“回忆”外,老妇人就一直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情节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所以,作者主要是在横的铺叙上下功夫,把人物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写得具体、细腻、生动。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而且也对老妇人的性格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单靠小说在纵的情节上的发展是无法办到的。
      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是她性格转变的根本原因。开头写幻觉,老妇人的脑海里“涌现着雾海似的迷茫的未来”,她担心这“雾海”里有“猛兽”或“陷阱”。在阿弟“回忆”女儿女婿被害的过程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更是剧烈,时而“眼睛张地可怕地大”,时而“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当听到“十七十八号是他们俩”时,她“脸色凄惨眼眶里充着仅有的泪”。阿弟把女儿女婿写好了的字条念给老妇人听:“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⑤老妇人听后,她在一刹那不但看明白了那个字条,而且“渗透了里头的意义”。这是老妇人“爱”和“恨”的流露,她爱那“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她恨“那该死的东西”,“爱”和“恨”的交织,使她内心充满了反抗的力量。
      老妇人所处的环境是她性格转变的外在动力。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阴暗、惨淡、可怕的夜晚:幽暗的“里里”,昏暗的“灯光”,模糊惨淡的“器物”,都使人感到环境的阴森可怕,随时都可以使人晕倒,老妇人怕得几乎连灯都不敢点,一点灯“反而加浓了暗淡”。在这样的环境里,发生了一老一小的悲苦的故事。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显得非常和谐,很好地衬托了老妇人的思想性格。
      细节的描写也是不能忽视的,它对老妇人性格的转变也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如一摊血的描写,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在黄晕的灯光里”,“仿佛看见隐隐闪闪的好些形象”,“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摊”。第二次,在“完全一片黑”的情况下,“隐隐闪闪的那些形象还是显现,鲜红的一摊还是落山的太阳一般似乎尽在那里扩大开来”。第三次,“灯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摊血!”这三次出现的一摊血,是老妇人在失去女儿女婿后,极度的悲痛,以至精神有些恍惚,眼前出现的一种幻觉。这幻觉为老妇人性格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另外,小孩的哭叫“妈妈呀”这个细节,“搭,搭,搭,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这个细节,都前后分别出现了两次,这在小说的闭锁式结构中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简介:刘高峰,男,河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①③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第217页。
      ②⑤叶圣陶:《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之库・叶圣陶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页,第162页。
      ④郭美莺:《戏剧人物形象的塑造》,《福建艺术》,2004年,第4期。

    相关热词搜索:闭锁结构叶圣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