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狮吼声中的卢梭魂] 狮吼声

    [狮吼声中的卢梭魂] 狮吼声

    时间:2019-02-11 05:42: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清末革命派小说中的卢梭已然符号化,这些文学文本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拟,是以传统帝国体系为其资源的。这一以民族主义为底色的政治文化的生成性,隐藏着当时以及后来的知识人之于“新中国”政治考量和设计的全部奥秘。
      关键词:清末 革命派小说 民族主义
      
      一个有趣的现象,清末具有革命倾向的新小说,作者往往不可考。约略推断,作者注重小说的宣传作用,非以写作为业,雁过而不留名。又,此类小说少有终篇,情节完整性阙如,如《狮子吼》《自由结婚》《女娲石》等①。怀仁的《卢梭魂》则是革命派创作中罕有的叙事完整的小说,小说以“神仙授书”的笔法许诺一个光明的未来,激励人们投身反满、救国的事业中去。
      之所以将《卢梭魂》作为分析对象,除了情节相对完整,还因为以“卢梭”为题吸引读者,尤具深心。小说开篇对卢梭的评价极具代表性:
      欧洲西境,法兰西国,有一名儒,唤作卢梭。论起他的学问,在那法国也要算是数一数二的。远者天文地理,近者物理民情,以及各国语言文字,他却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因此,一生著述不下数十种。其中最有势力的,就是那一篇《民约论》。后来欧美两洲掀天揭地的革命军,便是这篇文字播的种子。
      卢梭乃当时知识人最为熟悉的精神导师之一,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对他推崇备至。以《新民丛报》为例,第五号刊载卢梭遗像,在第十号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一文中称卢梭为“平权派”代表,后又撰写长文《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②介绍卢梭思想。革命派更是把卢梭当做精神导师,其《民约论》(今译《社会契约论》)甚至成了青年志士案头必读书。这类情节在革命派小说中经常出现:《自由结婚》中关关的书房,“只见壁上挂着两幅天文地舆图,同那些古今东西女豪杰的照相;书桌上罗列各种普通学科教科书,此外还有什么《政治浅说》《民约论讲义》《通俗法兰西革命史》等书,都是看已熟烂,书中都有红字批着。”《东欧女豪杰》中亦两次出现卢梭的《民约论》。小说中俄国虚无党的事迹,是由一位叫做华明卿的中国女性转述的,“法国大哲学家卢梭著的《民约论》”是她的案头必读。小说中另一个人物,俄国女虚无党人桃宝华,“房内纵横不过二十英尺,东边放着一个书架,架上齐齐整整插着黑智儿的《权利哲学》、卢梭的《民约论》、耶尔贞的《谁之罪》、遮尼舍威忌的《如之何》。”这些书籍不但是女英雄们的闺中至爱,情节推动的道具,无疑也是作者所属意的政治思想书目。在《狮子吼》中,青年志士的革命导师文明种更是用卢梭的《民约论》思想来鼓励他们,“照卢骚的《民约论》讲起来,原是先有了人民,渐渐合并起来才成了国家。”文明种将之称为“精神上的学问”,“不过是‘国民教育’四字。换言之,即是民族主义。不论是做君的,做官的,做百姓的,都要时时刻刻以替民族出力为心,不可仅顾一己”。学生经过了文明种鼓励,人人以国民自命,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救国”的行列中。要言之,卢梭“主权在民”的判识成为自清末以来最为激励人心的政治动员口号之一。
      相对而言,改良派基于政治安定的考量,不主张革命。黄遵宪在一通致梁启超的书札里就指出,“今以中国麻木不仁痛痒不知之世界,其风俗之敝,政体之坏,学说之陋,积渐之久,至于三四千年绝不知民义民权为何物,无论何事,皆低首下心,忍受而不辞,虽卢骚再卢骚千万卢骚至口 舌疲,亦断不能立导之行也。”③
      回到小说《卢梭魂》。表面观之是一部荒诞小说,实则是一部寓言。在“楔子”中,卢梭的灵魂来到中土地狱,遇到黄宗羲、展雄、陈涉,“又将那《民约论》上的道理,仔仔细细的发挥了一回。……从此便在这里,做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卢梭来到“中土地狱”后,开始煽动革命,“你看那班驼背蛇腰,一把胡子的,血凉心死便可不去理会他了。那些青年子弟,都是活泼泼地,可以动得的,把这确真道理,细细的讲给他听。等他明白了,再来这里联络大家,乘时起事,搬倒这一起魔王。大家共和,议些法律,谁道黑暗地狱里不能轰轰烈烈的做一番文明事业呢?”于是,反抗暴秦揭竿而起的陈涉,“真偷着空儿去城里城外,把卢梭的议论播扬起来,引诱那些青年。没有几天,沿街遍巷,也有索读卢梭文字的,也有极口夸赞卢梭的。便是那些不成正气,鬼头鬼脑的,也自随声附和,嘴头上播出‘民权’二字了。”
      冥王把四人送往东方唐人国,又将一号女犯武则天送往唐人国:“安排专制鬼,束缚自由魂。”唐人国早被曼珠人占领。显然,这里的唐人喻指汉人,曼珠喻指满人。四位英雄与武则天都已转世再生,从后文“这座迷魂大阵,陷在里面的还有一人,黄发蓝眼像是西洋模样”也可见出。在唐人国,“那姓朱的人丁成千成万,却没有一个肯替先人争光,也只好算是七零八落的一个破落户罢了。”显然,“姓朱的”乃明之遗民。官逼民反,朱胄、东方英、武立国等占领汉山,打算“夺回唐地,驱尽曼珠人”。朱胄为首的唐人占领汉山的独立峰、自由峡,“造起聚义厅来,管理这汉江、汉山一切的事情。”在少年志士黄人瑞、华复与占山为王的强如虎、郑洪等联合起来,共同反对以女王为首的曼殊人。在华复的建议下,“聚义厅”改为“独立厅”,“端底这‘聚义厅’名目,脱不了那寨主大王的一些习气。此地既然名为独立峰,不如就用‘独立’二字。”他们不再是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造反,其参与推动历史进程的自觉也由传统的“农民起义”变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革命。华复遇到只知八股的迂腐的学堂先生、只知禄与利的举子等,“许多旧党,个个心凉血死,没有一个可以挽回”。黄人瑞则看清“那些唐人在这里的,只是学一套精致的鬼话,妆一身刁钻的鬼形。够得上当洋奴,拍外国人的马屁,便已心满意足,余外的事情,总不管了”。所谓的“志士”不过是“吃革命饭”的空头革命家。失望之余,黄人瑞邂逅会党领袖郑洪,“说起来,唐人还没做牛做马,服属异族吗?怎地大家都是胡装胡服,拖着一条尾巴,学那曼珠人的打扮呢?……趁着此时,有了‘瓜分’二字,轰动大家,大家也好明白这同族异族的界限。然后振作起精神,轰轰烈烈,竖起唐人的旗子,这不是一个好好的机会吗?”
      现实中,革命党也确曾与秘密会党联合,甚至革命党的领袖加入他们的组织,孙中山之于三合会即为一例。但由于革命党与会党的宗旨与组织原则迥异,他们的合作终难修成正果。
      小说结尾再次使用荒诞手法,描写曼珠女王与汉山的战争,朱、黄、华、强四家英雄,一齐陷在女王“妖术”阵里,喻指朝廷对志士的软硬兼施的几种手段:功名、官职与牢狱。正在“朱、黄、华、强四位英魂,被那阵里各样宝物摄住了,心中模模糊糊的摸不着出路”的时候,出现了一位神人:“他便是四千年前唐人中一个领袖,人人都叫他做黄帝。”黄帝抛下来一件宝物――指南针,破了女王的阵,并送给他们一个镇山宝物:自由钟。
      小说以作者怀仁讲述神仙授书作结:“原是一个半通不通的学究,他来的正好。这里有小小的一个说部,命他携去,当作评话,去到那长街短巷一带地方讲说起来,好教人间知俺唐人也能经文纬武,辅世安民,不是那一等做奴、做隶、做牛、做马,永受外人羁绊的。”通过怀仁所提示的下一卷第五回的题目《听自由钟汉山倡义,布独立檄唐国胜欢》,可预见唐人国最终战胜曼珠国取得独立。
      以寓言的形式,小说的排满倾向,始祖黄帝的预言,对于卢梭等的推崇,通过留日回来的少年志士,先有一块根据地,然后联络山大王、会党等形式,都是其时革命派小说中常见的。
      以《狮子吼》为例,在“楔子”里以石屏飞函以及梦的方式将革命的原因及动力讲述了出来,并用“混沌人”寓指汉人,用“野蛮人”寓指满族。与《卢梭魂》的结尾相似,《狮子吼》中也在半空出现了黄帝,“吾乃汉人始祖,轩辕皇帝是也。吾子孙不幸为逆胡所制,今逆胡之数已终,光复之期不远。”以民权村为根据地,文明种传播卢梭的民约论,少年志士孙念祖、孙绳祖等留学国外,狄必攘则去内地联系会党、山大王,从小说中所给出的信息,“且说中国的国民,经此几番风潮,痴梦也惊醒了一些,出洋留学的,日见其多,东南海中一个小岛,产生几位豪杰,后日竟把中国光复转来,变为第一等强国。”也可见出其对未来的乌托邦想象。
      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构拟,自然地以传统帝国体系为其资源,其中“黄帝”的身位恰好是对“皇帝”颠覆之后的“再造”,而不是简单的移置与挪用。这一移挪,可以说隐藏着当时以及后来的知识人之于“新中国”政治考量和设计的全部奥秘,使黄帝纪年与西历――公历对举,将中国文化的历久不衰作为民族认同的逻辑起点,使“祖国”成为具有归属感的情感资源。
      从这些小说类似的情节设置可见出,这类小说有着共同的模式:联络有生力量进行排满革命,并为他们鼓吹的“排满”的“小民族主义”寻找历史根据――以黄帝为中心来重构汉民族的历史。具有革命倾向的小说,为后来中国文学的激进主义、浪漫主义埋下了伏笔。
      
      ①本文所参小说均见:董文成、李勤学主编:《中国近代珍稀本小说》,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②中国之新民:《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新民丛报》第11、12号,1902年。
      ③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02―303页。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清末新小说中的‘救国’想象”(10A01)的阶段性成果
      作 者:郑丽丽,文学博士,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卢梭狮吼声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