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古诗与格律诗 [古诗与新诗]

    古诗与格律诗 [古诗与新诗]

    时间:2019-02-12 05:48: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位报刊的理论编辑坦率地对我说,他爱读古诗,很少看新诗;因为古诗隽永有味,新诗却大多味淡如水。   不能责怪这位同志对新诗有偏见,其实他的话不无道理。不仅诗,一切艺术作品都一样,读者的喜爱不喜爱,完全决定于有味与无味。
      以胡云翼编选的《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为例,这里面有多少脍炙人口的佳作啊!如温庭筠的《忆江南》“梳洗罢”,李的《南乡子》“乘彩舫”,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欧阳修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且不说李煜、李清照、苏轼、辛弃疾诸大家的那些力作。这些词的共同特点是状景画意清晰,写人情态百出。它们各以其抒情的深切,构思的精巧,语言的凝炼,韵律的优美和谐而新人耳目,沁人心脾。
      自然,应加说明,也绝不是古诗就一概都有味。其实,现在人人共赏的古典诗歌,乃是时间老人在古代诗歌的汪洋大海里为后人寻获的珍珠。如果你有耐心读完卷帙浩繁的《全唐诗》,那么你将发现,作为古诗的黄金时代的唐代诗歌,其脍炙人口之作也是如同沙里淘金,不是俯拾皆是的。因此,如果把经过千多年选了又选的古典诗歌的‘尖子”,与只有六十多年的新诗的‘大面积”比高低,显然有失公允;或者简直可以说它们之间没有对等的可比性。
      然而,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些禁得住时间检验的古典诗歌里得到启发,使新诗能尽快摆脱平直浅露的现状,使人能读之津津有味呢?完全应该这样。要言之,古典诗歌的艺术力量,主要来自抒情味浓,来自对生活的真有所闻、实有所感,来自它艺术表现上的意境美、凝炼美和音乐美。而这些,正是时下新诗中一些平庸之作所缺少的。
      这里,我之所以要特别指明新诗中的一些平庸之作,因为新诗不是全都不可读。其实,只要不是怀有成见,只要肯化些沙里淘金的工夫,新诗中同样有短小精美之作。且随手摘抄下面这首题为《回赠》(组诗《海浪溅湿的诗笺》之一,作者汤世杰,载一九八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小诗:
      
      迎接曙光月色,
      海用妩媚的笑;
      回答狂风骤雨,
      海以骇浪惊涛。
      是的,海呀――
      告诉那些小小的溪流吧:
      不要廉价地出售歌声,
      不要没日没夜地喧闹……
      
      这不是写得很有水平吗?第一,它有深切的寄意;第二,它的形象既清新又饱和着感情;第三,它的语言也凝炼优美。虽然作者是不见经传的无名小辈,但我却觉得近年来一些闪烁着生活的露珠的晶莹有味之作,多半乃出自活跃在生活第一线的无名小辈之手。
      因此,我觉得,与其说新诗无可读的,倒不如说我们应该有一位慧眼独具的编选者,象清孙洙编选《唐诗三百首》那样,能及时编选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诗三百首》。这个选本,将不问作者名声的大小,而只问诗作的是否合乎入选标准。如果真是闪闪发光之作,那怕这位作者一辈子就写过这么一两首诗,也不应让它湮没无闻!作品的说服力是无声的,它将会迅速纠正一些人对新诗的偏见。我们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诗歌爱好者,多希望能有一本精妙的、真正回响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最美好的感情的新诗选本啊!

    相关热词搜索:新诗古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