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现代书法的追求的境界 大书法境界的追求

    现代书法的追求的境界 大书法境界的追求

    时间:2019-02-27 05:40: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古代的书法大家大抵以官员居多,今天似乎官员能精于书法者,实不多见,个中原因相当复杂。在我看来,王羲之的书法境界不是每个书家都可以达到的,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书法家。殊为不易!今天书法普及了,但水准高度未有根本性的提升。普通书法人与真正书法家的区别在于:书法家学富五车,书法诸体皆善,而且对笔法、书法史了如指掌。他们静心于创作和理论的双头并进,而不把谋生手段赚钱看重。在普及和提高当中,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书法境界提升。是要出现一些代表时代水平的高水平之作。
      
      一 在书法艺术中伸展文化元素
      
      赵学敏作为一位官员,书法达到了专业水准。这确乎是不多见的。他从小酷爱书法,临池不辍,娴熟各种书体,尤以楷书、行书、草书擅长。他的草书从于右任标准草书入手,对二王行草杂帖、《圣教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自叙帖》和王铎的草书等下过相当的功夫。他一方面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另一方面全面治书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主编《历代书法名帖经典》系列,多次组织海峡两岸书法大展,提出“人民书法”的理念。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等报刊发表书法作品,作品还多次被《新华文摘》转载。
      中国书法是用毛笔写,“惟笔软而奇怪生焉”。汉字是书法的基础,只有将汉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才是好的书法。有些人将书法同绘画太多地联系起来,甚至将书法弄成图画,这不是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和出路。书法创作和研究应该有正气,要保持中国文化正脉中的“书法文化性”。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注意到赵学敏先生挑选的书写内容与人不同,一是尽可能少写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而是出经入史地书写儒道经典中的名篇名句,如书写《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且尽可能在精神世界中展示自己的襟抱,书写自己戛戛独造的诗文,而是不再流连于一些书写了千遍万遍的小诗词中。他的对联“天不言而日往月运,地不言而山高海深”,用笔颇有碑帖合一之势,书法与文字合一的微言大义,唯有拈花微笑者方能深悟其中三味。
      观赵学敏的书法,能够通过墨的浓、淡,正锋、偏锋、侧锋,写出大小不同、意态各异的心情,写出正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写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而且,透过他的书法内蕴的深厚学养,我看到他的书法笔意中潜在的中国文化的功底,其中丰富的文字学、文化学、书法学知识,使之能把书作写得大气磅礴。从他身上我看到官员的学者化的趋势。
      赵先生提倡“笔墨当随时代”。坚持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书法的文化形态,他以人为本,主张书法要激活时代精神,通过书法的独特内容和线条形态表征时代精神。他弘扬中国传统的书法,倡导学者书法,以我手写我心,创作了一大批表征时代风貌和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自己撰写楹联、诗词,并用自己独特的书法语言表达出来,还乐此不疲地为全国各地书写大量牌匾、楹联、条幅,以书法精品相馈赠,并为民间题写了大量店名、著作名及序言和纪念碑文等,被人们称为“时代的笔手”。可以说,赵学敏是有人格襟抱有个性、有风格,还有学识、学术底蕴的书法家,一直为提升人们的书法欣赏水平而努力。我注意到,今天很多做学问的人不写书法也不关心书法,而书法家大多也不关心文化和学术,两边于是相脱离。像康有为、于右任这样的大学问家,同时又是书法家,像鲁迅、胡适这样的大学者,同时书法也写得很好的,越来越少。那种精通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书法与哲学、书法与佛学、书法与心理学等等的文人型书法家,可谓凤毛麟角。因此,我认为推出一批书法大家,普及与提高当代中国书法,以及如何出一批既懂学问又懂书法的大师级人物,应该成为重要问题加以研究。
      
      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专业的书法家,相反,倒是文人在精通经史子集之后,用我笔写我心,在笔墨中重新展示自己的心灵的踪迹。赵学敏书写《般若波若蜜多心经》上千幅,被社会政要和文化名人收藏。从其间不难看到其书法的文化厚度,同时也可以看到赵学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精神高度。他还在韩国、日本、泰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发表书法作品和文章。在获得国际审美共识的形式框架中,注入中国书法文化的民族精神和东方魅力。在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在南京举办个人书法展后,他将义卖书法款项63万元全部捐献给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用于大熊猫馆舍恢复重建。这些,都使我们体会到这位书法家对家国宽博的爱,对社会对人民深切的感恩回报的情怀。
      从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中凸显了技法升华以后的文化精神高度:书写是人的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手指手腕运动书写并非是一种纯技法活动,相反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的活动的踪迹――书写的是一种古代延伸而来的文字,文字后面连接着的是历代思想,思想后面连接的是当代人的精神。所以,书法是思想和精神、历史和当下的直接呈现,书法与中国文化、书法与哲学、书法与佛学、书法与心理学的关系非常深厚;同时,书法与文字有非此不可的关系,在“结绳记事”的时代,人类的思维还相当模糊混沌,一旦戳了七窍而突然精神顿开时――人创造了文字,这时“天雨粟,鬼夜哭”,可以说是“惊天地而泣鬼神”。文字的发明创造使得人类一下脱离了蒙昧时期,变成了超越于众生众物之上的一种“精神性存在”。事实上,书法是一种文化交往的共识,人如果不再书写。他就只是内心独白而难以表达。一旦他用笔写下,就需要“主体问性”的理解,也就是说,需要我与你、我与他、我与人类的沟通。这使得人类终于走出了局限性的区域性,单个性而变成了他者性、主体性、文化连带性以及世界性。观赵学敏的书法作品,我们不难看到其中透出的对书法创作这种精神活动的尊重。他提出书法的人民性和文化性,倡导书法文化价值观,倡导书法背后精神的哲学和超于哲学之上的人类交往的生存模式,这正是书法书写的根本意义所在。
      
      
      二 坚持守正创新的大书法境界
      
      赵学敏先生的书法却能够超越日常书法中的少字数或短诗文的轻松挥笔,敢于对“大书法”创作的极限加以;中击,写出了草书《兰亭序》、草书《千字文》和楷书《三字经》这样长幅巨制作品,尤其是写出数千字的大作品的――王金铃的《奥运赋》。全赋不但具有古文赋体的雄浑,而且有鲜明的时代文化气息,并且以2008个字暗合中国2008年举办奥运的时间。全文文辞优美,意蕴深远,为赵学敏的书法再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型文化平台。
      要在长18,2米、宽1,46米的鸿篇巨制中草书《奥运赋》,写2000余字的《奥运赋》殊为不易,因为同样的字重复太多,而且文字数千言,绝非激情凸显一挥而就所能达到。可以说。这幅作品见证了赵学敏的书法功力和爱国激情,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和黑龙江省美术馆等展出,受到书界的关注与好评,以至于一些著名书法评论家认为“像他这样一位 高级领导干部达到这样水平的还不多见”。
      作品开篇书写“廿九奥运在京。全球为之呼吸,亿万为之伫目,旷世无前。”用笔铺张凌厉,大气盘旋。及其写到“破旧标新,记录无极限之说;昨是今非,王者无常岁之冠。击心震魄,竞者吁吁。观者吆吆,天下为之倾倒。人间为之疯狂,遂成寰宇无匹之大观也。”用笔转快。气势夺人。再书写到:“雅典易旗,北京接帜,五环在握,奥运移宅。新主北京,千年古都,中华腹心,形胜天下。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南襟河岳。北枕居庸。九陌辐辏,八方咸通。吸纳五洲,进出万邦。”赵先生那拳拳爱国之情、欣欣国威之意,从笔尖流淌而出,文字与书法达到水乳交融之境。
      
      最后,书法家必须处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在《奥运赋》的终段:一连出现了19个“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纳天下之意愿,融北京于一会。大哉斯旨,同一个世界:天同圆。地同方,日同时,人同心,情同怀,行同宗,竞同规;同一个梦想:同此希望,同此追寻,同此期盼,同此理想,同此祝福,同此收获,同此荣耀也。百年一会。永世遗芳。大同之梦,尽圆北京奥运矣”。其语意之峻急,情绪之高涨,境界之廓大。使得书法家心手双畅,情随字往,相当巧妙地处理好19个“同”字,使他的作品达到曲终雅奏之效。在我看来,北京奥运将中国书法这一东方文化元素作为一个突出的文化符码植入奥运精神,成为本届奥运获得人文价值认同的重要原因。奥运会徽中充满动感的书法篆刻美学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得到整个世界普适性认同。而这件《奥运赋》无疑也成为文化奥运中重要的文化景观。
      最近,赵学敏先生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中提交了一份提案――建立中国书法馆。他作为第一提案人发起,得到了沈鹏、欧阳中石、靳尚谊、覃志刚、张海、刘大为、邵秉仁、王明明、申万胜、周海婴、潘公凯、陈建功、李瑞英、刘长乐等42名全国政协委员的积极响应。无疑,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在赵学敏先生看来:中国书法馆建设,将成为中国书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将是中国作为书法母国的标志性建筑,它将对提升国家文化形象、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推动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赵学敏先生的书法作品,当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文化空间,要成为书法大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赵先生对书法文化的努力,在他一步步文化书法的实践中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我坚持认为,书法的最终境界取决于文化境界和人的境界。书法大家于右任、沈尹默、启功都是饱学之士,巍然书法教育大家。大气盘旋的文化精神可以去掉书法的俗气、金钱气、酒肉气,使书法作品呈现出通体光泽和感人境界。于右任先生在《百字令题标准草书》中说:“草书文字,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甲骨而还增篆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现,秘诀思传付。敬昭同志,来为学术开路。”可以说,于右任先生没有仅仅阐释草书技法问题,而是想通过推行“标准草书”来促进一场文字革命,并进而达到“来为学术开路”的高度。可见于右任先生写草书,其根本仍然落实在“学术”、“文化”发现上。那些仅仅看到标准草书的笔法结构的,实在是没有体会到先生书法背后的文化深意。
      我想。赵学敏先生的致力于书法的本意不在书法技法之中,而在书法文化正大气象和书法国民精神提升之中!无疑,这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正脉。也是中国书法新世纪守正创新的大道!

    相关热词搜索:书法境界追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