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浅谈两希文化与但丁《神曲》:但丁神曲在线阅读

    浅谈两希文化与但丁《神曲》:但丁神曲在线阅读

    时间:2019-03-01 05:37: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但丁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同时也被称作“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他的作品《神曲》既不同于古希腊的悲剧,也不同于基督教文学,但两希文化的影子都绰约可见。   《神曲》不仅运用了大量两希文化中流传的经典,而且在思想上结合意大利的实情综合二者提出了人类到达至善境地的途径,就是通过带有理性色彩的爱获得拯救。
      关键词:但丁;《神曲》;两希文化
      
      一、两希文化的影响
      古希腊一罗马文学与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是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二者投射、蕴藉了人性中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文化内涵,对后世的影响及其深远。
      西方文学存在着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两重性。古希腊一罗马文学与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被称为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前者以酒神精神为主导,情欲被认为是人之与生俱来的快乐之源,追求情欲的满足,与追求荣誉一样是个体生命意志与价值的实现。蕴含的是一种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世俗人本意识。在整个古希腊神话世界中,无论是天神宙斯,还是阿佛洛狄特和赫拉,抑或是英雄阿喀琉斯和伊阿宋,他们都显示了远古人类的无穷生命活力,他们的行为充满了个性和对个体精神、生命的肯定。
      后者以日神精神为主导,希伯来一基督教所谓的人的“原恶”实乃人之自然欲望。由于把人的自然欲望界定为人之“恶”,因此,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化就成了一种抑制人的自然欲望,规约人之生命意志的理性型文化。在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学中,人的欲望被来自于上帝的理性制约着,人物形象因此显出了上帝般的崇高,却缺少人的灵性与生机,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即或做出伟绩的先知也不再有古希腊英雄的个性,他们的伟绩不过是上帝意志和伟力的彰显。而上帝也不再像宙斯那样向人的方向靠拢,而是体现出高高在上的充满理想道德色彩的神性。这一方面表现出人对自身理解的一种升华,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人对原始生命力和个体生命价值的轻视和压抑。
      在不同时期,两希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古罗马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的直接继承,虽然古罗马人对法治的建设表现出对理性精神的追求,但是当罗马后期将纵欲推到了极致,基督教作为对人的一种带有超越性终极性关怀的宗教,上帝被看作能制止由“原恶”造成的人欲泛滥的救世主,很快被中世纪欧洲社会中的人所接纳。但是当世俗教会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极端之后,人的生命的本能冲动、个性的合理要求、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教会的教义视为罪恶的和无意义的,人性遭到了严重的压抑。不仅如此,当宗教信仰的狂热和专制酿成了种种战争,并出现了宗教裁判所,人们对它的反叛也就在所难免,对新的文化模式的追寻就成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也就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作为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国家之一的意大利也在积极从两希的文化碰撞中寻求新的出路,而在佛罗伦萨这个个性主义、自由主义发展得较为充分的地方但丁应运而生。
      二、但丁《神曲》对两希文化的传承
      但丁自称是古罗马人的苗裔,其家庭属于佛罗伦萨的古老贵族。他在10岁前就攻读完了古代罗马作家维吉尔、奥维德和贺拉斯等人的作品。并对罗马诗人维吉尔十分崇敬,在《神曲》中称他为“导师”,“智慧的海洋”,还说“你是众行人的火把,一团光荣归于你。”称自己是他的学生和继承者。
      但丁九岁时爱上贝雅特里齐,但贝雅特里齐24岁华年早逝。但丁用《新生》表达自己的深情,并在最后说“不再谈论这位圣女,直到更配谈论她的时候”,并希望能用毕生的精力,“为她说出前人为任何女子都未曾说过的话”。这样的结尾,为诗人后来写作《神曲》埋下了伏笔。
      但丁早年也曾热衷于世俗党派之争和个人荣誉的追求,但并未如愿,这促使他重新审视人文主义和基督教文化。对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戒律与教会制度和佛罗伦萨人纵情享乐都表示出一种不满和忧虑。人类该怎样才能获得灵魂拯救,是他这个阶段积极探索的问题。于是把这种思考通过《神曲》表达出来,全书共100歌,分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三部分。
      在《神曲》里有大量的《圣经》及基督教的其他传说以及自古希腊至中世纪的各种异教故事。
      但丁相继描写了数百个人物,其中不少出自《圣经》,他们带着各自的行迹和寓意进入故事,成为诗人建构其宇宙三界时不可或缺的艺术材料。例如,行邪术的西门企图用钱买到上帝恩赐的权柄,被打入惩罚买卖圣职者的第八层地狱第三恶囊旱受苦。万恶之首琉西斐(即魔鬼撒旦)被置于地狱最底层,他口衔出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示意头等罪孽是叛卖恩主。与地狱遥相呼应的另一极是天堂,在天堂的最高处,圣母玛利亚身边簇拥着彼得、约翰、路得、犹滴等众多圣经名人的魂灵,他们构成一朵巨大的白蔷薇,沐浴在三位一体上帝的圣爱中。介于地狱和天堂之间的是炼狱,在炼狱山的七层平台上,一系列圣经人物以其独到的内涵对但丁的宇宙观做出生动诠释。读者从惩治骄傲罪的第一平台上看到因骄致祸的宁录、扫罗、罗波安、西拿基立和荷洛芬斯,从惩治嫉妒罪的第二平台上看到因妒杀弟的该隐;从惩治愤怒罪的第三平台上看到狂暴的犹太打手,他们将敬虔温顺的司提反置于死地;从惩治怠惰罪的第四平台上看到因惰受罚的以色列人,他们出埃及后畏惧艰苦,滥发怨言,不愿跟随摩西行进;从惩治贪婪罪的第五平台上看到因贪受罚的亚干和撒非喇;从惩治贪食罪的第六平台上看到基甸的大群士兵,他们跪在河边喝水,露出贪食的丑态;从惩治贪色罪的第七平台上看到所多玛和蛾摩拉人,他们因滥行鸡奸被天火毁灭。
      炼狱山的七层平台上弥漫着“礼拜的气氛”,“傲慢、嫉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等七种罪孽都通过一种与弥撒中的忏悔仪式类似的正规程序而一一得到涤清”,程序之一即吟诵圣诗,无论在哪层平台上,亡灵们都会吟诵一段引自《论福》的诗句。《论福》是言辞精辟、意味深长的耶稣训诲诗,位于“登山训众”之首,论述有幸进天国者应该具备的德行,以及将会得到的诸种福分。应具备的德行包括自觉灵性贫乏、内心感到悲恸、渴望按上帝旨意行事、以仁慈之心待人等,其共同内核一如耶稣对古代诫命的概括――首先是“爱上帝”,其次是“爱人如己”――说到底是一个“爱”字。但丁认为“爱是最大的幸福,是天堂;而失掉爱是最大的痛苦,是地狱”。介于天堂和地狱之间的炼狱用以涤除七大罪,七大罪无不溯源于运用“心灵之爱”时所犯的错误:或为爱之反常――爱以己过人为骄,爱他人有祸为妒,爱无端伤人为怒;或为爱之缺失――爱行为冷漠为惰;或为爱尘世享受过度,以致堕落为贪财、贪食、贪色。七大罪皆由爱之失当造成,而《论福》则引导人拥有真爱,二者显然内涵相通。但丁因此将《论福》中的诗句精心运用为涤除七大罪的指针,于是,在不同平台上受罚的亡灵们便唱出针对各自罪孽的诗句:犯骄傲罪者唱的是“虚心的人有福了”,犯嫉妒罪者唱的是“怜恤人的人有福了”,犯愤怒罪者唱的是“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犯怠惰罪者唱的是“哀恸的人有福了”,犯贪财和贪食罪者唱的是“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犯贪色罪者唱的是“清心的人有福了”。
      此外源自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如帕里斯与海伦,阿喀琉斯等比比皆是。
      以上是但丁《神曲》在形式内容上对两希文化的传承,在思想上,《神曲》融合了两希文化并有所发展,这在他游历的过程中有所体现。
      诗开篇的“黑暗的森林”象征着迷途。拦住诗人去路的一狮、一豹、一狼代表着野心、淫邪和贪欲以隐喻的方式告诉人们这三种丑恶的情欲,是人类走向光明的障碍,不过,但丁与基督教的“原罪论”不同,在他看来,丑恶的欲并非人之本性。人的天然的本能欲望并不等于“恶”。在游历炼狱时,诗人与维吉尔讨论“爱”的问题。这里的“爱”也即本能欲望或自然之爱欲将自然之爱上升到“历时最久的地方”,就成了真正的爱,成为善,这里的关键是要由理智去引导。在诗人误入迷途,代表人的理性的罗马诗人维吉尔,出来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
      地狱第一层为“候判所”,那里居住着没有受过基督教洗礼的灵魂。第二层里,耽于色欲的灵魂被暴风雪与冰雹卷动着,不断飞舞,永无休止。虽然在听完弗兰采斯加向他倾诉了她和保罗的爱情故事后,他竟然“因怜悯而昏晕,似乎我将濒于死亡,我倒下,如同一个尸首一样”。但那些被宗教教义认为是“好色者”的“古代美人”,诗人一概将其安置在地狱中,因为他认为他们在爱的问题上是失度的,但内心又给予了深深的同情,最终他还是认为要让理性守护爱欲。第三层收的是犯饕餮罪者,罚他们身陷泥坑,遭狂风暴雨之苦;第四层是犯贪婪挥霍罪者,他们在这层地狱相互漫骂无休止地撕打;第五层是惩罚生前动机发怒的灵魂,他们赤身裸体在一潭污泥浊水中彼此撕打你撞我咬,拳打脚踢,人人打得皮开肉绽;第七、八、九层对一切迫害人民的暴徒、残杀人民的暴君、损人利己者、贪宫污吏、高利贷者、伪君子、狡诈贪婪的教皇和背信弃义背叛祖国卖主求荣之辈的惩罚更加严厉。《神曲》在这部分是士人借以表达对现实人生的思想探索。尽管它的总体构思建立在基督教关于“来世报应”的基础上,但却处处流露了但丁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炼狱具有赎罪的性质,比地狱的惩罚轻,炼狱山共分九尾除炼狱山山脚之门和山顶上有“地下乐园”两层外,其余七层任着犯有七大罪恶的灵魂。其七大罪恶是傲慢、嫉妒、忿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罪灵在这里要受净火烧炼,洗涤罪过底然后逐步升级到山顶“地上乐园”。
      诗中维吉尔对但丁说:“理性在这点上见到的,我能够对你说,超过这一点那是信仰的事,还是等候贝雅特里齐吧。”贝雅特里齐既是凡人也是神明,既体现但丁童年时的人的先天爱欲,同时作为但丁心中的天使,经过理性升华,又具有信仰之爱的色彩。贝雅特里齐叫但丁为肉欲的罪而哀伤,因为在她死后,他在灵魂中玷污了她的影像。天上的童女们来向贝雅特里齐求情,请求她将灵魂之美显露给他看。但童女们警告但丁,不能直接凝视她,只能注视她的双足。贝雅特里齐引导他和斯塔提乌斯来到一处喷泉,从喷泉里流出两条小河忘川及优诺河。但丁饮了优诺的河水而涤清了罪。于是,他现在重获新生了,并“被导致宜于上升于群星”。贝雅特里齐将但丁的爱引向上帝之爱,并最终获得拯救。这是但丁通过自己给人类找到的一条获救之路――从理性到信仰,而带有理性色彩的爱是不可或缺的。贝雅特里齐带领但丁游天堂。而这是人的灵魂走向至善至美的过程中信仰(爱)的引导的隐喻。
      三、小结
      《神曲》不仅在形式上运用了大量两希文化中的经典题材,而且在思想上综合二者提出了人类到达至善境地的途径,即通过带有理性色彩的爱获得拯救,这既包含了人性的关怀,又带有理性的超越,浓缩了诗人一生对理想人性和理想社会的思考,是一部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伟大作品。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学初步》,雷体沛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版。
      [2]《神曲》,朱维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3]《圣经与文学阐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4]《基督教思想文化的演进》,赵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版。
      [5]《晚期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范明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第一版。

    相关热词搜索:但丁神曲浅谈化与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