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企业软件:“魔兽”争霸?

    企业软件:“魔兽”争霸?

    时间:2020-03-17 12:27: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今后很长时间,全球企业级应用软件业将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命题:只有大而全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于未来。如果将视野放宽一点的话,这个市场并不仅仅是Oracle与SAP的世界,甚至未必由它们来决定行业命运,软件业传统的“四国大战”中的其他两个角色—微软和IBM在其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Oracle与SAP之间爆发的不是局部战争,而只是全球软件业寡头混战的前奏。

    SAP和Oracle如同皇马和巴萨,每逢“颠峰对决”之际,双方必定有一场唇枪舌战的激烈交锋

    寡头之战

    黄雀在后

    本地厂商面临洗牌

    寡头之战

    本刊记者|辛云勇 张炯

    2005年7月6日对零售行业方案提供商ProfitLogic公司的收购,是Oracle收购年中的最近一单。在过去的7个月时间里,如果加上对PeopleSoft(仁科公司)的收购,Oracle已经将6家软件厂商收入囊中。对Oracle的这些举动,人们似乎已经开始习以为常。

    但Oracle愈来愈清晰的软件路线和咄咄逼人的态势却让SAP的神经日益绷紧。2005年7月6日,SAP在中国相当高姿态的举办了它的首届技术创新大会,同时高调亮相的还有SAP的ESA路线(企业服务架构)及NetWeaver平台。如果说之前对Oracle攻击性的商业言论,SAP只是在言语上给予回应,那这一次SAP开始动真格的了。

    在创新论坛上,当被记者追问“如何看待Oracle推出的脱离SAP计划”时,年轻的SAP执行董事夏嘉曦(Shai Agassi)撇着嘴说,“他们推出的这个项目叫做‘使用Oracle代替SAP’,但是Oracle还没有用Oracle取代Oracle的产品”(Oracle直到现在还在使用SAP的应用软件)。尽管早在几年前ESA的概念和NetWeaver产品就已经存在,但SAP选择这个时候在中国以“技术创新大会”的名义翻新一遍,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在企业应用软件上,SAP并不像Oracle说的那样老态龙钟而保守。

    2005年7月11日,在由SAP赞助的《2010商业展望》白皮书中国部分讨论会上,SAP全球CEO孔翰宁对Oracle和其创始人兼CEO拉里·埃里森直接表示了德国人似的不屑。在回答本刊记者关于“如何看待Oracle要做大而全的软件公司”的提问时,孔翰宁很干脆的否认了Oracle的路线,并提出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上,只有像SAP这样以流程为中心的公司才能笑到最后,而不是以数据为中心的Oracle。SAP大中国区总裁西曼则以中国市场上Oracle原有客户向SAP倒戈的事例,对Oracle 2005年6月抛出的“脱离SAP计划”给出回应,并“嘲笑”了Oracle 2005财年的表现。

    这一言论迅速引起Oracle的强烈反应。3天后,在Oracle应用软件战略媒体交流及2005财年汇报会上,其全球应用策略高级副总裁Jesper Andersen以及华北区总经理李翰章将孔翰宁和西曼的言谈视为“某些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许之前的市场因为大家都忙于“吃肉”,而顾不上竞争对手的举动,但当市场被瓜分得差不多时,这种已经达到“抠字眼”地步的“口水战”开始渐渐被大家所熟悉。尽管这只是全球软件业进入寡头竞争的前戏阶段,随后的高潮部分如何变化谁也难以预料,但双方这次 “拼抢”却聚焦了全球企业软件厂商的目光。

    亲密已逝

    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SAP与Oracle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在过去的很多年时间中,两者也曾一度是合作紧密的兄弟关系。

    1972年,由于IBM在企业应用软件业务上的忽视,哈索·普拉特纳与其他4位IBM德国分公司的工程师同事一起创办了SAP。而埃里森在1976年“非常认真”地阅读了一篇介绍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的文章,这是IBM研究人员发表的一篇论文,当时的IBM并没有意识到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的美好未来。第二年,埃里森就和另外两个合伙人正式成立了Oracle公司,力攻关系型数据库市场。

    1997年Oracle开始大力开发并推广企业应用软件产品之前,Oracle与SAP一直相安无事。由于应用软件必须运行在数据库上,SAP曾是Oracle数据库产品在全球最大的分销商之一,普拉特纳还曾直接打电话到埃里森的办公室要最新的数据库产品资料。尽管开始交恶之后,SAP已经有意识放弃与Oracle数据库产品的亲密关系,但至今仍有50%的SAP应用软件运行在Oracle的数据库上。

    在埃里森的解释中,Oracle插手企业应用软件源于他“突如其来的灵感”,他说Oracle应该开发一套应用软件,来与它的数据库进行完美结合,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没有这个实力。而微软在Office套装软件所取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让一直想把比尔·盖茨拉下马的埃里森更是希望将这一微软式的成功方式在企业级应用市场上如法炮制。

    普拉特纳当然不会“原谅”埃里森的野心。此后,他将办公室从德国搬到了美国,并直接管理美国市场一直到现在。最近的美国企业应用软件市场数据表明,SAP在Oracle的家门口已经拥有超过40%的市场占有率,而这还是在Oracle收购了PeopleSoft之后。如今的普拉特纳已经将SAP的全球执掌权交给了孔翰宁,在更多人看来,他似乎更愿意在美国与埃里森斗个胜负出来,这也包括在两人的共同爱好—帆船竞技上。普拉特纳的“赞美黎明”号曾获得过悉尼帆船赛世界冠军,而就在这场比赛中,埃里森的“沙扬娜拉”号败北,并被普拉特纳羞辱了一番。

    这些都是埃里森难以忍受的事实,在四处宣扬“微软是个魔鬼”和讥笑IBM“拼车方案”之后,埃里森开始对SAP表现出同样的敌意。从2003年年中Oracle提出收购PeopleSoft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里,埃里森一边忙着与收购对象谈判,一边不忘对SAP的企业应用软件方案进行攻击,就在2005年7月SAP创新论坛前一个月,埃里森还在对外界反复表示“SAP的产品是采用数十年前的专用语言编写的,而Oracle的Fusion技术则全部基于业界的标准”。这是两者之间口水战的“直接导火索”。

    其中埃里森极度傲慢自大的一面也被迅速放大,一个年逾60岁的男人让更多的人见识了他“坏孩子”的一面,但如果仅仅认识到这一点,就过于片面了。对于深受日本文化影响的埃里森来说,好斗的同时还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谦卑,这也是他在Oracle刚刚创立时希望定位的企业文化,他希望这两者能够保持一种“美妙的平衡”。这也体现在过去两年来Oracle让人眼花缭乱的一系列收购行动中。

    自下而上Vs.自上而下

    2004年9月,Oracle开始了自己的重新定位,埃里森正式对外宣布Oracle要做“大而全的软件公司”,这意味着Oracle的业务范围将涵盖底层数据库、中间应用平台以及应用软件3个层面。2005年4月,Oracle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兼应用软件负责人Mark Gibbs对记者详细阐述了Oracle实现这一目标的充分必要条件。在Oracle眼中,现在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的格局只是暂时现象,SAP的霸主地位最后将落入Oracle囊中。

    而在此之前,2004年年底,经过18个月的拉锯战,Oracle和PeopleSoft终于达成协议,Oracle以103亿美元收购PeopleSoft。

    “在过去18个月内(Oracle并购PeopleSoft持续的18个月),我非常感谢拉里·埃里森,可以说他对我们的帮助很大。”SAP全球运营部门总裁莱奥·阿普赛克(Leo Apotheker)的话里不无调侃。但事实上,在5月31日结束的2005财政年度里,Oracle在亚太地区的总收入达17.13亿美元,比2004财年增长了15%,并购PeopleSoft为其全球应用软件许可业务收入带来了52%的增长。

    紧接着Oracle又在2005年完成了一系列收购,对象包括零售软件公司Retek和ProfitLogic。配合以埃里森去年提出的Linux、企业级软件、网格计算等三个技术发展方向,作为SAP最大的竞争对手,Oracle正在一步一步从自己擅长的数据库、中间件领域向应用软件方向扩张,以期与SAP一较高低。埃里森的“自下而上”策略咄咄逼人。

    SAP当然不甘示弱。除了指定多家数据库厂商合作,以降低对Oracle数据库依赖之外,SAP对Oracle提出的技术发展策略也制定了针对性的举措。据SAP首席财政官Werner Brandt介绍,SAP计划将增长巨额收入的关键从它的核心ERP交易转移到由合作者和ISV在它的NetWeaver平台上产生的分析合成应用软件上来。SAP显然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应对策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IBM一直宣称不会与应用软件厂商发生正面冲突,蓝色巨人仿佛更喜欢结盟。但作为全球最大的中间件公司和数据库公司之一,拥有强大IT咨询能力的IBM令所有对手感到如芒在背。Oracle和SAP最近这一连串动作,迫使IBM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临与“小兄弟们”无法回避的竞争,是拱手让出市场,还是将他们统统拿下。

    而基于个人市场的增长缓慢,希望能在企业级市场有所突破的微软的动作更是微妙。针对Oracle收购PeopleSoft,它曾经考虑与SAP 合并,但由于交易的复杂性和两家公司的整合等问题,最终没有谈拢。后来尽管在Oracle—PeopleSoft合并案庭审中作证时声明不进入大企业应用软件市场,微软还是公布了一项帮助包括大企业客户在内的PeopleSoft客户向微软软件产品移植的计划。

    Oracle的变化让所有软件公司都感觉到,企业应用软件已经不能孤立看待,围绕在它周围的中间业务平台和其他整合性的中间件产品以及底层数据库已经一体化,成为今后关乎纯应用软件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IBM在其中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强大的行业咨询能力、庞大的中间件体系以及数据库产品都是其他竞争者难以比拟的,而让Oracle一直担忧的事实还有,微软是否会将它在Office套装软件上的成功经验复制到企业应用软件领域,目前看来,这很有可能。这些也是SAP和其他兄弟厂商同样担心的内容。而在此之外,遍布全球角落形形色色的中小企业应用软件厂商的势力也不容忽视,尤其是那些行业专著性明显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它们手中握有的资源往往是类似SAP和Oracle这样的软件公司难以企及的。

    决战中间件

    所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运动最终正在酝酿一场大决战,面向服务架构(SOA)的中间件平台才是决战的核心。“谁掌握了中间件市场,谁就获得了对未来的企业软件应用进行控制的话语权。”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在这场决定企业软件市场未来格局的战役中,IBM、微软、Oracle以及BEA这些平台软件商早已重装上阵。SAP也自2003年宣布SOA计划—企业服务架构(ESA)和中间件产品NetWeaver以应对来自各方在平台层次的竞争,简化SAP应用软件与第三方应用软件之间实现快速集成的过程。

    从SAP内部来看,ESA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因为不仅要对自己原来的软件进行体系架构上的变化,也显示了传统上拥有自治王国的SAP正在逐渐敞开心扉。有人认为,SOA是目前SAP不得不走的路,也是惟一可行的出路。

    但从外部来看, Oracle前段时间所宣布的Project Fusion(软件合成工程)与SAP的ESA、NetWeaver针锋相对。同样,IBM的WebSphere软件以及BEA系统公司WebLogic套件的功能和NetWeaver的功能相差不多。另外,微软也有基于.Net的类似系统。中间件决战鹿死谁手,尚需时间由市场来检验。

    其实,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无论是Oracle的“大而全”战略还是SAP的“大联盟”手法,软件厂商们的目标非常明确,无非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在调整、变化,希望借此把握市场先机。而谁能有幸拔得头筹,也完全靠的是用户对其产品的认可。

    然而这年头用户们再也不会跟着概念跑了,正如康宁公司的业务过程设计主管比尔斯所说,“每年都会有新概念问世,中间件平台?那要看好不好用。我们不再需要新一代的‘杀手级’应用,我们要成为明智的买主”。

    企业老板们不想再花更多的钱完成更多的工作,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最大幅度地挖掘现有资产的潜力。就像花钱去看皇马和巴萨的比赛,“我们不想看推销纪念品,也不想看新闻发布会,唯一想看的就是比赛和进球”,球迷想法很简单,如此而已。

    Oracle命题真伪之辩

    “未来只有大而全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命题是Oracle在2004年9月提出来的,直到现在,关于命题的各种争执声音仍然不断。《互联网周刊》记者对相关厂商做了一些采访。

    SAP全球CEO孔翰宁: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想未来的情况是会有几家大型的软件公司,但是同时会有很多小型的软件公司,最难做的是终极规模的公司。正像汽车行业一样,会有几家大型的汽车公司,他们将为小型汽车公司提供一个软件创新的平台。我认为不可能只有一两家公司来主导创新,不可能一两家公司就拥有了所有的智力创新。

    BEA全球产品市场副总裁Bill Roth:如果Oracle缺乏强有力的业务中间件平台,不能对收购的不同公司产品进行有效整合,要实现这个目标将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蓝代斯克全球CEO王茁:尽管蓝代斯克与Oracle所处的市场不一样,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创道软件共同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彭罗生:我认为,像我们这样专注在通信行业做无线管理软件的公司发展前景很好,专业是我们的优势,Oracle这样的公司要进来并没有那么容易。

    如果拉里·埃里森的判断没有错,一直以“集团军”面貌出现的IBM、惠普,以及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微软,毫无疑问将会把市场格局搅得更乱

    黄雀在后

    本刊主笔|陈琼

    “在未来,大客户只会选择大公司。”这是Oracle的CEO拉里·埃里森在去年年底解释自己进行疯狂收购的原因时所说过的话。其实按照埃里森的本意,他更多的是想说,未来的企业级软件市场将会形成Oracle和SAP争霸的局面。如果他的判断没有错,那么在企业级软件市场上,未来注定不会只有Oracle和SAP两家寡头。一直以“集团军”面貌出现的IBM、惠普,以及在一旁虎视眈眈的微软,都会以各自擅长的方式向核心靠近。

    “大而全”的两面性

    “IBM是否是最棒的硬件制造商?IBM是否生产最棒的软件?IBM是否提供最棒的服务?当然不是!”鲍尔默咆哮着高喊。这一幕出现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微软2005年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面对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多位听众,鲍尔默再次激情演出了口无遮拦的剧目,不遗余力向微软系的应用软件提供商、硬件代理商、经销商、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们推销微软的技术方案。

    当然,鲍尔默也明白,以微软目前在企业级市场的实力,短时间内很难在IBM身上占到什么便宜。就算IBM没有生产和提供最棒的硬件、软件和服务,但IBM有最棒的整合能力。而且,在IBM最近刚刚改组了全球服务部、重新调整了其服务器产品线的形象之后,IBM更加旗帜鲜明的把其硬件、软件和服务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推到客户面前,这样的集团优势,给了IBM软件足够开阔的表演舞台——硬件是基石,服务是上层建筑,支撑中间地带、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的正是软件。

    7月19日,IBM的高级副总裁兼全球服务部(IGS)执行总裁约翰·乔伊斯(John Joyce)宣布正式离开IBM。从影响力上看,乔伊斯是IBM公司内部仅次于总裁兼CEO帕米萨诺的第二号人物,曾代表IBM来华出席了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签字仪式。在7月18日IBM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乔伊斯掌管的IGS在第二财季共签下了价值146亿美元的服务合同,营收为120亿美元,同比增长6%,已经占到了IBM第二财季222.7亿美元总营收的一半以上。

    随着乔伊斯的离开,IBM把IGS的业务改组成了更加明确的两大部分——传统的“IT服务”和包含了商务咨询、战略及资产管理等服务的“商业价值”,并任命了新的高级副总裁来分别负责。有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说:“IBM的目标其实很清楚,就是推出面向各种企业的全面解决方案,然后逐个行业进行推广。而且在集成和实施阶段,IBM又有庞大的专家咨询服务队伍,这几乎是一种不可能失败的部署。”

    虽然鲍尔默对IBM这种“圈地”的做法不屑一顾,“为客户包办一切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但仅仅是口头上的攻击恐怕还很难影响大客户对IBM“大而全”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其实,除了IBM之外,惠普是唯一一家能够在规模和产品线丰富程度上称得上“大而全”的公司,而且按照惠普一贯奉行的“水平开放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其横向覆盖能力很强,和各个细分领域内的领导厂商关系密切,而且在很多时候,都是和大量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同为客户提供丰富的解决方案和灵活的策略选择。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惠普与SAP和英特尔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惠普与SAP拥有超过15年的合作历史,在关键业务的协同运作中,双方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超过一半的SAP实施都是在惠普平台上完成的。”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业务战略策划部总监刘万昌在7月6日举行的SAP创新论坛上介绍说,“而惠普与英特尔的合作,更是创造了IT产业的众多工业标准,包括IA32和IA64服务器产品等等。”

    决心和耐心的对抗

    只可惜,惠普在最近两年间,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机构和战略重心的调整上,并没来得及补上其长久以来的软件短板,一次次的全球重组几乎让惠普筋疲力尽。7月25日的《商业周刊》评选出了2005年度全球创新企业二十强,里面没有出现惠普的身影,而微软和IBM分别排在第3和第7位。这对惠普这样一家把“创新”写到公司标志里的公司而言,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尽管这样的尴尬也许是暂时的。

    “没有几家公司能像惠普那样同时进军多个业务领域。虽然这些不同业务领域都与计算机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业务都有其独立性,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同业务已是另外一种产业,”在惠普新任总裁兼CEO马克·赫德刚刚宣布了新的“成长计划”之后,哈佛商学院的副教授安德鲁·麦卡非(Andrew McAfee)对惠普的未来分析说,“如果惠普新的业务协作计划能成功实施,这当然能带来无法估量的市场价值,只不过这并不是惠普高层说了算,而是由市场决定的。”

    “尽管IBM、惠普、Novell等公司都将服务看作是一个关键的增长领域,但咨询服务顾问往往只是与大客户沟通的桥梁,并不是部署技术性解决方案的动力源泉。而合作更适合于完成这样的工作。”鲍尔默在抨击IBM的同时,也高度称赞了合作伙伴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对惠普“水平开放模式”的一种肯定。鲍尔默说,人们都觉得IBM有最大的服务队伍,但微软的合作伙伴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服务队伍,“具体的技术性服务还是交给合作伙伴去做会更好一些”。截至目前,在几乎所有微软业务有所涉及的领域,其在全球的合作伙伴数目已经达到近四万多个。

    微软有的是决心和耐心。主流的ERP厂商,包括SAP、Oracle以及国内的用友、金蝶等等,都是微软的合作伙伴,其ERP产品均运行在微软的.NET平台上,这恐怕也是微软更为深远的目的。众多企业用户对IT环境安全性、可靠性有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这让微软在企业级软件市场的高端领域一直颇为尴尬。“.NET”战略的提出,就是为了消除或者缓解这种尴尬,微软试图以“.NET”为基础构建出一个“开放的构架和开放的平台”,并以此聚拢合作伙伴的力量。

    尽管IBM一再承诺绝不进入应用软件市场,但近几年间一系列的收购和战略转型之后,IBM以中间件的理念为核心构筑的五大软件产品家族(DB2、Louts、Tivoli、WebSphere、Rational)已经空前完整,其中包含了数据库、BI工具、基础设施平台等多个部分,已经是一种介于“纯中间件”产品和套装软件之间,更自由、更丰富的“大中间件”范畴。

    虽然从营收上看,IBM软件集团不到200亿美元的收入还远不及微软的利润水平,但无论是对于Oracle、SAP还是惠普和微软,IBM可以学习,但绝难模仿。而且,大家向企业级软件市场的核心靠得越近,IBM已经成型的“整合”大网就会收得越紧,直接的针锋相对随之也将越来越频繁的发生。

    要么等着被收购,要么等死?

    本地厂商面临洗牌

    本刊记者|辛云勇

    2005年6月,市场上有传闻说微软正在与新中大软件公司谈收购事宜,而此前,微软已经增加了浪潮国际部分股权。除了这两家,微软还与创智软件等进行了更紧密的合作。微软尽管有企业级应用软件产品,但一直缺乏中国本地的渠道伙伴,对这些本地软件厂商的收购被视作微软吹响大举进军企业级市场的号角。

    眼下,中国本地成长起来的企业应用软件厂商不得不集体面对全球软件业的大变革背景,按照Oracle的说法,今后在全球范围内,中小软件公司要么等着被收购,要么等死,以用友、金蝶为代表的中国软件公司就在这一行列中。一个行业洗牌的关口往往也是诞生巨大机会的时候,如何抓住机会,成为今年国内企业应用厂商考虑的又一关键问题。

    行业软件商的机会

    从Oracle在收购中对行业专著型软件商的青睐可以看出,“行业”是个关键词。企业应用软件是一个融合了管理思想的管理工具,对应用企业所在行业的理解也是对软件提供商的最大考验,而对于Oracle这样以数据库起家的公司来说,行业咨询能力先天欠缺,这也是Oracle目前的一大软肋。

    蓝代斯克全球CEO王茁对Oracle关于行业软件商的判断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今后很长时间内,专注在某一领域的软件厂商将有更多的机会出现。蓝代斯克是一家生产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软件的公司,立身在管理软件一个更细分的市场。王茁认为,企业在应用软件的布局完成之后,对局部问题的反应要求将更高,需要更多解决特定问题的软件厂商。

    这一观点也被创道软件共同创办人、全球CEO彭罗生所认同。创道专注于无线管理软件的开发,主要应用在通信领域,在他看来,创道现在所处的领域和积累的行业经验就不是Oracle这样的公司能够轻易涉足的。

    对于Oracle的收购目的,在他们看来,更多是为了弥补过去在企业应用软件上的后发劣势,迅速占领市场的一种资本运作方式,具体的业务和产品整合结果很难预料。

    而对于国内其他的行业软件商来说,手上的行业资源尤其是客户资源是最为宝贵的,与SAP、Oracle这样的大型软件商学会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双重关系至关重要。

    业务中间件井喷

    金蝶集团副总裁蔡军认为,在今后的企业应用中,业务中间件的作用将日益突出。蔡同时还兼任金蝶中间件公司总经理,从2004年开始,金蝶中间件开始呈现400%的年增长率。

    在蔡军看来,现在不少企业在软件应用上都存在多套系统并存的局面,相互之间的集成和对接往往成为具体应用时颇为头疼的问题,单纯的企业ERP软件无论在开发实施还是在具体应用上都存有不少问题。蔡军认为,一个好的业务中间件平台能够节省开发人员和应用企业80%的时间。

    但对于不少软件厂商来说,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开发门槛并不低,其中对每个行业的业务流程以及企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是一大难点,这背后需要软件公司有丰富的企业需求认识,将企业运营方面绝大部分相同的知识真正抽象到软件应用上去。对业务中间件的认同已经成为SAP、IBM和Oracle等软件公司的共识。Oracle对PeopleSoft的收购,在蔡军看来,很大程度上是看准了PeopleSoft的业务平台。这也为Oracle整合其他收购过来的公司打下坚实基础。

    但对于国产业务中间件厂商来说,如今不得不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市场认可。在蔡军看来,每一次打单,让客户接受金蝶能够做中间件所花的精力比产品测试和评估还要多。这也是国内中间件厂商的普遍现状。对此,蔡军希望金蝶中间件能够水涨船高,在企业应用软件整合浪潮中逐步得到客户认可,并相信金蝶中间件能够看到市场井喷的那一天。

    相关热词搜索:魔兽争霸企业软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