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我国近现代学院式陶瓷教育综述

    我国近现代学院式陶瓷教育综述

    时间:2020-03-18 05:18: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自清末新政以来,我国的陶瓷教育在西方科技强势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引入和发展了以学堂、学校为主体的学院式教育模式。在办学宗旨和目标上先后经历了模仿、认知和发展的蜕变。在办学的规模,就学校单元来讲由当初的个位数发展到了数以千计的规模,办学层次也从初、中级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且以形成具有本、硕、博的高等陶瓷教育体系,专业设置也经历了因教师设专业、因建设需要设专业、因社会需要与学术研究需要设置专业的过程。

    关键词:陶瓷教育;硅酸盐;陶瓷美术

    我国近现代的陶瓷教育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讲,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迫使生产关系的变革。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是近现代西方以工业科技为主的侵略式文化冲击、改造、融汇东方近现代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庸式文化。从近现代陶瓷教育本身来讲,它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清末学堂陶瓷教育阶段

    清末一系列战争的失败,加促了国人对西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其教育的主动接受。此时以洋务、维新派为代表的革新集团,以创办新式学堂或试验场等形式培育时代科技人才。在陶瓷教育方面,实业教育以“学成后各得治生之计为主”[ 1 ]为宗旨,迅速展开。这一时期内首先是周学熙在袁世凯的支持下率先创办了具有生产、示范、指导、培育性质的实业机构——直隶工艺总局,周学熙认为“工非学不兴”,而“学非工不显”,因此主张“工学并举”[ 2 ]。所以在该局中创办了陶瓷实习工厂,以培育能够使用新式生产工具的技术人员。

    1905年熊希龄在督抚端方的支持下提出“立学堂、设公司,择地均利”[ 3 ]的主张,创办了湖南醴陵瓷业学堂和湖南醴陵瓷业公司,开创了我国釉下五彩装饰之先河。1908年刘怀芬在高州知府英麟的支持下设立专门瓷业学堂——高州府瓷业学堂;1910年3月,巴塘粮员在川滇边务大臣赵尔奉的支持下创办了巴塘陶业学堂。1910年康达、张浩在张謇、瑞澂等人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陶业学堂和江西瓷业公司,在张謇“父教育而母实业”[ 4 ]思想的影响下,该校提出“脑手并用、科艺结合”的办学理念。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一些普通实业学堂中也添加了陶瓷教育,如湖南高等实业学堂,醴陵中等工业学堂等。这一时期的陶瓷教育尽管处于一种照搬日本模式的阶段,但它们积极的引入国外学院式教育,将自然科技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去,为我国陶瓷教育的近现代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二、民国初期(1912-1926)学校陶瓷教育阶段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壬子癸丑学制”和“壬戌学制”的规范和指导下,陶瓷教育办学宗旨由“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1 ]发展为 “培养青年生活之知识与生产之技能”,陶瓷教育体系在形式和内容上得到了较为科学的完善。如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在率先在陶瓷教育中招收女生,并实行了陶瓷工程与陶瓷艺术双轨制教学,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性大学里加入陶瓷教育,如北京大学等,这样就形成了初、中、高级的近现代陶瓷教育体系。为我国培养陶瓷高级技术、科研人才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的陶瓷专门学校主要有湖南省立乙等窑业学校,江西省立饶州陶业学校,巴塘陶业学堂,禹县县立陶瓷职业学校、江苏省立宜兴初级陶瓷职业学校等。

    此外在一些普通综合类学校中也开设了陶瓷相关专业教育,如据陶业专家凌其俊回忆北京大学、燕京大学也曾经开设窑业科,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山西省立甲种工业实业学校等学校业开设了窑业科。

    三、民国中后期(1927-1949)职业陶瓷教育阶段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暂时稳定了国内战乱迭起的局面,在陶瓷教育方面积极推行职业教育,为此先后颁布了《职业学校法》和《职业教育实施纲领》,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中,注重职业学校的实习,各科学校均“应以先实习后讲授为原则”,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

    在抗战胜利后积极恢复、增设国立职业学校,增设地方职业学校,发展地方职业教育,鼓励创设私立职业学校等。学校培养目标也从民初的“教授农工商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发展为“授予青年简易之生产知识与技能,以养成从事职业之能力”,“授予青年教高深之生产知识与技能,以养成其实际生产及管理能力,并培养其向上研究之基础”。这一时期的陶瓷教育专门学校有国立高级窑业职业学校、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四川省立重庆高级陶瓷专科职业学校,四川省立窑业学校、广东省立高陂陶瓷职业学校、甘肃省立华亭陶瓷职业学校、福建省立德化陶瓷职业学校,苏州磁工科职业学校,江苏宜兴陶业学校,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景德镇东方艺术学校、等一批陶瓷职业类学校应运而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工合组织以及私人办学也参与到了陶瓷教育中来,如山丹培黎工艺学校和景德镇东方艺术学校,前者将国际上先进的宣科式教学模式引入到我国陶瓷教学工作中,丰富了陶瓷教育形式。后者运用个人力量,借助相关政策,将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以最短的时间转化为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的灵活性、专业设置的自主性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普通高校和中小学中开设了陶瓷教育。如国立南京中央大学、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等;景德镇立中学,萍乡上埠小学,景德镇的时敏小学、模范小学、竟成小学等。

    四、新中国时期陶瓷教育改造调整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代。是年12月新中国的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决定了该时期的教育方针为“坚持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先是接管国民政府时期的陶瓷专门学校,如将国立高级窑业职业学校,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川东区江津窑业技术学校,江苏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等学校接管并有相关政府单位委任专员领导。

    1952年,教育部按照中共中央相关要求,仿照苏联高技模式,实施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调整后上述各学校均被合并整合。此后的陶瓷教育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陶瓷艺术的形式分布于各大相关院校中。当时在天津大学、华东化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和南京工学院等四所院校的化工系首先设立了硅酸盐工学专业。

    1958年成立了一些隶属于轻工业系统的高等院校,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和北京轻工业学院(现陕西科技大学)等业设置了硅酸盐专业。同时期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科技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设置了硅酸盐系或硅酸盐专业,并开始培养研究生。这一时期的大学不自觉的把陶瓷教育向较窄的工艺方向发展,如水泥工学、玻璃工学、陶瓷工学、光学材料、日用陶瓷、混凝土制品等。

    在陶瓷美术教育系统中,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该院的陶瓷美术系集中了中央美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专业教师,为该时期我国陶瓷教育泰斗。后经逐步调正,尤其是“双百”教育方针出台以后,逐渐形成了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局面。前者的设计水平和艺术风格在建国瓷及建国十周年建筑瓷的设计与督造中得到了提升与肯定,且还为地方相关院校、企业的创办与发展输送和培训了专业人才。后者以景德镇瓷都为依托,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支持下,将地方瓷厂、私人作坊等单元有效的纳入教学实践环节中。同时聘请社会优秀艺人入校担任专业指导教师,将传统技法教授于学生,有效的传承发展了我国传统工艺。除了这两所院校以外,四川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也相继开办了陶瓷美术专业。

    五、新时期陶瓷教育发展提高时期

    恢复高考以后,陶瓷教育界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积极恢复与修订陶瓷教育和办学思路,通过复校整改专业、修订教学计划、改编教材,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有部分院校参照国外模式建立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陶瓷艺术设计等专业。1978年4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提出了新时期专业设置与改造的原则:“专业划分不宜过窄,专业设置力求稳定,努力体现专业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在陶瓷工程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复合材料、增韧陶瓷以及各种类型的表面处理和涂层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使用,先后有北京化工大学、河北矿冶学院、广西大学等30余所大学开设了无机非金属专业。其中清华大学的新型陶瓷,浙江大学的功能陶瓷,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传统日用陶瓷等,分别为国家建设的不同方向贡献着应有的智慧与力量,并在当下与今后积极朝着大型化、智能化、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根据1997年颁布的《国家教委关于深化文科教育改革的意见》,将原硅酸盐工程专业更名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该专业主要包括:水泥工艺学、陶瓷工艺学、玻璃工艺学、电工电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结构材料、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其它硅酸盐材料内容,将过去过细的专业划分拼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宽口径专业。克服了过去的专业面过窄,分工过细的弊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0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预示着陶瓷教育的发展将注重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陶瓷艺术方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在不断完善艺术教学的同时,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对全国同类院校陶瓷艺术设计学科的建立和建设起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提出“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于是一系列的艺术思潮如“反思美术”、“乡土美术”、“伤痕美术”“85美术新潮”等应运而生。在“工艺品实用化和日用品工艺化”的指导思想下,三大构成设计理论引入到陶瓷艺术设计教学中来,不仅丰富了单一的图案基础教学,而且将陶瓷设计艺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进入90年代,随着“现代陶艺”创作在我国的深入,全国各艺术学院、系相继重开或增设“陶艺”专业,扩大招生。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逐步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现代陶艺课程的课时量,形成了陶瓷设计、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三类完整的教学体系。景德镇陶瓷学院在专业设置中开设陶瓷雕塑、日用陶瓷设计两个专业。因为身处产区的优势,学生专业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后从事陶艺创作、设计的也较多,客观上为中国现代陶艺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此外,陶艺工作室开始被引入相关院校,工作室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育的不足。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现代陶艺在对西方艺术模仿和追赶到一定阶段后,已经渐渐认识到自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开始对现代艺术进行一种自发的反思,被称之为现代陶艺的后现代性。由此一个扎根本土的传统艺术与表现主义的现代艺术和多媒体的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得以建立,一个多元文化价值下具有东方美学气质的中国现代陶艺形象得以逐渐塑造。

    六、小结与瞻望

    综上所述就陶瓷学校教育来说,在总体上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仅以江西省的陶瓷教育为例,该省的陶瓷教育依托于陶瓷产业基地创办新式学院教育,首先清末时在鄱阳创办了中国陶业学堂,民国黄金时期在九江创办江西省立九江陶瓷科职业学校,抗战胜利后在景德镇创办了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解放后在景德镇建立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时至今日更名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实现了从当初的厂办式中初级陶瓷学堂教育到具有独立建制的现代陶瓷大学教育,从江西的陶瓷教育发展来看,我国近现代的陶瓷教育呈现出一种总体向上的发展趋势。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陶瓷工程教育方面,许多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层出不穷地被开发出来,例如功能陶瓷——无论是结构陶瓷中氮化物和碳化物陶瓷还是韧性陶瓷, 以及以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陶瓷为主的精细陶瓷等等的使用都在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在节能、降耗的前提下,该行业教育研究有着从体材料向薄膜材料和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和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化、多片压电和铁电陶瓷的复试结构的智能化发展趋势。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在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碰撞交融下,陶瓷艺术教育开始由一元化的培养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多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立足民族传统,调和东西文化,综合式多角度的发展新学院派陶瓷艺术将成为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 琚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97,732.

    [2] 周尔润.直隶工艺志初编[M].北洋官报局刊印.志表类卷上,1907:15.

    [3] 熊希龄.为创兴醴陵瓷业呈端方文.长沙日报,1905-6-15.

    [4] 张怡祖编.张季子九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5:567.

    [5]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247.

    相关热词搜索:综述近现代陶瓷我国学院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